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苹果就破产?苹果的供应链能力有多逆天?(组图)

一说到苹果,大伙们会想到啥?

是改变世界、走在前沿的科技公司?还是过去很牛 X ,但如今惊喜却越来越少的牙膏厂。

一个读者的心中可能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然而说起来大伙们可能不信,除了那些大伙们熟知的标签之外,苹果在业内还有一个称呼。

那就是:供应链大师。

通俗地讲,从进货买原料开始,再到把东西送到用户手中结束,这一路上产生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等等东西就构成了供应链。

而苹果的供应链管理水平和供应链影响力,一直有着行业内最顶尖的水平。

今天呢,差评君不会介绍或测评某个具体的苹果产品。

而是准备蹭蹭最近苹果发新机的热度,从大伙们不熟悉供应链的角度,讲讲苹果到底有多强、影响力到底有多大。


爱捯饬手机、电脑的差友肯定都知道,机子性能到底强不强,咱们可以具体跑个分,在天梯榜上比一比就能一目了然。( 当然,很多时候跑分也仅供参考 )

而在供应链领域,也有着类似的天梯榜,那便是 Gartner 的全球供应链榜单。

榜单主要从 ESG  ( 环境、社会、公司治理 )、实物资产回报率、收入增长、库存流转还有同行意见等方面进行评估。

就比如说今年的 25 强中,思科、高露洁、强生就分别位列前三。

看到这儿,肯定就会有差友问了,你之前不是说苹果的供应链能力世界顶尖吗?咋这个榜单都 20 名开外了,都没看见苹果公司的影子呢!

差评君并不是在诓大家,而是因为凌驾于这些个 25 强的公司,还有一个名叫 “ 供应链大师榜 ” 的存在。

因为实力太过逆天,有损公平,所以 “ 大师们 ” 并会不计入 25 强的评选。


入选 “ 大师榜 ” 的规则相当严苛,那就是在过去十年中,至少有七年综合得分名列前五才有资格入选。可以说他们是强者中的强者。

其中苹果入选的成绩是,曾连续七年位列得分榜的榜首,连续十年入围 “ 供应链大师榜 ” 。。。

大家懂得都懂得是,很多时候跑分、排名这玩意儿也真就图一乐。但苹果的供应链掌控能力却不是纸糊的假把式,因为它体现在了方方面面。

首先就体现在对库存的控制上。其中,苹果就是业内玩 “ Just In Time ” ( 简称 JIT 准时生产 )模式的佼佼者。

JIT 模式最早由丰田公司实行,让丰田得以度过上世纪的第一次能源危机。


简单地说, JIT 不同于之前先生产再找消费者的模式。

而是先根据消费者的的需求,买刚好够用的原材料,再保证物流的顺畅,生产好商品后再送到客户手中,让压在仓库里的存货尽可能得少。。。

用《 库克传 》中的话说就是:我们要把产品直接从制造环节送到消费者的手中。

毕竟积压的库存就意味着资金无法快速回笼、要承担仓储成本等等。( 早年的苹果,就曾有过因库存过多濒临破产的教训 )

而且为了让整个库存的流转速度变快,苹果还是为数不多让用飞机运输电子产品的厂商。

因为要榨干飞机的仓储空间,除了把包装越做越小外( 不送充电头后更小了 ),他们还给 iMac 整出了这种梯形包装盒,好让箱子能再挤一挤。


在疫情期间,为了保证物流的流通,苹果还租赁了 200 多架私人飞机来运货。。。

在这一套模式之下,苹果的库存周转天数控制在了 7 天左右,也就是说一个商品从进入苹果的仓库,再到卖出去只经历了 7 天。

远远超越业内动辄数月的时间。

用库克的话说就是:库存就是丧尽天良、是最本性的邪恶。

而在能成功端平生产和销售两碗水的背后,少不了的是苹果对全链路的控制。

苹果很早就投资了 SAP (思爱普)最先进的企业资源规划( ERP )系统,这个系统的应用便成功地将苹果整个供应链的链条打通。

从原材料端再到客户在官网下的单,苹果一切都了如指掌。

而这一套体系,也几乎成了大学商科课程中必讨论的经典案例。


除了对库存的极致追求之外,苹果的供应链实力还体现在它对供应链厂商的影响之大。

曾当过科通芯城副总裁的朱继志就曾说过,无论是的元器件研发,还是生产和制造过程中,苹果都要参与。而且他们不允许所谓的 “ 黑盒 ” 的存在,霸道的苹果要完全控制所有环节。

