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行凶者喊冤?伟大的勒布朗-詹姆斯,这次翻车了

很多时候,把一些虚无缥缈的大话重复太多遍,人自己也会慢慢相信。

比如勒布朗在体育界的影响力已经超越乔丹,达到阿里的范畴;

比如勒布朗已经是美国乃至全世界最成功的运动员商人之一;

比如勒布朗在36岁还是联盟第一人;

比如勒布朗的政治觉悟和行动主义已经足够他在退役后去竞选公职……

可是,7天24小时无休的宣传机器既然能把勒布朗推到这样的高度,它也能以同样的方式把勒布朗从高处推下来——所需只不过是勒布朗自己的一时冲动。







相信大家都还记得很清楚,2019年,当莫雷事件在中美两国的社交网络平台炸锅之时,勒布朗的声音是多么稳重和理性,甚至被赞为NBA球员的“良心”。

他在接受采访时苦口婆心地劝道:“(莫雷的推特)可能伤害到太多人,我们发什么推特、说什么话都应该格外谨慎。我们的确拥有言论自由,但言论自由也可能带来很多糟糕的后果。”

现在,当他在社交网络上贴出一张白人警察的照片,对他发起“你就是下一个”的猎巫行动之后,以上言论就成了对他的打脸。







勒布朗这一次确实失去了理智。

最近,黑人平权运动的声势又一次高涨,因为美国法院下达了对去年跪杀乔治-弗洛伊德的白人警察肖万的判决——三项谋杀罪名全部成立。

这在美国是极为罕见的,因为法律和工会的层层保护,此前很少有警察因为执法时过度使用武力被定罪。

这一判决引来了黑人和平权人士的普遍庆祝。但与此同时,美国各地仍在发生警察枪击黑人事件,最令人震惊的莫过于在俄亥俄州,白人警察对着一位未成年黑人女孩开了四枪。

就跟弗洛伊德死后勒布朗满腔怒火在推特上发泄一样,这一次,勒布朗把这件事跟弗洛伊德之死迅速联系到了一起,要警察负责,说该警察会是下一个被送上审判席的人。

站在普通人的立场,这不是不能理解。但勒布朗既然已经明白他拥有5000万粉丝的推特账号意味他拥有怎样的责任,那他就不该用普通人的标准来衡量自己。

勒布朗这次的发泄引来了反噬,就是因为他恐怕连最起码的基本事实都没有搞清楚就上了头。

根据在场警察的执法录像,死者在中枪之前正持刀攻击她面前的另一位女孩。警察警告无效过直接开枪,而且开了四枪。

但此案跟弗洛伊德之死的不同在于,警察并非虐杀女孩,首先女孩正在持刀行凶,其次在女孩中枪后,他们第一时间开始施救,并不断呼喊:“玛西亚,坚持住!”救护人员在6分钟后抵达,但女孩伤势过重,已经救不回来了。



执法记录仪拍摄的画面

街边监控的画面


警方随后对她施救,地上的刀清晰可见即便警察在此案中有过度使用武力的嫌疑,但勒布朗要警察以命偿命的架势也确实过头了。

很快,网上的反对声浪就让勒布朗意识到自己翻了车,他删掉了推文,并解释道:“愤怒对任何人都有好处,包括我自己!在收集更多事实做功课了,但我仍为小女孩遭遇的一切感到愤怒。”

看得出来勒布朗真的很愤怒,以至于这条被赞点好几万的推文开头就是个语病,他想说的显然是“愤怒对任何人都没有好处”。







其实詹姆斯一直很擅长“搜集事实做功课”,之前当伊布批评他参与政治太多,欧文阴阳怪气他的关键能力时,勒布朗都表示自己在回应之前做足了功课,这也让他很及时的发现伊布自己也抱怨过球场种族歧视,欧文则是专门挑关键时刻搞他心态,因而他的反击也颇有质量,直接将俩人打成了“没资格批评”的纯loser。

而一直精于此道的勒布朗这次竟然忘记这么做,多少让人意外。

公众人物失言的情况太常见了,毕竟人无完人。但怕就怕,一个人真把自己当成了完人。

******

人们的确需要质问,如果换在一个没有种族不公历史的国家,弗洛伊德、玛西亚这些黑人是否可以保住自己的性命,得到法律更公正的审判;

为什么黑人儿童被警察枪杀之死的概率比白人儿童高六倍、拉美裔儿童的数据则是高了三倍;

为什么黑人带刀或是穿着帽衫都能成为致命威胁,而带着半自动步枪闯进教堂屠杀民众、或是威胁要炸掉胡佛大坝的白人恐怖分子会被安然送上警车?

