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强召10万干部开会 中国经济到底有多危急?(组图)

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周三召开规模超过十万人的“稳经济大盘”会议,强调要在疫情防控的同时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美媒指出,习近平与李克强近日的讲话透露出两人对疫情影响的看法存在分歧。

(德国之声中文网)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周三召开"全国稳住经济大盘电视电话会议",呼吁采取更多措施来稳定中国经济,在中国坚持"清零"防疫政策影响经济增长之际发出了不寻常的严厉警告。

《经济观察报》在会议前便指出,此次会议通知到各省、市、县(区),按照全国2844个区县计算,规模将超过十万人。

港台媒体分析称,此次会议除了规模庞大外,另一个不寻常之处是出席会议的包括现任国防部长、解放军上将魏凤和,以及现任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副书记、国务委员兼公安部部长赵克志等,身份都相当敏感。而中国官媒提魏凤和等人时只称国务委员,未提其他官衔。有分析认为,魏凤和及赵克志出场站台或宣示军方和公安部对李克强的支持态度。

报道引述李克强在周三的会议上表示:"今年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方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部署,有力应对困难挑战特别是超预期因素冲击,做了大量有成效工作。但3月份尤其是4月份以来,就业、工业生产、用电货运等指标明显走低,困难在某些方面和一定程度上比2020年疫情严重冲击时还大。"

"当前正处于决定全年经济走势的关键节点,必须抢抓时间窗口,努力推动经济重回正常轨道。"李克强还称,要努力确保二季度经济实现合理增长和失业率尽快下降,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法新社指出,此番言论加剧了人们对中国2022年5.5%增长目标可能无法实现的担忧。

越来越多的官员和商界领袖呼吁在防疫和拯救陷入困境的经济间取得平衡。李克强周三的讲话则是最新的一次相关表态。

本周一,中国央行和银行监管机构以经济压力为由,敦促金融机构增加贷款。此前,中国4月份的零售额同比暴跌11.1%,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2.9%,写下新冠危机爆发初期以来最糟的表现。而城市失业率又朝2020年2月的峰值攀升。

新华社引述李克强在会上强调:"要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完成经济社会发展任务"。报道还写道,国务院周四(5月26日)将向12个省派出督查组,对政策落实和配套开展专项督查。

中国是唯一仍坚持大规模核酸检测以及强硬封锁政策的主要经济体。严格的新冠限制措施对经济造成巨大冲击。近几个月来,包括深圳、上海、吉林在内,中国各地的新冠限制使供应链陷入混乱,将经济指标拉低至近两年的最低水平。两天前,中国国务院常务委员会刚部署了稳经济一揽子措施。

习李就疫情影响"发出不同的声音"

《华尔街日报》指出,从近期李克强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讲话透露出两人针对疫情影响的看法存在分歧。报道称,习近平和李克强上周分别发表讲话,试图安抚对中国严格的防疫措施愈发不满的外国高管,但二人似乎不同调。

报道写道,习近平在5月18日的视频讲话中谈到全球因新冠疫情而遇到的经济挑战,但基本未提及中国的经济下滑。习近平坚持采取的清零政策已使中国经济形势恶化。一天后,李克强在出席一场线下座谈会时则发表了更加坦诚且带有安抚意味的讲话,内容主要聚焦于中国自身的问题。

《华尔街日报》引述一些与会者称,李克强没有为习近平的清零战略进行辩护,这与最近外国高管与包括一些贸易和商业领域官员的中国高级官员的会面有所不同。据与会者表示,李克强在回应高管关于应为更多人接种疫苗的建议时表示,已听到了相关信息并将扩大疫苗接种范围。李克强还说,企业的生产经营停不得。

该报认为,李克强的言论并没有公开挑战习近平的抗疫政策。"但政府官员和政策顾问认为,这些言论表明习近平的"动态清零"政策在中共高层内部有争议。"

