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员工爆料信息,让某工贸一体的假发企业陷入舆论危机。
某假发公司员工张某丽,将公司在亚马逊上的产品主图进行修改,爆料了其受到公司人事及老同事的胁迫,色诱并陷害亚马逊运营同事的经历。
据张某丽介绍,其2020年加入到该卖假发的公司,却被公司的SNS外贸老员工以及人事指使,通过穿超短裙、不穿内衣等方式色诱公司的亚马逊业务部一位技术精湛的男同事。
SNS外贸老员工以及公司人事希望张某丽“偷师”到该同事的运营技术,然后外贸同事及公司人事再“往死里整”亚马逊运营同事,直到其离职。
尚未等到张某丽学会技术,外贸同事及公司人事就迫不及待,手段频出以对付亚马逊运营同事,企图尽早逼其离职,拿到该同事负责的店铺继续经营。
由于两位老同事操之过急,以致亚马逊运营同事对所有人起了疑心,也不再悉心教导张某丽。这时候,SNS外贸老同事及公司人事以“办事不利”为由,开除了张某丽。
被卸磨杀驴、过河拆桥的张某丽内心不忿,借着还有修改公司listing权限,将事件始末做成图片,替换产品主图予以曝光。
(亚马逊产品链接截图)
有网友通过boss直聘询问该公司事情真实性,结果该公司经理回复称,是否是事实,到公司真是了解一下就知道。
也看“应聘者”长什么样,值不值得公司这么做。
(图为:网友的boss直聘聊天截图)
如此不堪和狗血的剧情,像极了某些小说的情节。具体事件真实性还有待考证,但有个细节确实值得广大卖家留意,倘若所述情况属实,那么该公司真正存在矛盾的双方,是SNS外贸业务员与亚马逊事业部运营人员。
而在工贸一体的企业中,新老业务之间、B2B业务员与B2C运营人员之间存在矛盾,是个普遍存在的现象。
月售10万的店铺“货被截胡”
一位有着3年亚马逊运营经验的卖家反馈,他在一家工贸一体的公司做过。
起初,该卖家通过自己的经验,选出了3款公司生产的潜力产品,并一步一步将三个产品推了起来,店铺月销量可以达到10万元。
业内同行看到产品好卖之后,到1688上询盘。结果,该卖家的同事在没有提醒卖家的情况下,擅自将卖家已下单备货的库存卖给了竞争对手。
不仅如此,当卖家到仓库发货的时候,许多外贸部门的同事都在抢卖家做起来的三个产品库存。
(图为:1688订单界面)
最终,等到卖家凑齐1500套货发出,其他竞争对手已经卖得风生水起,而卖家的listing却断货半个月。气不过的卖家最终选择离职。
离职后,卖家负责的店铺,由原来抢他货物的同事接手。结果店铺销量从原本月销10万,下滑到4万不到。该同事也只能灰溜溜地离职。
卖家刘娟也遇到了类似的事情。
刘娟2019年入职一家工贸一体的企业,做亚马逊运营。通过自身的能力,为公司选出了几款适合亚马逊平台的产品。
起初,刘娟的产品在短期内排名做到第一,公司老板对她也非常支持。
但这样的支持并没有持续多久。
其某一个产品排名稍微下跌之后,有外贸B2B的同事开始跟她抢备货。遇到旺季、订单量大,需要备货的时候,刘娟发现,自己给生产线下的生产订单,完全就是为同事做嫁衣,几乎没有一次能够完整拿到所有的库存。
刘娟还无意间发现,所有给外贸大客户的订单的价格,要比刘娟下的生产订单价格便宜。理由是客户订单量大,能够节省生产成本。
“其实老板也只会给口头支持。如果listing需要不赚钱、甚至亏钱才能推起来,老板会认为产品与其给你,不如卖给大客户。”
卖家杨慧更是道出了一些工厂型企业的核心问题:这些工厂的业务骨干当中,有很大一部分人跟老板非亲即故。
起初,杨慧也在一家工贸一体的公司做亚马逊运营。但没过多久,杨慧就发现,原本以为背靠工厂,一定有价格优势。
没想到,一个爆款刚刚推出不到一个月,竞争对手就纷纷上架,而且价格更便宜。跟老板沟通之后才发现,原来看到该产品在亚马逊上好卖,就有一些竞争对手找到公司,直接下批量大订单。
接单者,是公司资历最老的业务员,也是老板的小舅子。迫于压力,杨慧只能慢慢收缩该产品的单量,并在产品还没到生命周期之前,提前放弃。
为了更好地应对竞争,杨慧对部分了解深入的产品还做了差异化改进,产品也因此获得不错的销量。但结果还是没能逃脱“被出卖”的命运,每个优化后的产品,都只能维持不足两个月的爆款期。
实在受不了自己的辛勤成果总被内部人员窃取,杨慧选择辞职。
“在工贸一体的工厂中,传统外贸员跟电商平台运营人员注定是竞争关系。有些人会选择公平竞争,用业绩来定产能。但有些人可能就没那么坦荡了。”
在不少亚马逊运营人员看来,工贸一体的企业本身最大的坑,就是老板和B2B外贸业务员同事。
成功者:外贸团队与跨境团队分开管理
不过也有工贸一体的公司做得不错的。
亚马逊卖家马林杰就是一个成功的案例。
此前,马林杰拥有10多年的淘宝和天猫运营经验,主要做的是服装类产品。有了经验沉淀之后,马林杰开始反向思考,开启了自己的工厂。
不仅如此,马林杰的工厂还接外贸订单,从外贸订单中获取信息,来反馈到自己的国内电商运营上。
2020年,受到疫情影响,马林杰的工厂外贸订单量下滑,但跨境电商却在蓬勃发展。看到市场的转变,马林杰开始切入到亚马逊领域。
2021年,马林杰的亚马逊店铺订单量已经是外贸订单的两倍。
而这一切,得益于马林杰清晰的认识到电商和工厂外贸订单之间,各自有各自的潜力,并不让两者互相影响。
马林杰之所以能有此转变,跟其客户——外贸鞋厂张总有关。
张总的工厂也是工贸一体的企业,2020年,其工厂的跨境电商订单日流水能达到5-8万美元。
据张总介绍,能够转型成功,主要有以下几点经验:
一是,不让做跨境电商的团队,跟做外贸订单的团队在一个区域办公,两者之间不仅氛围不同,而且很容易因为订单、备货等问题产生矛盾。
二是,不要妄图让老业务员做跨境电商业务,因为囿于固有观念,传统外贸业务员对电商数据分析之类的事情非常不敏感,也很反感。他们习惯了固有的思维模式,很难在短时间内接受新思维。
因此,要想做跨境电商,业务团队就必须招聘新人,也不要让老员工干预到新团队的运营。
三是,坚决不做“便宜货”“大路货”,要敢于创新,给与跨境运营团队放权,去开私模,去优化产品。产品的门槛,决定了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
有一定的门槛,才能保证不是谁都能分一杯羹,也不是谁都能模仿得来。
当然,这些经验不一定适合每一个企业,但也能给各个企业提个醒:外贸B2B业务员与跨境电商平台运营人员之间的矛盾,是工贸一体企业的症结。
解决好,或许能有不错的转型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