还有亚特兰大那八个人(六人是亚裔女性)是否值得更有尊严的人生,而不是在被白人打死后,警察还为凶手开脱称,“他只是遇上了不顺利的一天”。

亚特兰大八人(其中六人是亚裔)被杀引发了反仇视亚裔游行但勒布朗的发泄,跟质问和监督没有半点关系。他口口声声要警察为人命负责,但他忘记要先审视一下自己是否承担了应有的责任,他的言论直接撕开了一个宣泄的口子。

美国右派已经开始狂欢,从福克斯新闻到曾经力挺特朗普的议员政客和博主,他们口口相传勒布朗的失态,质问NBA为何不清理这“害群之马”。

早就瞄准勒布朗开炮的特朗普虽然已经被封号,但他可不愿放弃这大好的机会,竟还能通过媒体渠道发布声明,怒骂勒布朗是个“分裂国家的种族主义者”,把左派给他的形容词原路反弹。

无党派时政报纸《国会山》评论称:“勒布朗或许是乔丹之后最伟大的篮球运动员,成为政治活动人士也是他作为美国公民的权利。……但就跟第45任美国总统一样,在传播信息的时候,勒布朗似乎完全不注重自我过滤或约束。”

其实勒布朗并不是社交媒体粉丝最多的运动员。但就跟支持率显然也不是历史最高的总统特朗普一样,他用大喇叭对粉丝喊话的声音的确比任何运动员都要响亮,并得到了各路主流媒体的层层放大,所产生的后果,已经很难有效估量。

我们可以推断,他在促进2020大选的黑人、年轻群体投票率上做出了贡献;他在疫情期间成立的政治活动组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几大摇摆州的票选结果;他甚至可能通过宣传影响了佐治亚州参议院关键决选的结果;他还推动了亚特兰大梦想队前老板的下课,并帮助WNBA球员成为了首位持股人。







勒布朗曾为希拉里站台这些成就是很传奇。但很少有人停下来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在一步步迈向伟大和不朽的路途中,勒布朗作为一个现役球员,究竟为篮球本身做了什么?

是的,这位老将在生涯第18个赛季还是创造了很多罕见纪录,受伤之前甚至放出了(并未得到太多附和的)要拿MVP的叙事。但在他远离赛场的这一个月,库里的爆发给NBA带来了一些不一样的东西。

勇士这赛季基本在挣扎和摆烂之间徘徊,以宏观视角看,库里现在打的这些常规赛对他的生涯发展基本一点用处都没有(连勒布朗都动了招募之心),可他在场上做了什么?连续11场30+,单月场均得分接近40。总冠军无望,MVP无望,可他在比赛中的那种开心状态,跟勇士巅峰时好像并无分别。

你会突然发现,看久了勒布朗们的统治,甚至需要费点力气,才能对库里的这种心情产生共情(“威少为何在奇才还打得那么用力不是刷数据我不信”也是同理)。

当脱离了胜者为王的叙事,不再那么犬儒和功利地去数每个人的冠军戒指,关注MVP榜的赔率,不管是球员还是球迷,可能都会更好地享受比赛本身。







体育精神或许可以简单总结为“更高更快更强”,《奥林匹克宪章》写道:“奥林匹克主义旨在寻求一种将文化、教育和国际合作均衡结合的生活方式,其基于努力的喜悦、良好榜样的教育价值、社会责任和对普遍基本道德原则的尊重。”

