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关系走进明目张胆的捅刀子、下黑手时代?



2020年7月9日,中国外长向中美智库媒体视频论坛致辞,说“中美关系正面临建交以来最严重的挑战”。

官方公开这么讲,其实,内部可能早就做了更糟糕的准备。历史经验早已证明,变天的时候,政府机构常常是最后知道的那一个。

中美关系绝对是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国际关系叙事的主轴。

不像疫情这只黑天鹅,它在国际关系的分析中,绝大多数时候,只能是化学反应中的催化剂,作用是加速或减缓反应进程,但本身不参与反应。

1

现在,你还觉得中美脱钩不会发生吗?

我们说脱钩,一直强调它是一个过程。并不是说,一道命令下来,就能瞬间斩断一切。

美国处理华为的半导体零部件供应、中国商业大飞机C919使用的CFM国际的发动机的做法,就充分反映了这一点。

美国是下了决心要搞死华为的,因为5G是下一代工业的基底技术之一。美国自从1910年起,就没有在基底技术上落后过。美国不能允许自己在这方面失去先机。

特朗普说得很清楚,“这是美国绝对不能输的战争”。但美国太拖拉了,技术上一时半会赶不上,就只能下政治黑手了。

但即便如此,美国依然没法立即断供。比如通过临时出口许可继续批准美国供应商向华为供货。

为什么还要留出一些口子呢?

一方面,确实证明了华为有独到之处。至少超过了美国政策制定者的想象。原来以为只要限制使用美国技术达到25%的企业,就能搞死华为。结果一年过去了,也没能搞死。所以,今年干脆降到了10%。

另一方面也证明美国的法治程度。想耍流氓,也得一步一步来,没办法完全命令的了企业,企业可以想尽办法规避。

通用的Leap-1C发动机也是这样,通用的经营实在不怎么样,发动机是通用比较赚钱的一块,反正中国也仿制不了,所以讨论了一番以后,还是暂时放行了。

如果未来C919真得对波音构成威胁,美国会不会继续耍流氓,我觉得可能性很大。

中美关系之间的渗透、牵绊太深了。美国想脱钩,但同时还想把对美国的影响尽可能减到最少,这需要时间。不是一件想当然的事。

但我不喜欢国内不少专家聊贸易战、聊脱钩的逻辑,张嘴就是美国遭受的损失比中国大。

和平发展的时候,这么考虑问题,OK。

但是对抗的时代,政治优先考虑的不是谁的损失大,而是我损失比你大无所谓,关键是我比你更能承受后果。

或者,放到更长的对抗时间轴里,看谁的损失更大。

事实上,中国方面从不相信“脱钩”,到现在开始强调要有“底线思维”,已经开始正视这个过程。只不过呢,媒体上不渲染就是了。也许,想着我们能凭借外交劝美国鹰牌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呢?

S博士这两年对动态的判断有对有错,但大体不差。

简单回顾一下:

中美贸易战铁定开打(2018年3月)

中兴之后,华为也躲不掉,只不过华为会有一个缓冲期

贸易战之后是科技战、金融战

中国会主动缓和、提升对日关系

中美脱钩,最快也需要大约10年

现在还不是“新冷战”,但要有比打冷战更高的智慧

特朗普连任的概率超过90%

香港的悲剧:被中美两个巨大的磨盘碾压(2019年7月6日)

投资印度要特别小心

这里错的可能是关于特朗普连任的预测,不过当时疫情还没有发生,没人想到美国会死这么多人。

疫情加速了中美关系的恶化,包括脱钩。

它给了美国鹰派极力甩锅的新理由;

它强化了选举中的中国因素;

它吸引了更多人把目光放在中国身上。

在大选年,这就是最糟糕的消息。

皮尤的最新数据已经证明了这一点,不喜欢中国的美国人达到一个峰值——77%。超过了1989年,超过了2018年贸易战。

其实,现在已经有美国学者在讨论“中国是如何失去美国的”这个论题——美国曾经对中国那么好,那么满怀希望,中国是如何错过的。意思是中美关系恶化看来是没法掉头了。

2

中美撕裂,能糟到哪儿去?

这两年,有个词慢慢热了起来,叫“底线思维”。

中文很优美,但我们使用它的方式很糟糕。“底线思维”这个词,已经提了8年多,在各种语境中,但就是没人告诉我们“线”在哪儿?

最近,我们的“底线”开始清晰了,有了比较明确的描述。

最近,有媒体披露了中联部原副部长周力提到的六个准备:

做好中美关系恶化加剧、斗争全面升级的准备;

做好应对外部需求萎缩、产业链和供应链断裂的准备;

做好新冠病毒疫情常态化、病毒与人类长期共存的准备;

做好摆脱美元霸权、逐步实现人民币与美元脱钩的准备;

做好全球性粮食危机爆发的准备;

做好国际反恐势力回潮的准备。

这六个准备,基本说明了中国官方对内部和外部环境出现的可能最糟糕情况的预判。

我看了一下这六个方面,恐怕也就后两个相对而言不那么让人担心。

粮食,尽管今年天气异常,可能影响到小麦、水稻最终的产量,不过就中国粮食生产和库存而言,基本上没什么问题。

恐怖主义,这个世界控制最好的也就是中国了。

其他的四个,真的是一个都不让人省心。

产业链、供应链,至少关系到2亿人的饭碗;疫情常态化,只要疫苗出不来,那简直就是日常生活、经济生活完全被打乱,不知道多少行业要经历大洗牌;摆脱美元霸权,哪有那么容易?至于中美关系,提到了全面斗争,大略是1990年代那个样子吧。

不过,这真的是最糟的情况吗?

