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弃婴为加国奥运夺冠 我们不该觉得丢人吗?

直面不幸需要勇气,但直面善良有时更需要勇气。承认别人是善意,对有些人真的很难,这意味着要在大脑里切割掉仇恨思维,无异于一场“精神自杀”。

冰川思想库特约撰稿 | 江城

这两天,加拿大华裔女选手玛格丽特·麦克尼尔夺得东京奥运会女子100米蝶泳金牌,这个新闻火了。

但这个新闻让人很尴尬,说是“华裔”,其实她是一个弃婴。玛格丽特2000年出生在江西,被父母抛弃后,又被一个加拿大家庭收养。

▲夺得100米蝶泳冠军的玛格丽特·麦克尼尔(图/网络)

玛格丽特从小就展现了游泳天赋,养父母也很支持,在入选国家队前都是养父母在支持她的游泳开支。但她有哮喘,职业生涯几乎就要早早结束,好在美国密歇根大学发现了她,将她招募进来,帮助她做康复治疗,继续游泳。

之后就是一路高光时刻,2019年,在韩国举行的世锦赛女子100米蝶泳决赛中,她拿下金牌并打破世界记录;东京奥运会上,再次拿下金牌。

现在的她,很成功很幸福。但这一切,都绕不开“弃婴”这个起点。现在已经说不清弃养究竟是幸运还是不幸,对她是该羞惭还是骄傲。

01

不要装看不见

有的媒体对玛格丽特的描述就是轻描淡写一句“华裔”,甚至还有人跟她攀亲戚,说她是“拿金牌的江西人”,这就有点尬了。

作为一个有国族认同的人,在这件事上觉得“丢人”,才是本能反应吧?一个中国女孩,20年前被当作弃物一样抛弃,20年后却成了加拿大国宝级的人物。这种前后反差,说是没触动,这是沙包大的心脏?


▲网友评论(图/网络)

有一种态度,很值得玩味,就是装看不见。这些网友觉悟很高,在评论区故作镇定:“为啥要报道这个加拿大运动员?”

这就是所谓此地无银三百两,为什么不想媒体报道?因为这个新闻让人难堪了、丢人了,可能还是在外国人面前。而这,也让很多人感到受伤了。


▲网友评论(图/网络)

华裔、弃婴、金牌,有这三个元素要还不火,传播学规律可以倒着写了。这里面每一个词,都是流量担当,不要跟自己的眼球过不去。

在这件事情上,就大方承认丢人吧。不是说好的“正义会迟到但不会缺席”吗,当年的遗弃,到今天就可以看不见了吗?就算不当体育新闻,哪怕是社会新闻、法治新闻,一个被遗弃的女婴,就不应该被关注吗?遗弃成就人生,这种反讽,不脸红吗?

华裔,这是她无法改变的血脉;被中国父母遗弃,这是她无法改变的人生。为了这样的事不再发生,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有勇气正视,再进一步,则应该有勇气反思。

02

遗弃女婴,沉重的一幕

玛格丽特是弃婴,她的妹妹也是,20年前一同被加拿大父母收养。

至于原因,网友已经定义“重男轻女”了。个中原因可能很复杂,每个家庭做出这个决定,大概都有社会的、家庭的、个人的等等原因。

但现实就是,那些被遗弃的孩子,大多是女婴。1993年中国颁布《外国人在华收养子女实施办法》,迄今已经有十多万的孤儿被外国家庭收养。

其中有些知名度很高。比如世界首富贝佐斯和其前妻在生育了三个儿子之后,一直想要个女儿。于是,一位湖南女孩就此成为世界首富的女儿。


▲图/微博

在体育赛场上也有。美国女子体操运动员摩根·霍尔德在体操界颇有名气,2017年世界体操锦标赛中夺得女子全能金牌,平衡木银牌。2018年体操世锦赛女团决赛冠军。她是来自广西梧州的弃婴。

