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中国封杀演赵婷 反衬出美国的强大软实力(组图)


导演赵婷(左)和女演员弗朗西斯·麦克多蒙德(Frances McDormand)出现在《无依之地》的片场。(美联社)



在中国北京出生成长的赵婷,凭借电影《无依之地》获得奥斯卡最佳导演奖,成为第一位获此殊荣的亚洲女性。并且该片也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奖,成就可谓非同凡响,值得广泛报道。然而,让人不解的是,中国对此一喜事选择了沉默,大陆媒体没有关于此事的任何报道。赵婷被自己的母国封杀了。

中国为何会有此反常的反应?由现在传出的信息看,主要是因为赵婷曾说过批评中国的话。2013年她接受美国《电影人》(Filmmaker)杂志采访时说:“我在中国长大,那是个遍地谎言的国家。我小时候得到的信息,后来发现都是假的,并让我变得很叛逆。”另一原因是,一家澳大利亚媒体曾报道,赵婷说过“终究美国如今是我的国家”,不过该媒体后来更正,赵婷当时说的是“终究美国不是我的国家”,但一些不明真相的中国网民,也以此指责赵婷。

就因为说了几句批评中国的话,赵婷现在被戴上了“辱华”的大帽子,这似乎继承了“文革”的遗风,但有必要如此上纲上线吗?任何人都会说一些对现实不满的话,相信那些攻击赵婷的人——善于指责他人,他们更容易对社会、他人不满,更会说一些批评话语。如果说一些对现实不满的话就是“辱华”,那么谁不是辱华者?历史证明,动不动给别人戴“高帽子”,不是好的民风,它只会给中国带来内乱。

与中国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揭露美国“阴暗面”的电影《无依之地》没有被批评“辱美”,反而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女主角三项大奖。《无依之地》讲述的是美国流浪者(游牧者)的故事,他们没有固定的工作,以房车为家,靠打零工维持生活,四处游牧,反映了美国不太光彩的一面。

按照中国一些人攻击赵婷的标准,《无依之地》这部电影显然是给伟大的美国“抹黑”,再恶意的猜想,赵婷是要用这部电影来不怀好意的攻击美国,让世人看到美国光鲜亮丽背后的“阴暗面”。不过显然,美国没有像这些中国人一样思考问题,美国欢迎赵婷展现美国的“阴暗面”,并给予了她最高调的赞赏——奥斯卡大奖。


《无依之地》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奖,其制片人于2021年4月25日在美国洛杉矶的奥斯卡新闻发布室合影。(路透社)



这就是中美的不同,美国包容并鼓励批评,而中国只会给批评者戴上“辱华”的帽子,并封杀与其有关的消息。这两种做法,哪种更得民心?相信世人不难作出判断。就赵婷本人来说,看到中美对其行为的不同反应,她会更喜欢哪一个国家,答案不言自明。

中国最赞赏的历史人物之一是唐代的魏征,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敢于批评朝政,说实话、说真话,为公义请命。魏征有言“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论语》中曾子也说:“吾日三省吾身”,由此来看,中国人很明白批评、反省的价值,也给予很高的评价;只是这种价值观似乎没有在现代中国发扬光大。

中国战国时期的著名思想家韩非有一篇很有名的文章《扁鹊见蔡桓公》,很多中国人都在中学时学过,文章的内容是: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这篇文章的意思很简单,就是做人要听得进批评,勇于正视现实,直面个人灾难和社会危机,及早采取救治措施,否则后患无穷。吊诡的是,美国人没有学过中国的古代智慧,却很好的践行了对批评的包容;中国人虽然学过这些内容,但现实中却往往与此背道而驰,不断掉进同一个陷阱。当然美国对批评的包容也不是无限的,其自身也常常受到政治正确的干扰,这是另外一个问题,此处不再赘述。

就中国来说,不说学习西方的政治智慧,就是中国人自己的历史智慧,很多现代中国人也不明就里,阳奉阴违。从赵婷事件看,中国距离理想的中国还很遥远,中国对赵婷的封杀和“戴帽子”再次凸显了美国多元、包容的无限魅力和强大软实力。包容批评的中国,还远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