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政府欠债越来越多,权威智库都看不下去了

白宫和国会谈不拢政府预算,美国政府部分停摆已经持续了近一个月,这已经打破并持续刷新历史纪录。

另外一个让美国政府头疼的问题是,今年3月1日政府债务临时上限将要到期。虽然美国财政部能采取特殊措施临时保证政府资金,但是迟早还是需要国会提高债务上限。

权威智库美国外交关系协会发文警告,过去十年中,美国政府的债务在过去10年中增速惊人,截止至2018年,总债务超过15万亿美元。如果美国政府不采取削减福利或增加税收等重大举措,未来10年联邦政府债务将以更快的速度累积,到2028年甚至可能会翻倍。








01

美国政府债务目前有多严重?



据美国财政部,2018年,美国联邦政府收入3.3万亿美元,花费达4.1万亿美元,财政赤字接近8,000亿美元。


(2018年美国联邦政府的收入和花销,图片来源:美国财政部)



据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2017年,美国联邦政府大部分花销用在福利支出上,如社会保障金(Social Security)、联邦医疗保险(Medicare)以及医疗补助计划(Medicaid)等,而这些花费是根据现有法律自动生成的,不需要国会批准(下图深蓝色)。

国会批准的预算支出(下图浅蓝色)仅占2017年美国政府总支出的30%,其中有一半是国防费用。



(2017年美国联邦政府花销项目,图片来源:美国外交关系协会)



美国外交关系协会表示,目前联邦政府所欠外债达15.3万亿美元,近乎GDP的80%。2007年时,联邦政府所欠外债为GDP的40%,十多年来几乎翻倍。

如果算上联邦政府机构所持的美国国债,联邦政府的总债务超过20万亿美元,超过GDP的120%。

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预测,如果联邦政府不改变现有的税收和花销,到2020年,联邦政府年度赤字将超过1万亿美元。在此情况下,联邦政府所欠外债将在未来十年中翻倍,接近GDP的100%,为自1946年后的(二战后)最高水平。



(联邦政府所欠外债,图片来源:美国外交关系协会)


02

美国政府赤字如何发展到今天的局面?



美国外交关系协会分析指出,美国自建国以来,几乎每年财政都是赤字,换句话说,联邦政府几乎每年的花销都比收入多。

上世纪40年代,二战时期,美国联邦政府债务飙升。到1946年,美国政府债务占GDP比重超过100%。

在1967年,美国首次引入联邦医疗保险以及医疗补助计划。虽然这项政策的花销近乎GDP的1%,由于美国经济迅猛增长,在二战后的30年中,联邦政府缩小了债务占GDP的比重。

1974年,联邦政府债务占GDP比重跌至24%。

上世纪80年代,由于国防支出激增以及大幅削减税收,美国联邦政府再次大幅举债。

上世纪90年代,国防支出削减、增加税收以及经济迅猛增长等因素缩小了美国政府债务占GDP的比重。从1998年起(克林顿任期),联邦政府40年来首次,在连续多年里拥有财政盈余。

小布什上台后签署了减税法案,先后发动了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在他的任期中,美国财政再次陷入赤字。

金融危机时期,奥巴马延续了小布什颁布的银行救助法案,花费数千亿美元刺激经济。美国联邦医疗保险年度赤字达1万亿美元,打破历史纪录。


(美国联邦政府赤字占GDP比重,图片来源:美国外交关系协会)




03

美国债台高筑的严重性

美国外交关系协会表示,美国债务持续上升存在许多风险。

其一,这可能会分散美国在重要领域的投资。联邦政府为了还债,尤其是在利率大幅上升的情况下,可能将削减在基础设施,教育和基础研究等方面的支出。

其二,这可能会成为拖累美国经济的因素。一些专家认为政府债务存在一个临界点。如果超过这个临界点,大量的政府债务将开始拖累经济增长,这可能是由于随着美国政府债务增加,投资者对经济变得更为悲观。这可能会迅速推高利率,从而减少私营部门的投资。

其三,这可能会引发财政危机。许多专家警告说,如果美国债务继续上升,投资者最终将失去对美国政府改善其财政支付能力的信心,并且不愿意在没有更高的利率的情况下借钱给联邦政府。

如果许多投资者开始拒绝买单,联邦政府发行新债可能会变得非常昂贵,从而导致更大的赤字和更多的贷款。这种现象也被称为债务螺旋(debt spiral)。这种性质的财政危机可能事发突然,需要联邦政府迅速削减支出、增加税收。

奥巴马时期的美国财政责任与改革委员会主席Erskine Bowles曾说:

如果你做简单的算术,国家的财政道路根本就不可持续。赤字真的像癌症一样,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将从内部摧毁我们的国家。

不过,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保罗·克鲁格曼在内的一些经济学家认为,对美国政府债务的担忧被过分夸大了,美国政府仍有数十年的时间来解决这个问题。社会福利支出的实际增长速度不如预期那么快,并且美国还债的成本(利息占GDP的比重)是自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的最低水平。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