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控制了石油,就控制了所有国家。”
这是咱们的“老朋友”、国际战略大师基辛格说过的一句很著名的话,但是这段话还有不为人所熟知的下半句:
“谁控制了粮食,就控制了人类。”
当前,全球ABCD四大跨国粮商,掌控了全球粮食交易量的80%——它们分别是美国ADM(A)、美国邦吉(B)、美国嘉吉(C)和法国路易达孚(D)。英国《卫报》甚至评论道:“只要你活着,就无法逃脱四大巨头”。
四大外国粮食巨头
而在中国农业领域,外资巨头们也处于支配地位。
以农业生产最前端、最重要的种子业为例。除了小麦、水稻这样的主粮,国产种子依然在坚守阵地以外;大豆领域,洋种子攻下了我国86%的市场份额;玉米领域,国产种子与洋种子基本上是“一半对一半”。
而在蔬菜品种中,胡萝卜、菠菜、洋葱、高端番茄进口种子占比超过90%;甜菜和黑麦草(牧草)种子对外依存度达到95%以上。
种子业是农业产业链的最前端
外国种子供不应求,以至于出现了“进口的按粒卖、国产的论斤卖”的情况。种子已经和芯片一样,成为了又一个被外国“卡脖子”的科技领域。
设想一下,一旦外国粮商对我们断供种子,中国人吃不了蔬菜、养不了猪牛羊,14亿人的饭碗还能不能保得住?
而我们的国产种子,又该如何解决几十年以来的落后局面,冲出困境、逆转乾坤?
中国种业的 “沦陷”
中国发展农业和培育种子的历史有很长,早在四千年前,就有轩辕皇帝种植五谷的记录。
然而在100年前,趁着中国处于战乱年代,外国人纷纷抢走中国优质种子,并培育自己的种子,以至于我们在种子科技上开始大幅落后。
以大豆为例。
在1898年、1925年、1927年、1931年,美国分别多次派人来中国各地考察,采集野生大豆。最终前前后后在中国东北等地,采集了2000多份野生大豆材料回去研究。
美国人趁中国战乱,采集种子资源
美国人研究发现:中国的大豆产量虽然高,但是出油率非常低。所以美国的几家公司联合起来,在中国大豆的基础上加以改造,最终变成了现在高出油的转基因大豆。
2001年中国加入WTO,为了让外国人对我们开放工业品市场,我们被迫开放了自己的农业市场。
此时,我国高度碎片化的“小农业”和美国现代化“大农业”差距甚远,而西方巨头们则最喜欢干“趁你弱、要你命”的事情。他们凭借先进技术和庞大资金杀入中国,用一套“组合拳”成功绑架了中国的粮食市场。
这是一套什么“组合拳”?
首先,西方粮食巨头们动用雄厚的资金,收购中下游食品企业。
以油脂行业为例,没过几年,四大跨国粮商控制了中国75%以上的油脂市场与食用油供应。中国97家大型油脂企业中,跨国粮商参与控股了64家。
此后,西方控制的下游企业,再用高于国家保护价的价格,大笔收购农民的大豆。当然,这些大豆必须使用外国种子,以此引诱中国农民广泛使用,也造成了外国种子“供不应求”的现状。
就这样,在市场上美国的转基因大豆,慢慢取代了中国的传统大豆。
但西方粮商高价收购大豆、并不是白白掏钱补贴中国农户,他们会用法律手段限制农民自留种,虽然大部分国家的法律都保护农民的留种权,但自留种不能用于销售,而且留种也须缴纳专利使用费。
这也促成了“套牌”、“白袋”、也就是假货种子现象频繁出现,给了巨头们诉讼的把柄。
然而过了没几年,国际寡头失去了四处维权、打官司的耐心。他们再次运用技术优势,开发出了“基因利用限制技术”,即“生物锁”技术。
什么是“生物锁”?其中包含两种技术,一种是不育技术,农民自然无法留种;一种是控制技术,让下一代的种子在很多功能上不如上一代。以此逼迫农民们去买洋种子。
更过分的是,因在越战使用大量致癌除草剂、而臭名昭著的美国孟山都公司,还开发出了能“捆绑农药”的种子,例如抗草甘膦大豆和玉米品种。
