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剧水平倒退,14年前的《大明王朝》已是巅峰?

国产剧水平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只要明眼人都看得到,这是显而易见的倒退,以前我们还能有《大明王朝1566》这种载入经典的大剧,现在只要用诚意拍出一个有始有终不欺负观众智商的剧,就能获得鼓励性的高分。






这种倒退,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个是跟风,谁都只能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赚的盆满钵满,但是跟风吃螃蟹的人也没有亏到。






但一个新题材,你去做第一个吃的人,谁也不知道那是螃蟹还是雷,那么跟风魔改就是稳赚不赔的买卖,一个成功ip已经经过多方验证,那么翻拍或者套皮魔改总有人买账,既然能不动脑就赚钱,干嘛要站起来想破头死磕原创。






资本总是逐利的,总想要以最少的成本撬动最大的收益。

当创作陷入互相借鉴的死循环,优秀的灵感没有了生长的土壤,最终也是转瞬即逝。




二是质量的松懈,观众不一定觉得剧合口味,但一定能看出剧用没用心。

制作团队难辞其咎,用资金不足的借口来推脱粗制滥造的背景道具妆发,还尚且能被宽容,但是剧本的缺乏逻辑,以及俗套和演员表现的不到位,那就是致命的。







编剧地位的下降和生活阅历的缺乏,使得故事仿佛空中楼阁般虚假轻浮,最后编剧自身话语权不够,连逻辑也不能保全。

原本十遍乃至百遍精益求精的镜头,却因为演员出厂前业务的不熟练,和实拍中要求的降低,最终成效也只能落于下乘。







原因可能有,演员也是速成的,经济方并不愿下功夫培养,放出来尽快尽多地跑商务,不比死磕一个电视剧赚的多。

第三点所有人都很纳闷,审美的倒退也是一种奇观。




观众也不明白,为什么要找这样一些人来演帅哥美女,明明现实从不缺美人,原本最该发掘这些人的电视剧,为何连短视频都不如。






四是观众的纵容,毕竟全中国有十几亿人,只要有0.01%的人买账,对于片方来说就不会亏。

粗制劣造的作品,或许有奇葩的剧情,或许有一个颜值或流量担当的主咖。

但是粉丝为了给giegie数据,不管不顾先吹一通;不在意质量的观众觉得上班已经很累了,只求空余时间听个


响。








只要有愿意为烂剧付费的群体存在,他们就有了生存空间。其他挑剔的观众不主动去看,也无法避免他们充斥在自己的视角里。

五是评价体系的缺失,就算现在有豆瓣,有审美的人不会看烂剧更不会给它打分,看得下去的人也不至于打低分。

以前只有电视这一个渠道,收视率的下降直接影响到广告商的利益,数据太差的上星电视剧还会被市场淘汰。






但是在流媒体时代,只要有点击就有收益,那么是因为太好而反复观看,还是因为太烂而慕名吐槽,亦或是单纯看人,只要有人看,质量变得不再重要,只要能抓住愿意看的那一个理由,一样是利益。

来聊聊,你觉得还有哪些原因造成了国产剧的倒退?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