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同意释放孟晚舟,主因还是管控美中关系本身及其面临的国内窘境。政论家邓聿文认为,这并不表明中美从此迎来阳光,双方对抗的本质和态势没有改变。
孟晚舟以认可"事实陈述有误"但不认罪的方式被释放安全回到中国
孟晚舟和加拿大两个被中国拘禁的“间谍”同时获释回国,普遍被解读为美中在做人质外交。尽管白宫新闻秘书坚称这两者之间“并无联系”,但也承认,总统拜登本月在和习近平的通话中提到了两名加拿大人归国的重要性。而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在回应此事时则干脆挑明习拜通话习曾明确就孟晚舟事件做工作,阐明中方立场,要求美方尽快妥善解决。因此,即便拜登没有对孟案施加具体干预,也难摆脱世人对两起事件实质是人质交易的看法。
冷战时代,美苏之间不少出现你抓我的人,我也抓你的人,然后互相交换的游戏,孟案以此种人质外交的形式解决,在在说明美中对抗如今演变成带有冷战性质,虽然拜登本人不愿看到两国跌入“新冷战”,或者不喜欢用“新冷战”一词来形容两国的对抗关系,可事实就是如此。此次美司法部采取对方不认罪的延期起诉方式和孟晚舟一方达成延期起诉协议(PDA),且不附带任何经济处罚,除了从司法的角度考虑该案一旦起诉可能旷日持久外,就美国政府言,来自放回加拿大两名人质的道义压力,以及拜登面临的国内政治困境和管控美中分歧、避免两国进入军事冲突的需要促成了这次和中方的交易。
美国准备长期“冷战”
近期美英澳组建的三边安全同盟特别是华盛顿和堪佩拉签署的核潜舰技术转让协议,已透露拜登政府将美中的对抗定义为至少长达二、三十年的事情。因为根据报道,澳洲首艘核潜舰的完工最早要在2040年,再形成战力,时间更久,这说明华盛顿明确意识到,这场美中的新冷战是一个长期过程,美国无法做到在一个相对短的时间让中国屈服。
去年早期,笔者撰文分析北京早把中美对抗当作一场“持久战”来打,并且为此作出了规划。中国官媒在谈到两国的围堵和反围堵时,也已经用了“持久战”这个字眼。在北京的规划中,特朗普四年是美强中弱的四年,北京对特朗普的“突袭”勉强迎战,但经过四年的较量,到拜登上台,中美进入实力平视阶段,也即战略相持,这个信号是由中国外交主管杨洁篪在3月的阿拉斯加和美方会谈中发出的,这一阶段大概要持续五到七年,而后当中国完成双循环的经济布局,大体补齐芯片等易被美国卡脖子的科技短板,就预示着北京对美战略反攻阶段的到来。此一阶段的标志性事件很可能是北京不管用什么方式迫使台湾臣服,而美国不能相救。至此,中美将完成攻守易位的转换。这大概是北京对华盛顿的长期作战计划。
不过,在眼下的战略平视阶段,美国的总体实力还是要强过中国很多,美国的经济、军事、科技、文化、传媒、同盟体系和在国际组织的影响力,都要超过中国。就是在北京规划的战略反攻阶段,美国的实力依然要大过中国。虽如此,中美的实力差距在缩小。另一方面,拜登政府近期在运用美国实力地位的时候,连接出现偏差,尤其在阿富汗撤军的单方行动和美澳潜舰协议事件与法国的外交纠纷,让本来打着重建盟友关系旗号的拜登政府的信誉受到重创。此外,拜登也受到国内政治的掣肘,他优先关注的经济重振和通货膨胀、大基建计划、气候议题以及结束疫情等,有的进展不大,有的尚未推进,有的还有恶化,而这些优先项目,都需要中国的配合才能做好或者完成。拜登政府马上还要面对债务违约问题,如果本月底国会不能通过提高债务上限,联邦政府就得关门,这对美国的国家信誉会产生严重后果,然而现在看来,共和党出于党派利益,很可能会让债务违约。
两党恶斗困扰美国
