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抗议俄罗斯对乌克兰的侵略行径,减少或禁止进口俄罗斯原油及天然气,这样的制裁措施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吗?有人认为,这样做不仅有损本土经济,而且还会让中国和印度坐收渔翁之利,因为中印两国可以从急于摆脱困境的俄罗斯手中获取廉价原油和天然气,从而也会使西方切断普京战争经费的初衷化为泡影。
(德国之声中文网)《新苏黎世报》发表长篇分析文章称,西方对俄罗斯天然气和原油的制裁措施,将会重创俄罗斯经济,而中国和印度并无法在中短期内弥补俄罗斯的财政亏空。这篇题为《西方禁运俄罗斯原油会为中印提供可乘之机?》的文章写道:
"天然气的情况非常明了。俄罗斯十条输气管道中,有九条是通往西方的,其中包括已列入制裁范围的北溪二号。俄罗斯输往西方国家的天然气是输往中国的六倍。2019年开始,'西伯利亚力量'输气管道开始向中国境内输送来自西伯利亚东部的油气田,这块油气田从未被列入输往西方国家的计划。而输往西方国家的油气田中,迄今为止并没有直接通往中国的输气管道。在目前只输送西方国家的西伯利亚西部油气田中,虽然俄罗斯也在计划修建一条通往中国的输气管道,即'西伯利亚力量二号管道'。但该项目最早也要等到2030年才能建成使用。
液化天然气的情况略有不同。迄今为止向欧洲输送俄罗斯液化气的油轮,当然可以调转方向驶往亚洲。但同输气管道相比,油轮运输量非常有限。即使北京全面接手原本出口欧洲的液化天然气,也无法弥补俄罗斯的损失。俄罗斯去年覆盖了欧洲液化天然气进口量的20%。也就是说,如果欧洲不再进口俄罗斯的天然气,那么其他国家在中短期内充其量也只能弥补俄罗斯经济损失中的极小一部分。由此看来,如果欧洲对俄罗斯实施进口禁令,俄罗斯将很难通过其他途径弥补损失。"
2010年8月,时任俄罗斯总理的普京在俄中输油管道工程的开工典礼上。
在天然气方面如此,原油方面的情况也大同小异。《新苏黎世报》文章写道:
"俄罗斯是中国继沙特之后的第二大原油来源国。每天进口量为160万桶。有迹象显示,中国几个大银行已经不再为俄罗斯原油提供贸易贷款,因为它们担心,这样做会引起美国方面的关注,从而使自身也成为制裁目标。
…俄罗斯有两条通往中国的输油管道,但其输油量已接近极限,每天最多还可增加十万桶的输送量。而这远远不足以弥补欧洲禁运带给莫斯科的损失。"
文章作者认为,即便中国和印度大规模购买俄罗斯原油和天然气,也无法弥补西方制裁带给莫斯科的损失。但制裁是否能达到预期效果,则另当别论。文章写道:
"即使禁运措施能让莫斯科的能源收入大幅减少,也不应乐观地认为这会在短期内促成莫斯科的权力更迭。国际社会对伊朗的制裁,虽然使该国原油产量从每天四百万桶降至250万桶,委内瑞拉则从三百万桶降至一百万桶,但毛拉们对伊朗的统治以及马杜罗对委内瑞来的统治并未因此受到影响。当然,制裁措施确实可以限制莫斯科维持军备的能力,从而在中长期内削弱普京的军事实力。"
中国投资者加快了在欧洲收购企业的脚步。
《法兰克福汇报》报道称,2021年,中国投资者显然加快了在欧洲收购企业的脚步,但与此同时,中资收购欧洲和德国企业时遇到的阻碍也越来越多。该报写道:
"在德国,中资收购德国企业的数量从2020年的28家增加到了2021年的35家。整个欧洲范围内,被收购的企业则从132家增加到了155家,收购金额更是增加了八倍,达到124亿欧元。上述数据来自安永会计事务所的年报。不过安永事务所合伙人孙轶认为,中国投资者总体而言变得较为谨慎。她表示,尽管2021年疫情有所好转,但中国投资者在德国和欧洲开展的并购业务量还是远远低于2016年及2017年的鼎盛时期。具体而言,中国在德国最新一起并购业务的总交易额为20亿欧元,而2017年的最高交易额则为137亿欧元。孙轶表示,中国人较为审慎的态度同西方国家在基础设施及安全敏感行业增加了并购限制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