孟山都在国外也是臭名昭著
由于农民普遍施用草甘膦来抑制杂草的生长,但是孟山都的大豆和玉米品种会残留更多草甘膦,从而对人体有害并无法出售。
因此,农民不得不购买价格更高的孟山都公司专属农药,本来就不多的利润又被蚕食许多。并且孟山都的专属农药施打过后,很多国产种子都无法存活,进一步绑架了中国的农田。
直到今天,我们的本土种子已经全面沦陷。根据“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显示,在湖北、湖南、广西等6省区375个县,71.8%的粮食作物地方品种消失,其中不乏优质、抗病、耐瘠薄的特性品种,我国本土种质资源保护形势严峻。
国产种子“见光死”
雪上加霜的是,面对外国种业的入侵,我国自己种业的研发却重重受阻。
由于西方粮食巨头已经建立起了极高的技术壁垒,导致我国的种子技术始终处于落后局面,研发出来的新种子卖不出去。
对于西方巨头们来说,他们已经进入了“研发-销售-赚取利润-吸引更多人才资金-研发速度加快”的良性循环。
但对于中国的农业技术公司来说,我们却陷入了“研发-卖不出去-亏损-人才资金流失-研发速度减慢”的恶性循环。
2020年,全国前50强的种子公司研发经费加起来,还比不上孟山都的1/7。中国种子公司的主要成本是维护销售渠道,也就是“做营销”。
而从研发经费来看,国内种子龙头“隆平高科”,2019年拿了4亿元做研发,占收入的13.15%,已经是国内种业公司的天花板。
中国种子公司的营收,不过是西方巨头的零头
更宏观来看,“十三五时期”我国农业科技经费占农业GDP的比重(即农业科研投资强度)仅为0.71%,低于1%的国际平均水平,而农业强国的投资强度普遍在3%-5%左右。
每年我国都会登记上百种国产种子品类。就在2020年11月,农业部审定通过了574个稻品种、802个玉米品种、48个大豆品种、26个棉花品种。
单从数量上来看,国产新品种每年都在增多,但这其中有竞争力的、有突破性技术的品种,很少。有专家指出,80%以上的审定品种,都是在追赶、重复西方的技术路线,没有推广价值。
中国的农业技术公司,已经陷入了“越研发、越亏损”、“研发得越快、公司死得越快”的怪圈,以至于行业内缺少有实力的大公司,年轻人也不愿意加入农业科技领域。
看当今大学录取分数线就知道了,凡是挂着“农业”的大学,录取分数无一不是同档次内最低;凡是挂着“农业”的专业,录取分数无一不是同学校内最低。
至今,中国的水稻、小麦等主粮种子领域,面对洋种子的进攻依然在坚守阵地,要完全感谢袁隆平等老一辈农业科学家。
要不是以袁隆平为代表的一大批农业工作者,自愿放弃优渥的生活、为了中国的粮食安全燃烧自己,中国的主粮种子或许有一天也会沦陷。
守住主粮种子阵地,要归功于广大农业工作者的无私奉献
种子研发是一个十年周期左右的大工程,科创之路、欲速不达。国外公司靠着技术和人才,积累了几十年的先发优势,不是国内的种业企业一朝一夕能赶上。
为此,我们必须想一些另类手段,一举扭转国产种子普遍亏钱的局面。
收购先正达的“惊险50天”
我国民营种业公司顽强抗争的同时,我们的国家队也在四处奔波。
就在7月2日,中国化工旗下的“先正达集团”宣布将登陆科创板,拟募资650亿元。这是2010以来A股最大金额IPO,并且先正达预估市值超3000亿,或将成科创板开板以来的最大IPO。
很多人并不了解先正达这家公司,但在农业领域,它是当之无愧的巨头。
发源于瑞士的先正达,是全球第一大农药、第三大种子农化高科技公司,农药和种子分别占全球市场份额的20%和8%;其全球研发团队达5000多人、研发基地119个,每年的研发投入合计人民币90亿元以上,占年销售收入10%左右,在全球拥有专利超过13000件。