不仅仅是由于特朗普的当政,之前的美国两党政治已经极化,政治人物对国家的忠诚让位于对党派的忠诚,由种族歧视及移民等问题导致的社会撕裂也在加剧,这些都已经引发有识之士对美国民主的担忧。美国著名政治和历史作家罗伯特·卡根(Robert Kagan)日前在《华盛顿邮报》发表的万字长篇评论——《我们的宪法危机已经到来)》,就为人们预言了一个美国一步步走向黑夜的最黑暗最“惊心动魄”的时刻。卡根在文章中说,如果没有富有远见的政治家做出大胆而勇敢的举措,美国将在三到四年里进入民主崩溃的黑暗世界。他把这个时间点准确地设定在2024年11月即下次大选。在他看来,这个黑暗的预言并非只是预言而已,美国的宪法危机已经到来,“我们正朝着这个方向迈出关键的几步”。
假如下次美国大选足够幸运,卡根预言的美国出现红蓝州及其民众的暴力对峙这个最让人沮丧的黑暗时刻没有出现,并不表示拜登政府就可对美国的未来松口气。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是明年的中期选举,若民主党在国会两院不能占多数,拜登政府大概率会提前跛脚,处处受到共和党及共和党控制的州的制约。虽然美国两党和社会在抗中上已经达成高度一致,然而,在内政以及除对华事务外的其他外交问题上的严重内耗亦会影响美国抗中的效果。
另一侧,中国也不是泥足巨人,尽管内部问题重重,以及习近平近乎完美的总体性控制正在窒息中国社会的活力与创新力,但这是一个缓慢过程。得益于中国庞大的市场和人口规模、完整的产业链及工业能力、强大的基建,以及和世界多数国家包括美国在内的最大贸易国地位,还有40年经济发展积累而成的科技能力和快速窜升的军事战力,北京已经承受住了华盛顿的极限打压所带来的短期冲击。贸易战就是一个证明,四年的高关税并没有使中国相关的产业和产品受到致命影响。就中美贸易本身而言,逆差未能减少,还在扩大,虽然这有疫情影响的因素,可也说明美中经济的联系程度超出多数人的想象。华为是另一个例子。这家领先的科技企业虽然在美国制裁下手机业务剧烈缩水,但其让出的市场份额被中国其他的手机厂商如小米占据,华为也在艰难但顽强地生存着,并没有垮掉。这当然是因为华为这么多年雄厚的技术积累的支撑,可也与中国独特的政经结构分不开。
北京奉陪到底
北京一直在做最坏的准备,即防备极端情形下美中全面脱钩成为两个不同的体系,正因有前述底气和这个最坏准备,北京对华盛顿的既对抗又合作的做法是不买账的。对北京来说,美国要么同中国对抗,要么同中国合作,那种一边打击中国一边又要求中国合作来解决美国的问题的做法是北京不会答应的。北京当然不想同华盛顿对抗,毕竟双方的差距还很明显,但如果华盛顿执意要围堵中国,北京也就只好奉陪到底。这就是习近平思考中美关系的逻辑出发点。
拜登上台后,美中对抗已近8个月,华盛顿能够使用的抗中手段和工具基本上都用上了,少数“原子弹”级别的手段和工具不到万不得已是不能动用的,因为它们会造成两败俱伤,没有赢家。这样导致的结果虽然对北京也造成很大困扰,但远没到华盛顿鹰派所认为或想象的重创中国的程度。在四年多的对抗中,北京也看出了美国社会的软肋和拜登政府的治理困境,这使得美国的实力无法在围堵中国时发挥出。所以北京在7月向拜登政府提出了两份纠错清单,把它们作为同华盛顿合作的前提条件,其中包括解决孟晚舟事件。拜登要想同中国合作解决诸如气候等全球性问题,必须考虑北京关切的这两份清单,至少是要回应其中的部分内容。如果拜登对北京的两份清单无动于衷,美中关系大概率会惯性滑入军事冲突,而这是拜登要极力避免的。
孟案在北京的两份清单中,应该是最能营造双方缓和气氛的。虽然这是前任政府造成的,本来和拜登没有关系,可时间拖得愈久,则愈加会成为拜登的问题。而解决这个具有高度政治敏感性的案件,容易得到北京的回报,且对加拿大亦有交代,故对拜登是个合适的买卖。然而,这也就说明,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不能动用工具箱里核武级的选项制裁北京的情况下,华盛顿实际能够起到的遏制作用在递减,遏制难度在增大。
邓聿文为政治评论员,独立学者,中国战略分析智库研究员兼中国战略分析杂志共同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