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经济萎缩,除了本身存在的结构性问题,主要根源在莫迪政府的防疫方针和内政政策混乱。
▲莫迪。图片来源:新京报网。
文|徐立凡
据印度政府5月31日公布的数据,印度2020—2021财年(2020年4月至2021年3月)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由此前预测的-8%调整为-7.3%。
印度2019-2020财年的GDP总值约为2.9万亿美元, 2020—2021财年GDP-7.3%的萎缩,让印度经济回到了2.6万亿美元的规模,大概相当于中国的五分之一。
不用新统计方法数据更难看
实际上,假如印度用的是2019年前的统计方法,GDP数据可能更难看。
印度近几年很喜欢修改GDP统计方法。
2015年和2018年连着改了两次。核心招数是两条。
一是以市场价格计算的GDP来取代之前以生产要素成本计算的GDP。
以生产要素成本计算的好处是,能够了解各行业的变化情况;以市场价格计算的好处就大了,把之前不会纳入统计范畴的产品纳入进来,就能提高GDP总量。
如果按照旧的统计方法,印度经济在7%以上的增速肯定会被调低不少。
比如,孟买的贫民窟算成房地产,GDP自然就上去了。
而且,贫民窟的棚户很难出现价格暴跌的情况,不至于造成GDP下跌。
第二种方式是调整基准年份。理由是为了更快地反映经济变化,但导致经济变化失去了长期比对的可能。
所以有专家认为,印度这样做就是一种“政治篡改”。
这不算随意指责。别的不说,2018年印度修改算法,目的就是给莫迪连任助选。
印度连番修改统计方法,让印度经济总量的世界排名在2019年升到了世界第五,2020年掉了一位也排在第六。
最新统计数据出来后,预计印度经济的世界排名将掉到第七位——有印度式算法罩着,这已经算不错了。
距离莫迪“5万亿美元”的目标越来越远
与印度GDP萎缩相映成趣的是, 印度总理莫迪在2019年印度独立日时曾放出“卫星”:让印度在2024年前成为5万亿美元的经济体,在2032年前达到10万亿美元。
莫迪之所以敢提出这样的目标,照他的说法依据如下:“印度达到2万亿美元经济规模花了70年,但从2万亿美元增加至3万亿美元只用了一年,这足以表明未来五年再增加2万亿美元不是梦。”
这么比其实不科学。因为印度用一年的时间GDP就涨了1万亿美元,部分靠印度式算法的加持。
根据测算,莫迪要实现“5万亿美元”的目标,印度经济增长每年必须保持在8%以上,而且金融市场要稳定。
问题是印度做不到这一点。过度萎缩的GDP打乱了印度经济增长的节奏,而且印度外债规模也在急剧攀升,超过印度5000亿美元外储一倍有余。
莫迪政府应对这种不利形势的政策工具是降低企业税,吸收外国资本,包括不那么情愿地放宽了中国资本准入。
但印度疫情让许多投资者望而却步。这意味着,莫迪距离他的“大目标”是越来越远了。
2021-2022财年也难绝地反弹
2020-2021财年也就这样了。今年到明年3月的新财年,印度经济会不会绝地反弹?
一些国际金融机构和评级机构原先预计,今年截至12月,印度GDP增速有望达到8.5%-9.8%。
印度政府5月31日在公布-7.3%的经济增速这一坏消息时,也留了一个光明的“尾巴”,称印度2021年1月至3月GDP同比增长了1.6%。
印度媒体报道称,这是印度在“罕见的衰退”后,连续第二个季度实现国内生产总值正增长,也意味着印度经济“迅速恢复”。
不过,经济学家和印度统计部门并没有算到4月以来印度第二轮疫情产生的变数。
印度疫情冲击印度经济秩序的程度,仅从印度疫苗的生产情况就看得出来。
疫苗是印度现在最急需的产品,但目前只有30%的产能在正常运转。
疫情势必打断印度经济的复苏势头,并在今年第二季度,就是2021—2022财年第一季度的数据中开始体现。而且从现有情况看,今年第三、第四季度也未必能好转,这几乎注定了印度2021—2022财年的经济增长将很难达到之前的预期。
印度经济萎缩,除了本身存在的结构性问题之外,主要根源在莫迪政府的防疫方针和内政政策混乱。
治理能力不强,还要成为印太战略的重要一极,实在是“赶鸭子上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