瑞士农化巨头先正达
换句话说,“仅一个先正达,就相当于再造两个中国种业”。
这样一个农业巨头,当初怎么就进了中国公司的腰包呢?不得不说,这也是一种历史的幸运。
2014年,全球谷物市场低迷、粮食价格普遍暴跌1/3。受粮食市场大环境的负面影响,先正达收入下滑、持续亏损。为挽救亏损,先正达跟很多农化巨头一样,希望通过出售资产的方式来完成重组。
2015-2019年 国际粮食价格进入低谷
2015年4月,美国孟山都公司首先提出收购,报价340亿美元。一旦使其收购成功,农化领域将诞生一个巨无霸,中国农业抗拒外资入侵将更加困难。
因此中国化工决定入场,我们开出了一个更高的报价,先正达方面也有意“出嫁”。
然而,本来皆大欢喜的场面,却受到了国内国外双重阻力。
首先,瑞士国内对先正达管理层进行了舆论攻击,批评他们放弃了“信仰“。
西方人的道貌岸然又再一次体现,要被低价卖给美国巨头时候,他们一言不发,当中国企业要加价收购时,却又挑出来谈论政治、价值观。
说白了,在商言商这个道理,资本主义国家不会不懂,他们只是想坐地起价、多宰一笔。
除了瑞士人要加价,中国化工对先正达的收购,在国内也遭受了很多批评。
一些退休官员质疑先正达的转基因作物和农药会“污染”中国农田,因此联名上书,要求国资委对“先正达并购案”展开调查。
在这一关键时刻,中国化工顶住压力、坚持推进并购,国资委也出于“粮食安全”的考虑,为这幢并购案开了绿灯。
2017年6月,谈了数年的并购谈判终于结束。中国化工最终以430亿美元的代价拿下了先正达,这幢并购案也成为至今中国企业在海外的最大并购。由于并购期间的一波三折,中国化工支付的金额,比最初预期高了20%。
中国化工董事长任建新与先正达董事长戴莫瑞握手
不过事后证明,这桩并购是极其正确的。
中国化工收购先正达的时候,正好赶上了2015年至2019年全球粮食市场大低谷。虽然收购时有溢价,但是纵向对比历史来看,先正达的报价并不贵。
2020年下半年,全球粮食价格再度暴涨50%,此时的先正达已经大量盈利,要是再想收购,恐怕要花出数倍的价格。
但更重要的是,2017年并购完成仅50天之后,特朗普政府就对华发起“301调查”,此后海外高科技企业对中资彻底关上了大门。
假设这次并购推迟两个月,最终很有可能被美国人搅黄,而中国人实现“农业自主”的梦想将会再晚10年!
中国化工收购先正达的时候,全球农化、种子公司也在掀起合并潮,具有垄断地位的寡头强强联手。
曾经叱咤风云的孟山都被德国拜耳收购,美国杜邦先锋与美国陶氏合并,而中国化工则收购先正达,三个事件完成了全球农业格局的大洗牌。
我们终于靠着自己的农业航母,牢牢地站在了世界农业领域的第一梯队。
世界农化巨头通过并购,组成四大集团
结尾
收购先正达对于中国农业安全的意义,不仅仅在于我们花430亿美元,买了一万多件国外专利,更在于它一举缩短了中国农业科技与世界一流水平间的差距。
此后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中国种子企业研发出来的新品种,有了更多赚钱的可能,有望一举摆脱几十年来的“越研发越穷”的困境。
从这一角度来看,先正达势必将会成为中国农业人才的培训基地,就如同仙童半导体之于美国半导体产业,IBM之于美国计算机产业一样。
从先正达走出的中国农业工作者,将会“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
总有一天,农业也会像金融、互联网一样,成为中国大学生们趋之若鹜的行业,而这一天将不会太遥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