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很多短视频汽车博主,给我们科普汽车知识,确实让我们了解了一些基础汽车知识,比如车越贵,安全性一定会越高,很简单的一个道理,花几万元买的车,可能连一个安全气囊都没有,但花十几万、二十几万买的车,一些基本安全防护都会有加装。很多有钱人,花几十万甚至上百万买辆车,除了看重车的性能,不就是图个安全。
这段时间,特斯拉的刹车问题一直饱受人们争议,而且事故还在不停地发生,一辆四五十万、上百万的高端品牌车辆,安全性却岌岌可危。
5月25日,河南郑州特斯拉车主温先生带着媒体在4S店怒述着自己的不满,温先生对记者说:“我花150万买个特斯拉,我买了个杀人玩具,或者说是自杀玩具。”到底是发生了什么,能让温先生这么愤怒?
根据温先生讲述我们了解到,温先生驾车走高速从阜阳往郑州返的路上,当时车速并没有太快,车速在100左右,结果车辆突然失控,速度冷不丁从100多迈直接降到了60迈,温先生吓出了一身冷汗。
事情发生后,温先生找到了郑州的4S店,店内检查了车辆情况后,表示可以为温先生免费修车。对于4S店的做法,温先生不同意。温先生表示,自己花150万买辆车,会在乎那几个钱吗?他要的是一个说法。
之后温先生又带记者查看了车辆,车辆系统显示有多个报警信息。温先生非常的气愤,说出了自己最后的诉求:“150万的车,我就要个安全,现在连安全都保证不了,你们(4S店)必须得从自己官方上承认自己刹车系统出了问题,必须给我官方道歉。”
目前,事情仍在进一步解决中。
报社点评:不管是任何企业,都要有社会责任感,要对得起消费者买的单,要有一颗企业良心。更何况是这样大的车企,上面出现的问题是会危害到消费者生命的,也希望涉事车企不要逃避,认真解决消费者问题。
延伸阅读:
特斯拉终于服软:在中国做生意,就要守中国的规矩
在中国做生意,要守中国的规矩,也要尊重中国人的人情世故。
正解局原创
最近,特斯拉正式宣布,在国内建立了数据中心,所有数据都存储在境内。
高傲的特斯拉,终于服软了。
5月24日,一张《关于谢绝特斯拉车辆进入省行政中心的通知》的图片在网上流传开来,引发关注。
按照通知的说法,之所以要禁止特斯拉进入,是因为停车场地不足。
通知内容
这个理由,当然是难以服众的。
其实早在3月,中国就有事业单位禁止特斯拉驶入。
还有消息称,某些国家机关还下发过内部通知,要求本单位的工作人员不得购买特斯拉车型,已经购买的,要尽快过户到非国家公务人员名下。
这些单位对特斯拉说不,根本原因还是数据安全。
今年3月13日,马斯克在Twitter称,部分FSD beta(特斯拉完全自动驾驶系统测试版)的用户开车时不专心,将收回这些用户的试用权限。
网友提出疑问,特斯拉如何得知用户是否专心?
特斯拉车内的摄像头可以检测车主的表情和目光吗?
