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北京恐难逃奥运主办方开支超预算“魔咒”

北京冬奥会将于2月4日至20日举行,冬残奥会将于3月4日至13日举行。

(德国之声中文网)据法新社报道,北京冬奥会组委会原本预计冬奥会门票销售可以带来1.18亿美元的收入。但是一段时间以来中国国内多个省市均出现本土疫情爆发,北京奥组委宣布不向中国观众销售门票。国际奥委会也在一份书面公告中表示,“鉴于疫情防控形势依旧严峻复杂,为保障涉奥人员和观众的健康安全,决定将原计划通过公开销售门票的方式调整为定向组织观众现场观赛,需要观众在观赛前、观赛中、观赛后严格遵守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相关要求,为运动员创造绝对安全的竞赛环境”。

这是北京冬奥组委在宣布不面向国际观众售票之后再次收紧措施。

北京冬奥会将于2月4日至20日举行,冬残奥会将于3月4日至13日举行。

2015年同北京竞争2022年冬奥会主办权的仅有哈萨克斯坦城市阿拉木图。当时因为预算的缘故,其它一些原本有意申办冬奥会的城市纷纷“知难而退”。最终北京击败阿拉木图获得第24届冬奥会主办权。

北京冬奥组委新闻发言人赵卫东近期曾向媒体承认,新冠疫情的缘故可能意味着北京冬奥会的“开支会有所增加”。不过他也指出,其它一些费用可能会减少,但是他没有做出详细说明。

2015年,北京方面表示,北京冬奥会的预算大约为30亿美元出头,这其中还包括组织费用和建修建体育场馆设施的费用。

但是专家们认为,举办一届奥运会的最终成本往往超出获得主办权时预估预算的一倍。

巴黎大学体育经济学家安德烈夫(Wladimir Andreff)说:“谁赢得了奥运会举办权,谁就上当了。”他说,为了获得奥运会主办权,所有参与竞争的国家都“系统性地低估成本,且高估了预期收益”。

而新冠疫情更是带来了额外的麻烦和开支。

去年夏季召开的夏季东京奥运会最终的开支是其申办时预算的两倍,当时主办方已经尽可能地简化活动减少开支了。

北京冬奥会期间,运动员、工作人员、志愿者、媒体记者都将被“关”在一个封闭的“泡泡”中,以降低感染扩散的风险。

而且北京冬奥会对防控疫情采取的措施要比东京奥运会严格得多。在“泡泡”中的人员每天都要接受新冠病毒检测。

巴黎大学体育经济学家安德烈夫说,疫情造成数十万外国游客和观众的缺席,这一影响不应被低估。

但是美国马萨诸塞州史密斯学院经济学教授津巴利斯特(Andrew Zimbalist)说,即便没有疫情,奥运会会吸引更多游客的假设也未必正确。

他说,2008年北京夏季奥运会召开时,由于采取了严格的安全措施,反而造成旅游业收益减少了约五分之一。“普通游客不愿意在2008年去北京,因为他们担心那里会非常拥挤、物价高,另外发生恐袭和其它危险事件的可能性也会增加。”巴利斯特说。

巴利斯特总结说:“所以,奥运旅游的增长伴随而来的往往是普通旅游业的下降。”

今年1月中旬,北京冬奥组委总体策划部部长李森表示,中国国内“‘带动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宏伟目标已经成为了现实”。

李森说,中国人口庞大,从人口基数和发展需求来看,中国冬季运动的场地目前还不算多。“在冬奥会以后,我们在这方面还要有大的发展,不会停止,而是要越来越好、越来越多。”

法国勃艮第大学经济学讲师洛尔卡(Matthieu Llorca)说,额外的费用可能会算入防控新冠疫情的开支,而不会被列入奥运会的预算。

他说,这种做法可以让政府宣称“既成功地举办了奥运会又降低了开支”。

他也强调,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可能根本不会担心这笔费用。“他们不会看重花了多少钱。他们只看重国家形象。”他说。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