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黄金周就要来临,你会出游吗?
你最近一次旅游是什么时候?
每年到这个时候,都是旅游业忙碌的时节,但自从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旅游业走走停停、反反复复,不少企业在经营与停摆之间苦苦支撑。
他们还撑得住吗?
记者调研中的所见所闻,颇有些出人意料……
旅游业是受疫情冲击影响较大的行业。疫情一来,出游就受限;防控形势好转,市场就回暖。一年多来,走走停停、反反复复成了旅游业不得不面对的常态。
令人欣慰的是,马上到来的国庆黄金周市场前景还不错。携程数据显示,截至9月21日,通过携程预订国庆景区门票的订单量同比增长超三成。同程旅行预测,“十一”假期,国内游人数将达到6.5亿人次,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八成以上。
这一年多来,尽管困难重重,但出人意料的是,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很多旅游从业者并未丧失信心,而是坚信困难是一时的。
基于我国庞大的旅游消费需求,有力的政策支持,还有旅游业自身在困境中的转型,旅游业重新拥抱阳光灿烂的日子只是时间问题。
高歌猛进与被迫停摆
中秋、国庆假期前的暑期档,也是每年的旅游高峰。今年七八月份,旅游市场迎来不错的开局。
“公司旗下的乌镇和古北水镇两景区客流量稳步回升,7月份接待量达2019年同期的80%,局部周末达到甚至超过疫情前水平。”中青旅首席品牌官徐晓磊介绍。
“进入7月,西安华清宫景区客源接待量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60%,日最高接待量达到15000人次。”陕西华清宫文化旅游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姚新垣说。
旅游活动串起的很多业态都有不俗表现。途家民宿执行副总裁李珍妮说,今年上半年,途家平台上的房源总量已超过63万套,比2019年增长超2.9倍。随着自驾游升温,汽车租赁行业也成为反映旅游市场变化的“晴雨表”。
华山东峰的日出。 陶明摄(新华社)
就在旅游市场按照预期升温之时,不料,疫情再度在多地“抬头”。暑期旅游旺季刚开始就被迫结束。
“部分中高风险地区取消、退订的情况很多,8月民宿预订率环比7月减少90%以上。”李珍妮说。邹鹏在新疆经营一家汽车租赁公司,他也感到,疫情的出现是今年暑期旅游市场的分水岭,前一半是高歌猛进,后一半则几乎没有外地游客。
和被中断的暑期档一样,疫情发生这一年多来,原本高速奔跑的旅游业时不时就会被疫情打断脚步。
邹鹏原本还经营着一家旅行社,原本的业务模式无法适应新情况,去年邹鹏关停了旅行社,只保留汽车租赁业务。
刘亮2019年进入民宿行业,他说,“民宿不是‘必需品’,它的重要程度不及商业酒店,在疫情中受到的冲击更大,身边有很多朋友转行”。
9月24日,游客在泸沽湖情人滩。 陈欣波摄(新华社)
疫情的影响直接体现在企业营收上。姚新垣向记者罗列了一串数字:2019年公司总营收7.6亿元;2020年营收腰斩仅为3.1亿元,亏损1.5亿元。“正常情况下,今年预计有望突破6亿元。”但是,一波疫情的反复让良好的预期打了个问号。
“最大的难题是不确定性。”徐晓磊表示,旅游业的发展深度依赖稳定的环境和积极的市场预期,时不时“冒头”的疫情带来的不确定性和不连贯性对旅游企业的正常经营影响极大。
“疫情对旅游业的影响至少体现在三个层面,一是企业面临巨大的经营压力,二是行业长期发展面临人才的流失,三是管理部门需要研究行业发展面临的前所未有的局面。”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科学学院副院长邓宁说。
需求还在但形式变了
一年多来,邹鹏尽管经历了很多,但从没有想过放弃。“只要扛过眼前的困难,一切都会好起来。”邹鹏的坚持源自他对旅游业发展前景的看好,“我们国家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以及庞大的消费需求。”
飞猪旅行副总裁黄宇舟同样认为,内需的巨大潜力是旅游业复苏和持续发展的底气所在。
旅游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人不可或缺的生活方式。回顾我国旅游业的发展↓↓
◾ 上世纪80年代中期
随着综合国力提升以及居民收入提高,国内游市场开始形成。
◾ 2018年
我国人均年出游已达4次,进入名副其实的大众旅游时代。
◾ 2019年,疫情发生前
我国国内旅游人数已达60.06亿人次。
“疫情会把人们的出游需求压抑一阵子,但让大家几年都不出门旅游不太现实。”邓宁说。
去年“十一”黄金周以及今年“五一”小长假等期间的旅游数据都能佐证邓宁的判断。以今年“五一”假期为例,国内旅游出游达2.3亿人次,按可比口径恢复至疫情前同期的103.2%。
疫情防控形势平稳,旅游需求便会释放。“疫情防控常态化之下,消费者对局部疫情的反复已经有了一定的心理预期,整体的消费信心和需求都在。”同程研究院首席研究员程超功说。
