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重大放水!一次克制却信号重大的经济转身!(组图)

这是一次克制、却信号重大的放水。 它象征着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正式转身,我们要和旧时代告别了。

历经9个月,到11月8日央行终于发布公告,将通过碳减排支持工具向金融机构提供低成本资金,一个备受瞩目的新货币工具就此诞生。

宽信用举措终于落地。

一出手,就是一次定向降息。

新货币工具是怎么运作的呢?

简单说,先贷后借,精准滴灌。

第一步,全国性金融机构要对涉及到清洁能源、节能环保和碳减排技术三个碳减排领域的企业一视同仁,提供贷款,利率和同期LPR大致持平,现在一年期LPR利率是3.85%。

那央妈要怎么鼓励银行们大方把钱贷出去呢,当然是要有甜头。

第二步,比如工行贷出了1万亿支持碳减排之后,央妈就会要求工行公开披露这些碳减排贷款的真实情况、拉动的碳减排数量,给第三方核验,过关了,央妈就借出贷款本金的60%,工行就从央妈那里拿到了6千亿。

这6千亿的重点是低成本,有多低呢?利率1.75%。

先给低碳企业贷款,再找央妈借钱,算下来,万亿贷款中工行有6千亿可以赚到210个基点的差价,手头上中长期资金也多了。

对比其他贷款,这个操作有多少搞头呢?

银行贷给低碳企业的利率大致持平于LPR,而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利率还要比LPR上浮100个基点,所以对应的资质也要比小微好。

从央妈借钱的利率是1.75%,比同期支农支小再贷款利率还低了50个基点,但因为支持比例是60%,最终贷款成本与支农支小应该相差不大。

这一次放水是定向对碳减排领域的降息,引导金融资源向绿色低碳产业倾斜。

这是在结构调整中做文章,举措也相当克制。

有三个表现:

首先,没明说放水的实际规模有多大。市场普遍预期,年底应该会有几个国有大行试试水。但真正要有看头得等明年。

其次,贷款的审核要求听起来不是非常宽松,至少还要多走几遍程序,要有第三方专业机构核验。这不是什么大难题,是第三方测算机构赚钱的好机会。

再有,初期重点支持的领域要突出“小而精”,大概率是防止各地冲动上大项目来骗钱。

这次放水,对中国经济增长转轨的信号意义重大。

第一重信号,这次碳减排式放水,威力可能一点不比五年前的棚改式放水弱。

新工具很像此前货币化棚改中设立的PSL(抵押补充贷款)很像,都是“先贷后借”,需要合格抵押品。

货币化棚改,堪称世界经济史上最奇思妙想的发明,以全世界绝无仅有、政策上大开大合的方式去除了天量房地产库存,短短3年时间,释放超过3万亿,扭转了当时三四线楼市命运,也救了当时外汇占款下降导致的基础货币投放不足的问题。一石二鸟,给中国经济保驾护航。

未来涉及到碳减排的企业会迅速增加,要精准测算放水规模有难度,如果按这几年绿色贷款中清洁能源产业的贷款规模简单估算,明年碳减排工具应该可以释放出1万亿。

总而言之,钱没有了可以印,需求少了可以创。

第二重信号,产业政策的存在感会越来越不容忽视。

这次碳减排工具,是货币政策和产业政策的一次合力。

在这一轮大国竞争中,产业的竞争同样处于白热化状态,新能源和芯片都是重中之重的战略产业。

支持新能源领域,短期的想法很简单,那就是做大规模,一旦规模经济起来了,产业形成集聚了,利润做大,就有钱去支撑更多的研发投入和技术创新。

长远一点看,货币霸权背后的基石,是能源。能源是命脉,你说美元是废纸,但是它能买到石油,这就是底气。

第三重信号,中国的经济周期确认从房地产周期转向了绿电周期。

以往我们用大基建、房地产为锚来刺激信贷、拉动经济增长,未来则转变为以产业、以新能源来实现稳增长,从砸资金、砸土地、砸人力的要素驱动型增长走向靠砸技术的效率驱动型增长。

以前房地产是印钞机,未来是低碳资产。

在这个过程中,全社会的核心资产也将实现大规模转移,从房地产转向实体经济、高科技企业。

永远记住,央妈的水流向哪儿,哪儿就有机会。

为什么在全球央行转鹰的背景下,中国央行不惧定向放水?

一方面,央妈需要克制——

避免全面宽松带来的资产大涨价,也凸显当前经济环境复杂,既需要提振经济,又需要防治通胀。

但另一方面,央妈又敢在此节点上宽松——

因为目前中国累积了巨额的美元储备,给中国提供了抵御国际金融环境冲击的缓冲带,不担心短期资本外流的冲击,这是不同于上一次紧缩周期的资本环境。

目前国内的美元流动性非常宽松,美元还在不断涌入,高盛分析,目前中国外汇储备的增长速度达到了2014年以来最快。

因为出口的强劲和境外旅游逆差项目的收窄,前三个季度积累了庞大的贸易顺差,为4617亿美元(按照摩根士丹利估计,2015年-2019年平均水平是3360亿美元,2020年为3250亿美元)。

另外,9月末,银行外币存款余额9927亿美元,仅略低于1万亿美元的纪录高位。


分季度中国经常账户顺差值(单位:亿美元)

在美联储对中国房地产风险保持关注之际,据彭博,一些海外分析认为,中国的经常账户盈余让中国决策者得以遏制庞大的债务,并在今年开始对地产行业降杠杆。

一是因为房企去杠杆带来的信贷收缩、需求收缩,部分被进口的需求给抵消对冲了。直白说,就是今年要感谢出口强劲。但带来的问题是,美国对商品的需求是否可以一直保持强劲。

二是可以推断出大量外汇都保留在私营部门,而不是转化为外汇占款等公共部门中,外贸收入没有直接转化为国内的基础货币增加,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央行多次强调,跨境资金的波动对国内的流动性环境干扰不大。

一个好信号是,中美在经贸领域的合作在加强。

除了此前高层通话中提出的“加强宏观政策沟通协调”,美国中期选举的局势也给出了暗示。

目前Biden在一系列民调中支持率都下滑到40%以下,恢复无望。

智谷趋势S博士研判,美国历史经验数据显示,如果总统支持率不到50%,丢的席位平均为37席,这足以让民主党在明年的中期选举中失去参众两院。从中国角度来说,Biden极大可能要把注意力转向经济问题,这对两国关系而言会是难得的好消息,经济合作会增强。

而在美国历史上,每逢中期选举,美联储的政策也会偏向鸽派。

这可能也是央妈在“胀”的难局之下还能在结构里做文章的原因之一。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