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滚圈里总被鄙视的五月天 凭什么红这么多年(组图)

1997年3月29日,“So Band”乐团正式更名为“五月天”。

1998年,阿信玛莎骑着“小绵羊”拿着乐团的自制CD送到现在的滚石唱片,一再拜托前台小姐姐:就算要丢掉,拜托至少听过一遍再丢掉。

1999年,27岁的冠佑成为“五月天”的鼓手。

转眼,“五月天”就快22年了。

22年里,五月天发行了9张专辑,在鸟巢开了11次演唱会,是迄今为止在鸟巢开演唱会场次最多的歌手(乐队),与此同时他们一直备受质疑:过度讨好歌迷、贩卖情怀、过度商业化、伪摇滚……

对于被称为“摇滚天团”的五月天,从来没有人怀疑过他们是天团,因为不得不承认五月天在商业上的成功;但,总有人怀疑他们是否“摇滚”。

这是个尴尬的局面:五月天一直处于摇滚圈鄙视链的底端,五月天的歌迷也从不被视为摇滚乐迷。

▲BBC《五月天的故事》

成团伊始,五月天的定位是摇滚。

90年代的摇滚如同今日的各大小鲜肉,受万千少年膜拜:

BEYOND唐朝如火如荼,张楚、窦唯、何勇并称魔岩三杰,崔健被封为“全球十大青年艺术家”,郑钧发行第一张专辑《赤裸裸》,“半壁江山”汪峰逃离父母的安排成立“鲍家街43号”。

五月天就在黄金90年代的末尾出道了,在大佬们腥风血雨的时代,他们光凭《志明与春娇》就在台湾站稳了脚跟。

但五月天的摇滚到底是不是摇滚算不算摇滚?各大论坛里的帖子高楼渐筑吵得不可开交。

大众理解的摇滚,从beyond、唐朝数到郑钧汪峰,五月天仿佛跟他们不是一个画风,也想象不出来五月天唱完《拥抱》《彩虹》《知足》《温柔》之后比着手势对观众喊:“燥起来”。

二手玫瑰的梁龙曾在访问里谈五月天:“他们跟摇滚好像没什么关系。”

摇滚是什么?大部分人的回答逃不过“批判”、“反叛”、“激烈”、“燥”。

主唱阿信说:“如果摇滚是对这个世界的制度的颠覆。那么,五月天就是对这个颠覆的再颠覆。”

五月天的歌大部分温暖纯良,大众对摇滚的期待如烈酒过喉,尽管在2002年就出过一张《摇滚本事》,也逃不过被质疑“伪摇”的命运。

如果说五月天不是摇滚,那五月天是什么?

是青春?

几个大男孩在台上抱着乐器,在台下没品地讲笑话,这确实很青春,22年时间,仿佛只是几个少年穿过了篮球场。

从商业模式上来说,五月天走的其实是偶像男团路线。出道在黄金时代的尾声,能余音绕梁至今,离不开前东家滚石唱片的一系列骚操作。

大哥李宗盛曾说过公司不要干涉关于他们创作上的事,这让五月天很大程度地保持了出道以来的味道:从一而终的原味高中男团,连演奏水平也从一而终。

在包装和推向市场方面,滚石可谓是不留余力了。

签下五月天不久后,公司让五月天在街头、Pub和各大校园等线下演出,青春少年的现场感染力有多强?

五月天的bbc记录片里曾说:“不认识五月天的人,只要听了一次他们的现场演出,就会成为他们的歌迷。”

五月天能在2000年就开总人数十万人的巡回演唱会与前期大量的现场表演积累人气脱不开关系。多年之后,五月天也在北京鸟巢办了真正的十万人演唱会。

从台湾走向大陆,五月天的第一步也是LIVE HOUSE。

那时LIVE HOUSE充斥着各种地下乐团和不知名歌手,曾有传言五月天早期在北京某场地演出时被底下观众嘘过。

五月天的规划很明确,校园偶像,无论是台湾还是大陆,校园演出都是他们的主战场,这也是很多人把“五月天”称之为青春的原因。

2004年向内地进军之后,五月天开始频繁在大陆各高校演出,清华大学、人民大学、重庆大学、厦门大学、福州大学......