但现在,但现在就连奥运会是否应该存在都成了一个值得辩论的话题,“更高更快更强”的口号其实也早已被玷污。

渐渐地,你突然发现禅师和穆里尼奥这样的教头早就彻底过时了。对勒布朗搞小帮派有意见,限制曼联球星使用社交网络,仿佛让他们像个过时的冷笑话。而另一面则是,杜兰特这些沉迷社交网络的球星,似乎更是把自己过成了一个真实的笑话。







有网友统计,杜兰特一共发了超过24000条推特,比他的生涯总得分还多社交网络的病毒传播加速了我们对传奇的遗忘,也扭曲了我们对现实的感知。或许在勒布朗宏大的传奇叙事之外,还有这样一个现实:在他36岁这一年,那些看似配不上他王冠的,看似剑走偏锋的,看似商业影响力不及他一根小指的球员,好像都比他更高、更快、更强。

******

勒布朗的精明审慎其实远超绝大多数运动员。但当这种步步为营的算计出现在一位球员身上到底是不是件好事,就是见仁见智了。

湖人队史最伟大的门面球星魔术师约翰逊作为公然活跃在台面上的民主党大金主,都从未激起过保守派的如此憎恨,因为他早已成为规则的一部分;执笔为枪,一直在为黑人、亚裔、穆斯林、犹太人等少数群体发声的湖人传奇中锋贾巴尔的专栏也没有变成互联网垃圾桶,因为他竭尽所能保持了他能保持的最大公正。



更不用说科比。和勒布朗一样,科比也是站在规则之外的人。只不过勒布朗把规则为自己所用,而科比直接蔑视规则。

这曾经损害科比自己的利益。他呼吁黑人群体保持理性,不要因为自己是黑人就无脑站边,结果被很多人“开除黑籍”(哪怕科比最终说,他在看到足够的事实后,相信黑人少年特雷沃恩-马丁枉死,体制出了问题)。

已经离开传媒业做了教授的前湖人记者阿丹德当时感慨称:“世人大多都被未知的恐惧所驱使,并非常乐意扮演受害者的角色。但科比对此从来不屑一顾。因为科比无所畏惧。”

科比从不会把自己放在受害者的位置上,他会觉得,一个人的遭遇取决于他本身,不管是谁,都能够改变命运。他从不介意被定义为黑人,但他不愿被黑人的定义所束缚。

“黑人也应有无限可能”,在科比这里不是虚无缥缈的大话,而是他毕生践行的格言——他的厉害就在于,他做到了。

科比这样说过:“作为非裔美国运动员,一个更大的问题在于,人们总要因此把你放进一个框框里。走出这个框实在太难了。”

他还在社交网络上写道:“我们如果不能变革自身,也就不能变革世界。平等、无色,拥抱我们自己的文化和历史,继续走下去的责任在我们自己。”




但残酷的现实是,“无色(colorblind)”是白人才有的特权。看不见肤色在科比看来意味着所有肤色是平等的,但现实里,却是除了白色以外的肤色都被忽视。

科比的理想主义是,从自己做起,不以肤色评价他人,那他人也不会以肤色来评价你。遗憾的是,他还是陷入了歧视林书豪的争议(注:林书豪本人并未抗议过)。像科比这样拥有绝对自信的人凤毛麟角,但或许,如今的我们可以把他的理想作为参考:不要相信受害者角色的功利,那反而可能是把自己变成真正受害者的最快途径。

勒布朗的那条推特,就是把所有黑人变成受害者的陷阱。为什么?不只是煽动仇恨这么简单。根本原因,还是他高高在上的道德评判,他顾此失彼的双重标准,还他那早已脱离了平民的贵族式生活(早在2013年,勒布朗还在社交网络晒出警察为自己开道去看演唱会的照片,当时他十分兴奋),这都让他成了“制度”一部分。

以至于连以受害者姿态脱罪的杀妻犯OJ-辛普森都假模假式来扮演人生导师,告诫勒布朗:“起码等看到事实以后再喷呀!”

太多潘多拉魔盒已经被打开,大概我们都回不去了。或许只能用最近在中国重映的《指环王》里的一句台词作为结尾共勉:

“有很多活人本来就该死,也有些死人命不该绝。你能做这种判断吗?千万别轻易断定别人的生死,就连智者都无法决定命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