需求还在,但是需求变了。
从出游决策过程来看,疫情的不确定性缩短了消费者规划出游的时间窗口,“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成为很多人的选择。去哪儿大数据研究院院长兰翔分析,如今游客的旅行制定周期更灵活,部分游客的订票时间甚至推迟至出发前几天。
发生改变的还有出游距离。疫情发生以来,本地游、周边游需求增加,度假酒店、特色民宿等新兴业务发展很快。对于即将到来的“十一”假期,上海商学院酒店管理学院教授邹光勇判断,“受疫情不确定性的影响,旅游距离和时长受到约束,短距离、周边深度游和品质游是趋势”。
疫情还改变了传统的旅游方式。与传统大的跟团游相比,“小而精”的团队游,包括私家团、定制游等逐渐受到欢迎。6人游旅行网CEO贾建强表示,疫情加速了私密化、个性化旅行需求的增长。与此同时,消费者对旅游品质的要求更高,向度假式、体验式旅游转变。
外部帮扶与主动求变
疫情的出现,对旅游业的打击可谓突如其来,并且反反复复。用邓宁的话说,“没有先例可以作为应对的参考”。
好在从中央到地方,迅速出台了一系列助力旅游企业渡过难关、促进旅游业恢复发展的政策,涉及金融支持、减税降费、稳岗就业等多个方面。
姚新垣说,“我们每年在灯光、舞美、设备等方面的维保和提升就需要投入1000万元左右,景区在文物保护、防火防汛等方面还有很多固定支出”。2020年,政府给予华清宫景区近1000万元稳岗补贴,缓解了景区的经营困难。
徐晓磊表示,去年以来,中青旅通过自身努力节约综合运营成本,在政府的支持下,社保、房租、税费等方面争取到千万元级的政策帮扶资金,有效缓解了企业的经营压力。
政策帮扶犹如雪中送炭,但要真正走出泥泞,还要靠自身及时主动求变。“回顾历史可以发现,我国旅游产业每一次发展壮大,都离不开市场主体抓住需求变化而做出改变。”中国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吴若山说。
“打开思路,毫不犹豫去转型。”徐晓磊说,一直以来,中青旅以出入境游见长,疫情暴发至今,出入境游业务一直处于停滞状态。中青旅旅行社业务将运营方向转为国内游,尝试用出入境游产品的研发思路开发国内市场。“西北地区,作为出境旅游替代地的首选目的地去打造很有潜力。”
万云飞是浙江绍兴新昌安岚酒店的市场销售总监,在他看来,去年疫情暴发后酒店第一时间实施的自救意义重大。“从去年3月开始,我们和在线旅游平台合作,进行直播带货和预售。”万云飞说,这一招见了实效,去年,公司旗下两家度假酒店的预售额达到3500万元。
位于广州的白天鹅宾馆是国内首家五星级酒店,疫情之下,老牌酒店也把改变变成常态。宾馆相关负责人林镇海介绍,他们对酒店产品进行整体彻底的调整,打破原有套餐,重新制定34个组合套装,并调整其中的产品差异化元素。
危机压力与转型动力
在程超功看来,某种程度上,疫情成为检验企业健康度乃至整个产业发展质量的一块“试金石”。疫情放大了行业发展的脆弱之处,也正因如此,旅游业更深层次的变化得以加速推进。
摆脱对门票经济的依赖,扩大品牌影响力,是华清宫景区一直以来探索转型的主要方向。2019年,依托旅游演艺、文创产品研发等业态,公司的非门票收入已经占到总收入的45%。疫情的到来,让公司的经营触角加速伸向远方。
9月4日,贵州省赫章县阿西里西·二台坡景区日出景观,。杨文斌摄(新华社)
在邓宁看来,疫情增加了旅游业的科技含量。“无预约、不旅游”成为常态,依靠大数据等手段,景区能实现精准的人流管控,管理部门也可依此提高管理服务效能。
数字化技术应用也促使旅游企业改变经营方式。黄宇舟说,一方面,旅游企业通过提高数字化能力更高效地获取用户、运营用户、转化用户;另一方面,通过数字化方式不断创新产品、保障服务体验,这是与不确定性共存的最好选择。
新技术还在推动新的旅游产品诞生。去年,陕西旅游集团全面开启数字化转型,建设了业内首个“数字文旅实验室”,打造声音博物馆、穿越大峡谷等一批数字体验项目,丰富游客的旅游体验。
不期而至的疫情改变了旅游业发展的外部环境,不时按下的暂停键打乱了旅游业原本快速行进的脚步,此为危机;
与其无可奈何,不如积极求变,疫情逼迫旅游业加快探索转型升级,在产品内容、服务方式、管理模式等方面的迭代上按下快进键,一些根本性的变革或许就此发生,此为新机。
在危机中寻觅新机,旅游业的未来会走得更稳。
调查手记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旅游业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难能可贵的是,旅游业整体的信心没有丢。
不过,困境之下,光有信心远远不够,还要有转危为机的实招。可以看到,大多数市场主体没有坐以待毙,而是主动求变。
在未来的一段时间,疫情防控依然会是旅游业要面对的基本面。与其在“不可抗力”前裹足不前,不如适应新环境、满足新需求、谋划新发展。
如此,危机便也成了生机,旅游业在风雨之中加速成长,必然会在雨过天晴后收获更灿烂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