这些弃婴大多是幸运的,她们的人生获得了很大的转机,甚至可能像玛格丽特一样,走向奥运领奖台。

2019年1月,一位曾被中国父母抛弃的24岁美籍女孩乔伊·琼斯通过电视栏目寻找亲生父母。视频通话接通后,生父母一边哭一边说:“女儿对不起,这么小就把你扔掉,真的对不起。”但乔伊反而说:“不,谢谢!我真的非常感激,这是件好事。”

这是很真实的反应,也是实话,所谓“焉知非福”,大概就是这种情况。

不过这只是一小部分幸运儿。曾有媒体引用数据,中国约有70万名孤儿,她们中的大多数人没这般好运。

弃婴大多有天生疾病,被国外富裕家庭领养后,她们可能会得到较好的医治。但巨大的医疗开支,也意味着除了富裕家庭之外,她们被收养的概率非常低。

那些患有疾病、没被收养的孩子,她们后来怎么样了呢?能熬得过疾病吗?这简直无法细想。

▲玛格丽特·麦克尼尔(图/网络)

遗弃是大罪,也是大灾。我曾在医院见过一对夫妻大打出手,打完又蹲地痛哭,一个孩子在旁边站着哭。医生说孩子有病,他们治不起。

这个孩子会迎来怎样的结局?会不会被遗弃?未来会怎样?不知道。

遗弃,很多时候不是一句“重男轻女”就一笔带过的。这后面可追究的问题很多,社会保障、医学水平、生育政策,无一不可扫描一遍。

即便那些被国外家庭收养的,也不用只盯着“幸运”一面。遗弃,本质上等同于生理意义上的摧残,社会意义上的放逐,人格意义上的羞辱。不幸,永远是底色。

这很沉重,但不能闭眼。不能因为她们今天有金光灿灿的金牌了,就对她们的至暗时刻视而不见。她们的人生翻篇了,但对过去的反思,不能就这么过去了。

03

人性所同,无问西东

如果说,中国人认同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这种炎黄子孙的血统,那么就应该对国外收养并悉心照顾的家庭保有谢意与善意。

正是他们,让一个个具体的中国人改变了命运,让她们从最悲惨的底层,过上了幸福的日子。

网上居然有人说收养中国儿童是为了“获取基因”。只能说,直面不幸需要勇气,但直面善良有时更需要勇气。承认别人是善意,对有些人真的很难,这意味着要在大脑里切割掉仇恨思维,无异于一场“精神自杀”。

其实人类的基因差异,最多只有0.3%,基本造不出什么基因武器。不过这也可以解释,人是差不多的。

就像玛格丽特,在黑人、白人、有色人种云集的西方世界,她一样可以进入国家队,一样可以拿冠军。看着她跟形形色色的队员站在一起,其实也能感觉到,她和她们一样的,没什么不一样。唯一不一样的,是她游得好像更快一点。

▲玛格丽特·麦克尼尔(图/网络)

放到人性上亦是如此。看到这些孤苦伶仃的女孩,我们会同情,外国人也会;我们想帮助,外国人也想。人类最朴实的情感,最基本的道德,惩恶扬善、锄强扶弱、尊老爱幼,全世界是差不多的。你不会在哪个国家的小学生守则里,读到鼓励欺骗、仇恨、野蛮、暴力。

这应当成为我们看待国际收养,看待跨国家庭,甚至是看待外国人,看待中国与世界的逻辑起点。

当然,上层建筑层面,很多时候会有摩擦,人们的观念意识会有冲突,毕竟还有0.3%的差别存在。但在一些最根本的人性上,人类是差不多的。何况几万年前大家都是一个非洲自然村里走出来的,现代智人都是可以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的,人的脑回路长得差不多的。

有了这个共识,也可以放下一些头脑里的包袱,别在玛格丽特面前觉得怎么个姿态都不自在。大方一点,对她的过去,应该惭愧;对她的今天,应该祝福;对她的养父母,应该感谢。

人,一定不可以放弃人之为人的思考与人性。毕竟,人和其他哺乳动物的基因差距也就5%,一不小心,也就变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