报道还评价道:"目前还不清楚李克强是否能推动中国的新冠清零战略发生明显转变。李克强长期以来被边缘化,如今在总理任期临近结束时,他的政治影响力却出现了某种程度的回升。"


李克强:当前经济困难大于两年前,纾困刺激措施要“能出尽出”



5月25日,中国国务院召开全国稳住经济大盘电视电话会议,释放了明确的稳增长信号。

这场会议参与官员众多——从中央部委,到省、市,乃至区县一级,有媒体估计参会人数可能超过十万。

会议上对中国经济形势的描述也出乎舆论预料——李克强称,困难比2020年初受疫情严重冲击时还大。

对于刺激经济的措施,这场会议要求又多又快——比如要求各地5月底前要出台实施细则;再比如,要求各地在助企纾困上政策能出尽出。

这场会议凸显出中国经济在严格防疫政策下,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政策力度和速度,让人联想到2008年金融危机后“四万亿”刺激政策。那场超强刺激被称为“大水漫灌”和“饮鸩止渴”,虽然稳住经济大盘,但中国之后用了多年消化后遗症。

中国经济形势有多严峻

“3月份尤其是4月份以来,一些经济指标明显走低,困难在某些方面和一定程度上比2020年疫情严重冲击时还大。”在5月25日的会议上,中国总理李克强对当前经济形势的描述引人瞩目。

图像来源,EPA

2020年疫情第一波冲击下,中国经济遭受重创,当年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下降6.8%,那不仅是1992年中国开始公布季度GDP数据以来最低数值,也是首次出现季度增速为负值的情况。

对比之下,两年前武汉封城76天,目前上海封城已超过60天。经济重要程度上,两个城市不可同日而语,武汉属于中部地区核心城市;但上海不仅是制造业中心、外贸中心,也是中国的金融中心;封闭两个月带来的经济冲击力比武汉更大。

虽然二季度经济数据尚难统计,但各方对疫情冲击之下的中国经济预期普遍大幅走低。

上海封城对中国经济带来的影响非常深远。

目前能够看到的一个重要指标是失业率,当前几乎回到了两年前的水平——2020年2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6.2%,3月份下降为5.9%。而最新数据显示,今年4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上升0.3个百分点至6.1%,创2020年3月以来新高。

这一问题也成为李克强口中的高频词。比如,“着力保市场主体保就业保民生”,“努力确保二季度经济合理增长和失业率尽快下降”。

“能出尽出”的纾困政策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次电视电话会召开前两日,5月2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出台六方面33项措施,以稳住经济基本盘。

严厉封锁措施导致物流不畅,上海制造业停滞,贸易受阻。

此次规模空前的电话会议目的则为传达和督促各地方政府落实33项措施,要求5月底前要出台可操作的实施细则,并且国务院26日将向12个省派出督查组,对政策落实和配套开展专项督查。

这33项措施有税收优惠和费用缓缴,比如:

在更多行业实施存量和增量全额留抵退税,增加退税1400多亿元;放宽汽车限购,阶段性减征部分乘用车购置税600亿元;将2022年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额度和支持比例增加一倍;将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和餐饮等五个特困行业缓缴养老等三项社保费政策延至2022年底,并扩围至其他特困行业,预计全年缓缴3200亿元。

加大基建投资也成为重要方向,比如:

支持发行3000亿元铁路建设债券;今年要新开工一批水利、交通、老旧小区改造、地下管廊等项目,并引导银行提供规模性长期贷款等。

在保就业方面,不仅依靠基建投资来将发挥一定的以工代赈作用,还包括今年将失业保险留工培训补助扩大至所有困难参保企业,财政对企业稳岗的资金支持政策进一步加码等。

李克强称,各地在助企纾困上政策能出尽出。对各类市场主体一视同仁,用市场化办法、改革举措解难题。

有网民评论称,各种药方虽多,但核心问题是,严格防疫政策不放松,很难有效刺激经济。关于这点,李克强在会上称,解决两难多难问题是对行政能力的考验。要在防控好疫情同时完成经济社会发展任务,防止单打一、一刀切。

