华为也要卖咖啡了!中国巨头们为何都要卖咖啡?

启信宝数据显示,近日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为)申请注册“一标咖啡吸收宇宙能量”(以下简称一标咖啡)商标,国际分类为餐饮住宿,当前商标状态为等待实质审查。这一消息不禁引起市场猜测,华为也要入局咖啡赛道了?


图片来源:启信宝

如果评选消费端最容易被大佬们pick的赛道,咖啡应该名列前茅,华为申请注册“一标咖啡”商标前,已有众多巨头争相入局。过去一个月里,赛道内更是消息不断——前有瑞幸实现创立以来的首次盈利,后有中国邮政把咖啡开进大学,就连运动品牌李宁也跨界做起了咖啡生意。

纷纷入局的巨头们

2022年的咖啡赛道颇为热闹,新旧势力轮番上场,竞争激烈。前不久,瑞幸发布了2022年一季度业绩,第一季度其总净收入为24.046亿元,公司季度经营利润首次转正,实现整体盈利,这为行业注入了一剂强心剂。

咖啡赛道的火热有目共睹,跨界卖咖啡的连锁巨头更是不胜其数。上个月,知名运动品牌李宁(HK02331,股价66.05港元,市值1729亿港元)被曝出正申请注册“宁咖啡NING COFFEE”商标。对此,李宁公司公开回应称,希望通过优化店内服务,提升顾客在购物时的舒适度和体验感。在店内提供咖啡服务,将会是李宁针对零售终端消费体验环节的一次创新尝试。

今年2月,中国邮政宣布全国第一家邮局咖啡店将正式落地厦门,门店售卖产品包括咖啡、茶饮、甜点和邮局周边。之后,其还将咖啡门店开进来了校园。据“邮局咖啡”官方消息,本月旗下首家校园店落地东南大学。在中国邮政宣布入局咖啡赛道后,天津“狗不理包子”也加入混战,成立高乐雅咖啡食品(天津)有限公司。

而比上述二者更早入局的还有“两桶油”——早在2018年,中国石油(SH601857,股价5.64元,市值1.03万亿元)昆仑好客咖啡项目即成立,开始在旗下的昆仑好客便利店铺设现磨咖啡。公开资料显示,其2021年销售额超1亿。2019年,中国石化(SH600028,股价4.51元,市值5460亿元)易捷发布全新品牌“易捷咖啡”,并将首家门店落户苏州。

真香的咖啡市场

那么,巨头们争相入局的咖啡是否“真香”?答案无疑是肯定的。星巴克、瑞幸们的背后是潜在的千亿级现磨咖啡市场。

有国际机构研究表明,人均收入增长会促进咖啡消费,国民收入每上升5%,咖啡日常消费会增加2%~3%,随着国民收入的增加与消费者咖啡消费习惯的逐渐培养,我国咖啡的潜在市场空间巨大。Frost&Sullivan预计,到2023年市场规模将进一步增长到1806亿元。

千亿级的潜在市场空间自然引得新旧势力争相入局。2018开始,咖啡成为资本重点布局的赛道之一。IT桔子数据显示,2019年、2020年及2021年,国内咖啡品牌的融资事件数量分别为20起、17起和21起,交易金额分别为15.1亿元、10.2亿元及59.21亿元。

资本助力下,充满互联网色彩的连锁咖啡迅速崛起,新旧势力混战由此开启。

《2021年五大“新餐饮”赛道投融资数据报告》数据显示,2021年资本市场加速了对咖啡市场的投资步伐,前十月国内咖啡行业相关融资披露总额就超50亿元。部分热门品牌甚至在上半年就拿到了2轮或3轮融资,且大额融资频现。例如,现磨咖啡品牌“Manner”就在2021年接连斩获了三轮大额融资,背后资本为字节跳动、淡马锡投资、美团龙珠等机构;“M Stand”则在同一年落地了A、B两轮融资,投资机构为启承资本、黑蚁资本、高榕资本、CMC等。

传统玩家、新兴势力与巨头们的跨界入局,也让行业品牌集中度进一步降低,新的市场格局正慢慢形成。Frost&Sullivan报告即指出,中国的咖啡厅市场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由境外品牌主导,但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一些本土品牌积极拥抱互联网,发展新零售模式,成功实现快速崛起。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