从这个层面上来说,五月天真的是发迹于校园,身体力行地将音乐植根于校园青年群体。

现在公司捧新人,都是找一个当红演员带着新人上戏,混个眼熟。

五月天也跟着前辈“混过”。五月天曾跟着当时的“炸子鸡”任贤齐拍过广告,出过商演。任贤齐还在《康熙来了》当着五月天成员石头的面爆料克扣过五月天的演出费,后来五月天给任贤齐做过一张唱片叫《好聚好散》,这里就不揣测他们的内心世界了。

大哥李宗盛对五月天就有目共睹了,充分尊重五月天的创作,演唱会站台,在各种采访镜头面前对五月天赞不绝口。

出道初期,五月天还做过自己的综艺,主持电视节目《OK!啦!五月天》,广播节目《今夜好不好》。几个年轻人聚在一起,本来就是彼此熟悉的小伙伴,说说笑笑就是一期节目。五月天的综艺感应该就是从那时候培养的。

攒人气、上综艺、蹭流量,可以说,现在一些小鲜肉的出道路数都是五月天经历过的。

与小鲜肉一样,五月天的实力一直饱受质疑。

主唱阿信的唱功暂且不论,从高中男团沿袭下来的乐队演奏水平也让人诟病,而日益趋同的歌曲也让人疲软。

现在的五月天,已然变成了一种情怀。

总有人说时光里操场上挥汗如雨的运动少年,走廊里闹闹腾腾的同班同学,都藏在了五月天的歌里。如同粉丝追忆年少,五月天也一直在追忆过往。

《顽固》追忆《倔强》;

《转眼》追忆《如烟》;

《后来的我们》追忆《突然好想你》。

这种追忆可以解读为“卖情怀”,可以说,观众对五月天的情怀都在五月天每一次巡演、MV和唱片的策划和统筹里。

从唱片时代到网络时代,五月天能屹立不倒跟注重现场演出分不开,也跟对市场的敏锐嗅觉逃不开关系。

2006年,经纪人谢芬芳带着五月天从滚石离开成立相信音乐。此后,五月天的演出、MV、记录片愈发精良,商业曲目目不暇接。

离开唱片的五月天,在演唱会上发光发热。五月天的生存之道,就是把音乐做成商品,唱片时代也好,互联网时代也好,五月天知道观众想要什么,想听什么,什么能流通市场,什么不能。

有乐评人曾说:他们的音乐是一件精准的工艺品。

为什么这么多人骂五月天的音乐太过商业化?

《温柔》、《倔强》等励志暖系歌曲走红后,五月天就迈上了社会主义五讲四美好青年之路。

市场也证明,比起《生存之上生活之下》,观众更愿意接纳《突然好想你》和《拥抱》。

“如果想要好好干下去,需要思考的是第一张怎么做才能继续有新的唱片出来,在这个过程就需要在自己的音乐里有所取舍,希望让别人听见什么、想要传达什么,让听众共鸣跟理解。”

只能说,五月天对市场的妥协让他们存活至今。比起在综艺节目上挤破头扮谐星的音乐人,五月天在商业运作上的天赋更胜一筹。

“商业化一直是五月天身上的背包,它也许沉重但能让你走得更远,而更重要的是,你走向何方。”

五月天作为一个团队,坚挺了近22年,简直是团体赛中的奇迹。

要知道,从20世纪到2019,beyong失去了黄家驹,唐朝没了张炬,黑豹走了窦唯又走了栾树秦勇,水木年华没了李健,三个女孩离开了华研却没能带走SHE的版权,羽泉只剩下海泉,五月天却依然是五月天,这不是同一个梦想这么简单的事。

阿信、怪兽、玛莎、石头相识于高中时代。冠佑是录音室老板,曾经是张惠妹的鼓手。5个人的组合也算彼此成就。

前三专辑里,词曲作者都是阿信,团队的创作输出单一。

2001年,阿信、怪兽、玛莎入伍,石头、冠佑求学沉淀知识,五月天开始休团。

随后,怪兽、阿信因入伍失败进入滚石唱片制作部,有了更多歌曲制作经验。

2003年复出之后,团队的创作输出更偏向团体协作,作词作曲不再是阿信一个人的事。

音乐让他们走到一起,他们永远把收入分为6等份,每人一份外还有一份用来买乐器。平均分配避免经济纠纷,全员参与创作的局面毋庸置疑是团队稳定性的加强剂。

很多人把休团作为五月天的一个转折,认为休团复出后的五月天转变了风格,开始了堕落的商业化,前三张专辑也被封为不可超越的“蓝三”。

但五月天的初心,从来不是玩小众音乐,狭隘的市场满足不了他们的野心。很显然,与玩什么音乐相比,他们更在乎有多少人愿意听他们的音乐。

从《第一张创作专辑》到《自传》,他们跨越了一个世纪。

五月天说过会出10张专辑。

转眼,已经出到了第九张专辑《自传》的最终章《转眼》。

第十张还有多远?

那些准备好了眼泪的五迷们,等着吧,也许还有第十一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