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9月12日上午10时30分许,2021未来科学大奖在北京揭晓。香港大学袁国勇教授和裴伟士教授摘得三项大奖之一的“生命科学奖”。奖金为100万美元,使用方式不受限制。
此次大奖之所以颁发给他们,是为了表彰他们发现了冠状病毒(SARS-COV-1)为导致2003年全球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病原,以及由动物到人的传染链,为人类应对MERS和COVID-19冠状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产生了重大影响。
袁国勇和裴伟士的研究小组于2003年治疗了中国香港的第一例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患者,并从临床标本中分离出冠状病毒( SARS-COV-1) ;为设计诊断和病症鉴定提供了必要信息(Lancet April 19, 2003)。
袁国勇教授1981年毕业于香港大学医学院,并在2001年至2011年作为港大微生物学系的主任,他是杰出的微生物学家、传染病专家和外科医生。他是香港医学科学院的病理学家、外科专家,皇家内科医学院荣授院士,英国格拉斯哥皇家医学院外科荣授院士和美国医学院士;他在2006-2007年间获得裘氏资深研究员奖并在2007年被选为中国工程院士,
他在2002年在香港评为太平绅士并在2004年获得香港特别行政区颁发的银紫荆奖章。
袁国勇(资料图),图源:香港科学院
因其在新发传染病的专长和贡献,袁国勇在2000年被任命为香港大学巴斯德研究所所长以促进香港大学和法国巴斯德研究所之间的合作。他的研究特点是针对对各种病床上的各种疑难杂症寻找治疗方法,然后把临床样品带到实验鉴定新型的致病病原体,许多动物源性的病源就是这样发现的,利用实验室的研究发现和他的经验以及领导才能协调医生,微生物学家和流行病学家,他曾多次帮助政府控制疫情在小区、医院或动物中的爆发。
裴伟士教授,锡兰大学内外全科医学士,英国牛津大学哲学博士,英国皇家病理科医学院院士,伦敦皇家学院院士,英国皇家病理学院及医学院院士,香港病理学及医学院院士,香港社区医学院荣誉院士,英国公共卫生学院院士,美国微生物科学院院士;香港科学院创院院士。
裴伟士(资料图),图源:香港科学院
裴伟士教授目前为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公共卫生学病毒学讲座教授、谭华正基金(医疗科学)教授。裴伟士教授合作领导在香港大学的世界卫生组织流感H5参考实验室,以及领导香港大学─巴斯德研究中心。
袁国勇对野生蝙蝠中SARS类冠状病毒的持续研究,大大扩展了我们对人畜共患病宿主、跨物种传播障碍、发病机制、疾病和诊断的认识。鉴于蝙蝠衍生的类似SARS的冠状病毒的高流行率,他们的研究预测类似SARS的流行病可能再次出现,并强调了公共卫生防范的重要性。正如所料,蝙蝠冠状病毒HKU4/5被认为是引起了流行性中东呼吸综合征的MERS-CoV病毒的前身。
未来科学大奖有“中国诺奖”美誉,是我国内地首个由科学家、企业家发起设立的民间科学奖。
未来科学大奖依托未来论坛于2016年正式成立。它设生命科学、物质科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三个奖项,表彰大中华地区做出的、在世界上有长期影响力的科研成果。单项奖金为100万美元。
借鉴诺贝尔奖、图灵奖、菲尔茨奖等著名科学奖项的评选机制,未来科学大奖采取提名邀约制和国际同行评议制。不接受个人申请与机构推荐。
候选人由科学委员会邀请的提名人提名产生,不接受个人申请与机构推荐,最大程度上摒弃“关系”等复杂因素的影响。
规范而严苛的评审程序,让年轻的未来科学大奖赢得了国际科学界的认可。“卢煜明教授、许晨阳教授都获得过未来科学大奖。”捐赠人邓锋说,2020年,二位科学家又分别获得了相当有分量的世界级奖项——科学突破奖和科尔代数奖,“这说明我们评选出的获奖人是经得起考验的,也是走在其他世界大奖前面的。”
2020科学委员会轮值主席何川用一个细节来阐释大奖的国际影响力。他说,在2020年的邀约提名环节,科学委员会收到的提名信数量较五年前增长逾三成。
2016年至今,未来科学大奖共评选出20位获奖者,获得了科学和社会领域的广泛认可。他们分别是:
生命科学奖
2016 卢煜明(Yuk-Ming Dennis LO)
2017 施一公
2018 李家洋 袁隆平 张启发
2019 邵峰
2020 王振义 张亭栋
物质科学奖
2016 薛其坤
2017 潘建伟
2018 马大为 冯小明 周其林
2019 王贻芳 陆锦标(Kam-Biu LUK)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
2017 许晨阳
2018 林本坚(Burn J. LIN)
2019 王小云
2020 彭实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