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传志教导联想员工“创新就是找死”引起热议(组图)



日前,柳传志给联想的全体员工发了一封公开信。公开信中写道:“创新是找死、守成是等死”,这句话引发广大网友热议。虽然柳传志对创新持批判态度,且在以往曾经表示“跟在洋人身后吃土”,然而从实践上看,创新并不天然与等死划等号,我们以交换机、CPU、操作系统这三个倪光南院士力推,但被柳传志亲手扼杀的项目来分析。

首先看交换机。虽然现在的联想一直被网友吐槽“缺乏核心技术”、“史上第一接盘侠”、“捡破烂大王”,但曾经的联想也是一家具有很强技术研发能力的公司。

在90年代,倪光南院士主持研发出了LEX118数字程控用户交换机,与华为研发出自己的第一代数字程控交换机C&C08A,中兴研发出ZX500A交换机大致处于同一个时期,而且联想背靠中科院计算所,在品牌、资源和技术支持上都具有优势——在当时,联想程控交换机事业部的实力全面超过了华为,连中南海都采购了联想程控交换机。

然而,这项很有前途的技术,却被柳传志叫停(负责交换机研发的是倪光南院士的得意门,项目叫停的根源是办公室政治,当时这个项目的研发成本已经收回来了)。

之后,倪光南院士寄希望于自筹资金搞,由联想员工集资持股,以及向银行借一点钱的方式筹集资金。由于大家都很看好这个项目,联想员工踊跃参与,甚至联门卫保安都来询问,能不能出资参股,就在项目万事俱备,如火如荼发展的时候,这个项目又被柳传志亲手叫停,扼杀于襁褓。

相比之下,华为和中兴则抓住了时代的机会,在国家政策的扶持和国内运营商的帮助下获得了不断完善设备和产品的机会,完成了从产品从不好用——可用——好用的跨越,并一举扭转了中国交换机市场七国八制的尴尬局面。

从实践上看,创新不仅没有找死,反而成为华为和中兴在90年代起飞的引擎。

我们再来看CPU。

上世纪90年代,倪光南提出要做自己的CPU和操作系统,力图和复旦大学联合开发中国人自己的CPU,并试图撑着Linux的东风二次开发国产操作系统。当时,倪光南院士已经把台子都搭好了,就等柳传志批个条子就开工了,然而,最终的结局大家都知道,国产CPU和操作系统又被柳传志放弃了。联想的CPU之梦和初出茅庐的幸福Linux操作系统也随之烟消云散。倪光南“技术优先”和柳传志“贸易优先”的冲突还使两入的矛盾升级,最终以倪光南被联想扫地出门告终。

从实践上看,做CPU和操作系统并不是死路一条,龙芯课题组于2001年诞生,从2001年至2010年,国家总投入是5个亿(“十五”期间支持力度较大,“十一五”期间受汉芯事件影响,龙芯几乎断奶,当时是李国杰院士拿计算所的钱支付龙芯研发,“十二五”期间政策大转弯,全力支持X86和ARM马甲CPU)。

在2010年,龙芯成立公司,当时北京市政府牵头投资1亿元,带动民营企业跟投1亿元(民营企业的投资在龙芯最困难时期抽走,而且拿走了多于投资的钱,因此龙芯对引进民间资本非常谨慎)。

就总的投入来说,对于同时期的联想来说,真心不算什么,少收购一家国外公司不要的业务,足以支持30个龙芯。何况龙芯在2006年就挖到了第一桶金——意法半导体出资3000万元购买龙芯2E处理器5年的生产和销售权,且每生产一片芯片支付龙芯2美元专利费,这笔钱比当年国家给龙芯的拨款都要多。从2015年开始龙芯就实现了盈利,而且龙芯3A3000、龙芯3A4000两代CPU的研发都是拿公司的利润在做,没有从国家拿一分钱。龙芯用实践证明,虽然创新会很苦、很累,要坐20年冷板凳,等并不等于死路一条。

类似的,深度操作系统也用实践证明,联想放弃幸福Linux操作系统是多么的短视。

可以说,联想的教训是过于重视短期商业利益,并被Wintel绑架之后,彻底失去了从底层自主研发的决心和毅力。事实上,这并非联想一家的毛病,对于如今被AA体系绑架的国产手机来说,能否跳出短期商业利益绑架,打破AA体系垄断,是智能手机成为又一个红海市场后,能否避免重蹈联想负责的关键和破局点。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