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石下手的特点,一向是稳准狠。去年就传闻他们要拿下潘石屹手里的SOHO中国,几经辗转,终于真的要拿下了。
这不是黑石第一次出手巨额地产项目,也不是黑石第一次试图“富贵险中求”。2006年的时候,黑石出了260亿美元,把希尔顿酒店给拿下了。这里面有60亿美元是黑石手下基金的钱,剩下200亿美元都是贷款。
可是,到了次贷危机期间,全球经济萧条,酒店业一蹶不振。希尔顿酒店在全球的销售额下降了20%。当时有人评估,危机期间希尔顿酒店的市值下跌了60亿美元。这等于说黑石自己出的那笔钱已经“人间蒸发”了。
当时有评论家说:黑石在市场的顶部,买了一件“炫耀性的资产”。意思就是,希尔顿光好看不好用。
你说黑石不急吗?他们当然急。但是,希尔顿毕竟是极富价值的资产,是一手等待打出去的好牌。
黑石掌门人苏世民声称,他仍旧对希尔顿有信心。很快,苏世民找来经验丰富的克里斯·纳塞塔担任希尔顿酒店集团的CEO,对希尔顿进行大力改革,迁移了总部,更换了高管,大幅度削减了运营成本。
苏世民
这些事情其实没有什么成本,黑石只用很少的资金,就让酒店业务改头换面了。后来黑石又找人拓展希尔顿的海外业务,增加客房数量,并且进军豪华酒店市场。
比如,他们把希尔顿的客房数量增加到70万间,成为世界第一大酒店;再比如,积极开拓亚洲、意大利和土耳其的市场。
在那之后,希尔顿的确越来越赚钱了。本来谁都不看好希尔顿,但是最后黑石竟然单靠希尔顿酒店,就熬过了金融危机。
2013年12月,希尔顿酒店以每股20多美元的价格在纽交所成功上市,公司市值大约200亿美元,成为酒店行业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首次公开募股。
黑石的投资者听到了财富自由的声音,他们最终在希尔顿身上赚了140多亿美元,成为历史上最赚钱的一笔私募股权投资。
当年收购希尔顿,如今又收购SOHO中国,经典的套路可以一用再用。华尔街“资本之王”之名,不是白叫的。
在外人看来,收购希尔顿的成功,是因为他下手稳准狠,抓住了机会。但是,到底什么是“机会”呢?怎么理解“机会”这两个字呢?
在苏世民的自传《苏世民:我的经验与教训》里,他讲了两个小故事。
第一个故事是:苏世民还在耶鲁读书的时候,他发现耶鲁只有男生,于是找到女子学校,组织了一次芭蕾舞表演,轰动一时。
第二个故事是:苏世民刚刚大学毕业,第一次参加面试。一位面试官问他:“你的人生理想是什么?”他说了一个绝对没人想到的答案。
他说:“我的人生理想就是要成为一个‘电话总机’,有无数的信息打进来,我能获取信息、分类信息,然后再把信息发送到世界各地。”
这两个小故事,特别能体现苏世民的思维特点和成功方法,就是“连接”这两个字。有连接就有机会,没有连接就没有机会。这就是黑石的成功法则:创造更多的连接,更大的连接,给未来创造更多的机会。
从这个角度,我们就能理解为什么近年来黑石的关键词只有一个,那就是:中国。
毕竟,从2007年到2015年,全球经济增长的将近40%都发生在中国;到了2019年,尽管增速放缓,中国的经济增速仍然是美国的两倍多。2020年,被新冠疫情严重打击的中国,又彰显了无与伦比的自愈和复苏能力。
苏世民讲过这样一句话:“中国的崛起,是我们这个时代一个决定性的地缘政治事实。”面对这个事实,苏世民和黑石必须动用之前所有被证明是有效的思维方法。他们必须仔细地考虑:中国的需求是什么?我能建立什么样的、有价值的连接?
苏世民对这些问题的答案是:设立一个大型教育项目,把全世界最优秀、最聪明的学生,带到中国的大学里,跟中国的学生共同学习。这就是清华大学的顶级学院苏世民书院,它既是培养未来领导人的地方,也是让世界了解中国的地方。
苏世民认为,他办成了一件意义非凡的大事,他很确定中国这个国家和中国文化,对于未来几代人来说,不是一门“选修课”,而是一门“必修课”。
他很自豪地早早地参与了这门必修课,还给这门课打下了一个“样板”。他说,未来会怎样我不知道,但是现在至少我迈出了第一步。
我讲这些,不是在吹捧身价万亿的富豪,不是在讲成功鸡汤。从苏世民和黑石的发展故事,我们能看到他们的成功思路、他们对世界经济大势的分析判断,这是很有启发意义的。
哪里有利润,资本就会在哪里聚集。中国已经是资本巨头眼里的不二之选。未来,他们看中中国这块“风水宝地”、重仓中国,已经是必然了。
至于黑石手里的SOHO中国未来结局如何,到底是不是像希尔顿一样的一手好牌,现在谁都难以预料,只有等待时间去验证。
但有一件事是确定的,对于中国本身,黑石这样的海外资本巨头大举进入,意味着更多的海外资本会关注中国。
很久很久的过去,我们闭关锁国、不问外事;最近几十年的过去,我们韬光养晦、偏安一隅;然而现在我们要准备好被世界关注,准备好聚光灯下的所有机遇和挑战了。
比起苏世民和黑石,我们中国人才是当今这个世界的“连接者”,我们才是那个把世界的资源和人才都连接在一起的存在。
创造更多的连接,更大的连接,给未来创造更多的机会,是我们未来的使命。一个机遇和危机并存的时代,已经到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