有的时候代工厂没能力生产苹果要的玩意儿,苹果甚至还会直接买来数控机床,送到代工厂里。

根据《 第一财经 》的数据,富士康的各条苹果产线中,就有 2 到 5 成的设备是苹果给的。

另外,苹果对技术和品控的细节也很严格。

给苹果供应过声学部件的瑞声公司就透露:在瑞声苹果的生产线上,软件、电脑、还有 ERP 系统都是苹果给的,要是某个地方有些小差错,苹果那边立马就会发远程邮件过来。

而且要等苹果打开权限之后,他们才有权查看。另外,还有 20 多名的苹果工程师轮流驻场,协助他们解决问题。

又例如康宁大猩猩的名号大伙们应该听过吧,大猩猩玻璃几乎快成了手机屏幕坚固的代名词。

但就在别的厂商还在抢首发,以用上康宁玻璃为卖点时。

苹果就已经和康宁共同开发,整出了去年就用在 iPhone 12 上的超磁晶防护玻璃,据说比一般的玻璃坚固 4 倍。

当然啦,这个名字听起来很玄乎的玻璃目前由苹果独占,其他厂商想买也买不到。

俗话说得好,严师出高徒。

也因为苹果的霸道和严格的调教,不少和苹果合作过的厂商也会成长很多。

大家也会炫耀自己是苹果供应链厂商的一员,来展示自己的实力。

业内也会高看这些厂商一眼,也因此,有了苹果概念股的说法。也难怪有媒体把这称为灰姑娘嫁入豪门。

像是立讯精密在 2012 年打入果链,从生产数据连接器开始,在十年左右的时间中营收翻了整整 90 倍。( 今年立讯精密还解决了苹果表新面板的产能问题 )

同立讯精密一样登录了 A 股的,就有 45 家苹果供应链公司,撑起了 2.6 万亿的市值。( 相当于六七个百度了 )

而这些果链公司在某种程度上也成就了全国内手机市场的繁荣。

因为立讯精密、比亚迪、蓝思科技这些果链企业,如今也成长成了华为、OV 等厂商的重要供应链成员。

但在另一方面,加入了果链之后并不意味着高枕无忧,因为苹果常常会踢出一些不符合要求的供应商。

在去年,苹果就剔除了全球 34 家供应商,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欧菲光公司。

欧菲光原来是为苹果提供镜头模组的,整个公司有三成的收入来自苹果的订单。

在今年被踹出果链之后,整个公司大半年的净利润只剩下 3000 多万元,比去年下降了 93% 。。。

看看欧菲光的股价,也大概能猜到一年中它发生了什么。

因为苹果的光芒太过耀眼,其实和欧菲光一样过分依赖苹果的果链企业不在少数。

不少人也因此把入果链称为喝带毒的美酒,仅仅是苹果公司的一个小决定,很可能就会让自己死无葬身之地。

例如美国的蓝宝石熔炉厂商极特先进,就曾接过苹果蓝宝石屏幕的订单。

消息一出,极特先进股价在当年直接翻倍,他们也立马贷款建更多的厂。

但是谁能想到良品率不符合要求,苹果变卦了,把蓝宝石屏幕换回了玻璃屏幕。

极特先进在一天之内股价就跌去九成,同年,公司也正式申请破产保护。

因为苹果的产品升级,中国台湾的触控屏厂商盛华科技也是同样的故事。

身为 iPhone 4 最大的触控屏供应商,盛华科技以为 iPhone 5 的单子也必定能拿下。

结果苹果选择了新技术,盛华科技被迫和苹果分手,由于资金链断裂,盛华科技最后破产重组,被蓝思科技收购。

也正因为有教训在前,如今不少的果链公司也在进行转型,想要拓宽自己的业务。

像是有七成收入来自苹果的立讯精密,在这两年便在进军汽车制造,蓝思科技也在加强汽车挡风玻璃方面的技术积累。

毕竟,谁也不想称为下个欧菲光、下一个盛华科技。

总得来说,作为供应链领域独一档的存在,苹果的供应链管理能力是值得所有企业关注和学习的。

对于供应链厂商的严管理和高要求,也带动了一大批产业的发展。

但差评君想说的是,正是因为苹果对产业链的巨大影响力,要特别小心苹果依赖症。

你以为自己和苹果是一根绳上的蚂蚱,殊不知你确实是个蚂蚱,而苹果是那根绳。

不然结局很可能和盛华、极特先进一样,那就是:成也苹果,败也苹果。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