马斯克直言不讳地说,“Yes。”
马斯克Twitter内容
这是特斯拉首次官方承认,其通过车内摄像头来监控驾驶员。
特斯拉黑客大神“绿神”,提取到特斯拉车内摄像头的拍摄画面后发现,画面非常清晰。
监控画面
一时间,这个事情引发了网友关于个人隐私的讨论。
这不仅仅涉及个人隐私,更关乎国家安全。
众所周知,特斯拉是一辆具有自动驾驶功能的电动汽车。
车身安装了大量的高清摄像头、毫米波雷达和各种传感器。
特斯拉车身上的设备
这些设备,在内部,能够记录驾驶员、乘客的一举一动;在外部,能够不断扫描、收集周围的信息。
特斯拉汽车如果行驶在一些国家机关、军队等敏感区域,记录下的信息便是敏感信息。
这些敏感信息,一旦传到国外,有可能威胁中国国家安全。
这便是部分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禁止特斯拉的原因。
5月12日,中国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了关于《汽车数据安全管理若干规定(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将禁止未经允许向境外传输用户数据以及由车载摄像头、传感器所搜集到的数据。
有媒体报道称,特斯拉虽然将中国汽车的数据存放在国内,但每天仍有大量数据需要传送至美国进行处理。
对照国家网信办的规定,特斯拉显然有违法之嫌。
此次,特斯拉正式宣布在国内建立数据中心,所有数据都存储在境内,便是对其错误行为的纠正。
死扛,还是服软,特斯拉做出了选择。
上一个服软的外企,是苹果。
对比特斯拉,苹果存储的数据,就更多了。
中国规定,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运营者在中国境内运营时,收集和产生的个人信息和重要数据,应当在境内存储。
苹果公司一直想独自在中国建设并运营数据中心。
然而,中国不允许外资企业涉及数据中心运营业务。
最终,苹果还是妥协了。
2018年2月28日起,苹果将中国内地的iCloud服务转由云上贵州大数据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运营。
有关iCloud(中国)的重要通知
iCloud交给云上贵州运营之后,苹果实现合规经营,国内用户使用苹果设备读取iCloud数据越来越快。
如果说,苹果的妥协是一种双赢,那么,Google的死扛就是双输了。
2005年7月19日,Google在中国设立研发中心。
进入中国后,Google发展得不错,也培养了一大批忠实的用户。
2010年3月,Google宣布,因为“不再愿意继续对谷歌中国的搜索结果进行审查”,关闭在中国大陆市场的搜索服务。
需要说明的是,中国法律并不针对谷歌,是谷歌自己往枪口上撞,主动退出中国的。
同样是海外搜索引擎,微软的Bing在中国大陆就能正常运营。
Google的退出,对自己,对中国都是一大损失。
其一,Google失去了中国巨大的市场。
Google搜索引擎退出了大陆,但是其输入法、浏览器以及安卓操作系统却没有。
这表明,Google并非想彻底退出内地市场。事实上,Google曾多次表示要重返大陆市场。
2021年,中国搜索引擎类广告市场规模预计在1200亿元左右。如果Google坚持留在大陆,保守估计能拿下20%的市场。
中国搜索引擎广告市场规模 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
简单一算,Google至少损失200亿元。
退出中国大陆,Google看起来很有逼格,损失却是实打实的。
其二,中国网民失去了一款好的搜索引擎。
Google退出后,百度乘机而上,成为中国最大的搜索引擎。
虽有360、搜狗这样的挑战者,却一直无法撼动百度的地位。
如果Google还在,中国网民至少能多一个选择。失去Google,是中国网民的一大损失。
幸好,特斯拉学的是苹果,而非Google。
特斯拉当然不会学Google。
特斯拉在上海建设的超级工厂,总投资高达500亿元,基本上已经花出去了。
如果退出中国市场,那可就打了水漂。
这是过去花掉的,我们再看眼前的。
特斯拉在全球只有4个工厂,上海工厂一家的年产能就占特斯拉全球产能的42.86%。
退出中国,等于要了特斯拉全球产能的将近半条命。
这是过去和现在,我们再展望一下未来。
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中国都将是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
为了数据,放弃全球最大的市场,当然不是一笔划算的买卖。
特斯拉不学Google,不是因为没有Google那份“骨气”,而是在中国的利益比Google大太多了。
在商言商。
这笔账,特斯拉算得清。
特斯拉数据存储本地化,这是一个很好的开始。
跨国企业到海外投资经营,都要面临本土化的问题。
接受监管,是题中之义,却也只是及格线。
除了数据安全外,越来越多的质量问题、维权事件被曝出来,甚至被放大,特斯拉频频被骂上热搜,仿佛成了全民公敌。
特斯拉全球副总裁埋怨这届消费者不太懂车
面对曝出的问题,特斯拉公关团队到处甩锅。
这种简单粗暴的处理方式,给特斯拉的品牌形象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
今年4月,特斯拉在中国的销量环比暴跌了67%,这也是特斯拉自本土化生产以来,在国内销量环比降幅最大的一个月。
特斯拉过去一年中国销量数据 数据来源:乘联会 图片制作:深燃
在中国做生意,要守中国的规矩,也要尊重中国人的人情世故。
你不服软,消费者就会“用脚投票”来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