前车之鉴

严厉的清零措施仍在持续,中国经济形势和就业形势非常严峻。

中国当前的经济形势和刺激力度,让人联想到2008年次贷危机后的中国——彼时,金融海啸的余波跨过太平洋冲上中国的海岸,当年11月中国进出口数据突然跳崖,出口增速从上月的19.2%下降到-2.2%,进口增速从上月的15.7%下降到-17.9%。

时任中国总理温家宝称,“这场金融危机是历史上罕见的”,以及“要千方百计防止金融危机影响实体经济的发展”。

几天后,中国宣布“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并推出一个四万亿元级的经济刺激计划,当时低迷的全球经济都为之一振。大量的钱注入经济,基建狂潮成为托底经济的主力。2008年底开始,中国发改委突然放松审批条件,密集批复同意了28个城市的地铁规划,投资超过1万亿元。事实上,“四万亿”中45%投向了公路、铁路、机场和城乡电网。

但很快,它被视为“饮鸩止渴”的计划,推高了债务风险,吹起了地产泡沫。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吴敬琏在事后称,“这是饮鸩止渴的办法,它不但没有降低杠杆,相反进一步杠杆化了”,而一旦有风吹草动,“局部的资金链断裂传导到金融市场的其他部分,引发系统性危机”。

此后多年中国不得不承受“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带来的痛感。因此,当前疫情压力下的强刺激,也有声音担心,是否会重蹈覆辙。

不过,当前分管金融的副总理刘鹤,在推出“四万亿”计划时就是中财办副主任。他在10年前的一次讲话中提到过当时的苦衷——“在应对本次国际金融危机过程中,当全球经济处于自由落体状态的时候,我们中央政府不得不进行大规模的直接干预,取得了很大成绩,也确实还有一些问题。”

学者:疫情未受控实行措施有难度

台湾中华经济研究员大陆研究所所长刘孟俊对美国之音表示,目前中国疫情仍未得到控制,即使中央政府推出多项政策,地方政府要落实也面临不少困难。

刘孟俊说:“防疫物资和核酸筛检等都会花上地方政府的钱。财政收入的确是一个压力。很多地方可能还是要去举债。到底有没有能力去进行基础建设。中国大陆的经济(发展)不少是跟房地产和投资相关。现在看起来,房价和土地价格都在往下走。这样地方政府利用土地进行土地财政的能力也是受到限制的。”

刘孟俊说,上海和江浙地区对于中国的税收贡献很大,却仍未全面解封,珠三角地区会否爆发新的疫情也是未知数。他认为,中国第二季经济会否出现负增长,6月的发展是关键因素。

刘孟俊说:“中小微企业可能更在乎的是能否获得融资。它们资本并不雄厚。这段时间封城,企业没法开工,但是还是要继续发薪水给员工,就算有原料堆在仓库里也没法完成产品,所以很多东西堆在仓库,融资是个重点。”

针对李克强在讲话里提到要确保失业率尽快下降,刘孟俊说,这也是当局目前先重点协助中小企度过难关的原因。

有分析认为,这次会议是传达稳定经济的全国动员令,相信短期会从地产、基建和汽车消费着墨。

香港经济及金融学者罗家聪对美国之音表示,目前中国经济去杠杆化的趋势明显,这一系列措施显然与政府致力降低企业负债率的方针背道而驰。

罗家聪说:“因为(当局)知道消费需求疲软,因此从新从供应链着手,重新搞杠杆,这我看不是对症下药的方法,只是企图延迟去杠杆的发生。这个方法过去已经用过好几次。你看现在这个泡沫还是要爆破,去杠杆还是要发生。”

他认为,与其让企业陷入负债危机,当局应设法为有需要的企业提供财政补贴。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