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联合国开大会了,粮食专家列举了一堆数据讲述即将到来的粮食问题,非常悲观,麻烦最大的就是小麦:
合计全球总产量1/3的俄乌正在打仗;
小麦价格飙涨、化肥价格飙涨;
全球小麦产区遭遇20多年来最严重的旱灾。
最重要的一点,小麦的库存量处于最近二三十年来的最低水品,只够吃10周。
在发达的英国,现在有1/7的成年人每天忍饥挨饿,可以确定的是,如果没什么强有力的措施,全球几百万人饿死是个大概率事件。
粮食问题,这个已经很久不操心的事情,现在很受关注。
像咱们国内,前阵子网上突然流传出一些河南农民收割青小麦的视频。
小麦的成熟一般要等到每年的六月,这麦子还没熟,就开始抢收割,被大家喷的要死。
别奇怪,人家要的就是这些没熟的粮食。
去年秋天的时候,北方汛情比较严重,玉米产量不乐观,所以很多养殖场的储备跟着开始告急,买豆粕吧,太贵。只能派人跑到地里去收购青麦苗。
有人“高价”收购,那自然就有人想卖。
对农民朋友来说,伺候一亩小麦的成本可不低,忙活一整年可能都赚不到1500块钱。如今每亩能多挣个两三百块钱,换你你会怎么选?
▲谷贱伤农,这话可不只是说说而已
为了避免更坏的情况发生,很多部门立马行动了起来。
先是财政拿出100亿补贴实际种粮的农民。
然后中国奶协也希望大伙不要再将口粮小麦当作青贮饲料,能用玉米用玉米,能用黑麦草就用黑麦草,尽量不要对今年的小麦产量造成冲击。
没过多久,农业部门也下发了文件,要求各地全面排查毁麦开工、青贮小麦的情况,总之是相当重视,想必后续也不会再有类似的事情发生了。
为啥咱们的反应这么激烈呢?就是要避免粮食危机。
国际形势太严峻了。
大概在4月份的时候,印度外长还承诺,只要世贸组织能松口,他们就会出口更多小麦来帮全世界度过这一波粮食危机,总之是信心十足。
结果才一个多月,印度人翻脸比翻书还快,突然反悔了。
5月13日晚上,印度宣布了新的小麦出口禁令,至于原因吗,当然是因为粮食减产。
今年3月份,印度遭遇了1901年以来的最高气温;而在印度中北部的一些地区,4月份的平均气温更是突破了122年以来的最高点,不少地方的温度直逼45摄氏度,十分夸张。
刚好,印度小麦的主产地就在饱受高温困扰的中北部地区。
更麻烦的是,随着极端高温不断持续、夸张的干旱也如影随形。前段时间,连流经新德里的“亚穆纳河”都出现了干涸的迹象,农村连最基本的灌溉都受到了影响。
有鉴于此,一些机构干脆将印度各地小麦的预期产量下调了15%。喂饱本国的14亿张嘴都是个问题,更别提出口小麦支援全球了。
可能是意识到了这份文件的夸张威力,印度也不想给外界留下说话不算数的印象,赶忙又发布了一份补充文件,表示会部分放松之前宣布的出口禁令,以此来安抚周边国家的紧张情绪。
可是你仔细看看文件就会发现,所谓的“放松”仅仅针对的是一些已经签好合同、装船完毕的小麦,至于后续的新订单能不能正常发货,谁也说不好。
不仅是小麦,最近,印度又把糖列入了禁止出口的名单,危机感拉满。
从全球小麦出口的市场结构来看,印度的禁令其实不该有那么大的影响。
整个2021年,全球小麦出口量为2.06亿吨。排在前五的是欧盟、俄罗斯、澳大利亚、乌克兰和美国,印度的出口占比只有3%、仅排在土耳其之前。
但排在前面的几个国家可没一个省油的灯。
乌克兰说今年的粮食产量可能会下降50%,包括小麦在内的各种越冬作物的播种更是无从谈起。
对此,咱们反应不大,但北非和中东早都闹翻天了。
几个世纪以来,乌克兰一直是北非、中东的主要谷物供应国。有14个国家对乌克兰小麦的依存度超过了10%,其中突尼斯是32%,利比亚是43%,而饱经战乱的黎巴嫩则高达50%。
随着俄乌冲突不断持续,全球小麦价格已经上涨了60%。重压之下,包括伊朗、埃及在内的很多国家不得不取消了持续多年的“小麦补贴”。
没有小麦就磨不了面粉,没有面粉就不能烙大饼,这直接导致很多穷人失去了赖以生存的“福利主食”,紧随而来的就是蔓延全国的骚乱和示威。
如果说俄乌冲突只是开胃菜,那么今年的反常气候则是粮食危机桌上的“正餐”。
之前美国就预计4-6月美国部分地区的气温将高于历史平均水平;而欧洲小麦主产地法国的形势也不乐观,持续的高温或致小麦和大麦受损超40%。
眼看着形势日渐恶化,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加入到限制食品出口的行列中。
截至目前,包括阿根廷、哈萨克斯坦、土耳其、塞尔维亚和科威特的不少国家已经限制了主要粮食和农作物的出口,连食用油、盐糖肉也包含在内。
逼不得已之下,联合国不得不又站出来发布了危机警告。
按照世界粮食计划署的说法,人类或将面临“二战后最大的粮食危机”,多达17亿人暴露在粮食、能源和金融系统的破坏之下,贫困和饥饿问题正在逐步恶化。
为了应对危机,各国只能各自采取防范措施。
其中,乌克兰的选择是把国内粮食运往欧洲,俄罗斯的选择是控制出口、大赚特赚,欧盟的选择是要求俄罗斯不计前嫌放开出口,而美国的选择一如既往简单明了——指责中国囤粮。
总之什么事都政治化,但咱们也有危机感啊。
那说了半天,我们的粮食安全有保障吗?
其实自2004年以来,国内的粮食每年都在增产、目前已经实现了“18连丰”。2015年以来,国内粮食总产量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2021年更是达到1.3657万亿斤。
在粮食存储方面,2018年全国共有标准粮食仓房仓容6.7亿吨,简易仓容2.4亿吨,一句话,吃饭的问题不用操心。
即便如此,短板也是有的。
比如在油料作物和饲料方面,国内产品的自给率仍然不高,而在一些经济作物的种子,以及畜牧业繁育体系方面,国内也存在被卡脖子的情况。
所以,这个问题还没到可以松懈的时候。
除此之外,咱们还要时时提防虎视眈眈的“四大粮商”。
所谓的四大粮商,指的是四家掌握着全球粮食运销的跨国公司,分别是美国的ADM、邦吉、嘉吉和法国的路易达孚,他们还有个很好记的简称——“ABCD”。
四大粮商年总营收接近2000亿美元,控制了全球(除中国外)近80%的粮食贸易,这些跨国巨头控制粮食贸易的主要目的是啥呢?当然不是为了扶贫和搞慈善,更不会放过每一场危机。
如果没有未雨绸缪的粮食储备,以及对耕地红线的始终坚守,国人为吃饭问题肯定要付出更高昂的成本,现在看来,这非常值得庆幸,世道艰难,且行且珍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