美国的米尔斯海默教授,提到了中美爆发热战的可能性。

老头是搞学术的,国际政治进攻性现实主义理论的代表人物,被美国鹰牌看作是对华强硬的理论教父。他一直在讲,希望中国的崛起能成为例外,证明他错了。

还有更狠的呢!

美国最鹰牌的一群人,近来炮制了一个“太平洋威慑倡议”的军事计划。

这个倡议是仿效针对俄罗斯的“欧洲威慑倡议”,它于2014年俄罗斯夺取克里米亚后提出。

它很像是冷战时期通过军备竞赛,威慑对手,最终压垮对手的缩小版。

以美国众议院军事委员会自身共和党人麦克·索恩伯里这样的人,正在极力鼓吹要对中国诉诸类似的行动。最让人忧心的是,这帮人对武装冲突津津乐道。

如果只是中美关系的恶化,其实也没有什么好太担心的。因为,类似中国与美国这样的国家,国家行为其实还是有底线的。

2005年经济学诺奖得主托马斯·谢林(Thomas Schelling)1960年出版过一本《冲突的战略》The Strategy of Conflict。

他的主要观点是:威慑意味着准备好一切手段,但永远不要使用这些手段。谢林说过一句名言:对峙的双方当然都可以举枪,但一旦谁先开枪,谁就输了。

由此我们就不难理解最近发生的一切热点新闻。

两个亚洲大国明明拥有核武器、航空母舰、洲际导弹、先进战斗机,为什么在边境冲突却只动用棍棒和石头。

反过来,美国鹰派现在做出一切姿态,也是在逼中国开第一枪。美国会在一系列问题上不断挑衅,比如香港、新疆、台湾,慢慢接近中国人核心利益。

因为,目前美国的实力还远远优于中国。所以,中国怎么能不战而屈人之兵,需要高超的技艺。

我们最担心的是一条新铁幕的出现。它从华为事件开始、随着香港问题而渐渐清晰,现在的问题是它会最终形成吗?

3

一条新铁幕正在形成

基辛格曾经有一个警告,“中美两国均不可能主导对方,双方必须承认并适应这事实,若任何一方想在冲突中大获全胜,只会导致永久性的冲突,引发灾难后果。”

这句话有一个前提,就是中美双方在发展中不要犯可能致命的错误。比如中国的十年浩劫,美国的越南战争。

当然,基辛格这话并没有回避小规模冲突的可能性。

那么,如何保证在博弈过程中,占了便宜的一方能见好就收,而吃了亏的一方不要总想着报复呢?

答案就是建立足够的威慑。当中美双方的实力差距不再有代差的时候,那么确保威慑,就变成了四处拉盟友。

华为事件一开始,我们就曾说过,5年后的世界可能会分成两部分:用华为的和不用华为的。

当然同样的因为疫情、香港的事态,当初的这个5年,看样子也要被大大压缩了。

如果新的铁幕是按照这样一条线分布的,那么美国处于攻势,中国明显是处于守势。而且,中国的空间一直在被压缩中。

双方争夺的一些中间地带,中国在不断地失去。中国最近失去的有英国和印度。

因为中印边境冲突,印度把华为从印度5G建设中剔除了出去。

你们觉得从经济的角度这是理性的选择吗?印度的3G、4G,华为的产品占了大头,印度本身就缺钱,原本可能只需要改造一番就行了,现在可能必须推翻重来。

另外华为在印度有研发中心,雇佣了8000印度人。里外一算账,经济上肯定是划不来的。但是如果只讲政治,我们就得吞下苦果。

英国最近也明确表态要在6个月内停止在5G建设中使用华为的设备,同时加快拆除已经安装好的华为设备。

传统西方国家纷纷拒绝华为,但美国在很多第三世界国家的劝说却没收到什么效果。这足以证明一带一路的正确。

联合国人权历史会围绕港版国安法的交锋也证明了这一点。

支持中国的不到80个,反对的27个。支持者大多来自亚非拉,反对的基本上是发达国家。

我觉得,这个世界很可能会重回当初“两个体系、三个世界”的时代。当然,和美苏对峙的时候相比,未来的两个体系不会像过去的“两个制度”那么壁垒森严,但如果前文所说的那6个底线都变成了现实,那也八九不离十了。

随口说一下印度吧。

印度这个国家,它自己最喜欢的称谓有这么几个:不结盟运动的领袖,世界最大的民主国家(从人口数量而言),增长最快的发展中国家。

如果它自己要下场,对手弱小的时候,印度的表现就是不折不扣的大国沙文主义。但如果对手强大,印度就会立马转身抱住美国、俄罗斯的大腿。

所以,中印除非能搁置边界争端,否则印度最喜欢的就是火中取栗。

从三个世界来看,当年毛泽东提出三个世界理论时说过,二三世界都是中国应该团结的对象。意思就是要主动跳出主义、政治认同之争,不管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尽可能让朋友多一点。

这个在今天还是有借鉴意义的。这就是刺破铁幕的最好手段。

现在回过头来看,我们当初说特朗普当选给了中国3-7年的战略缓冲期,还是有道理的。第一年,特朗普更多是在讲述他美国优先的理念,进行舆论准备,真正大动作都是从他第二年开始的。

虽然,很多中国人不爽特朗普,但是假设不是他,而是在你无意识的时候,换了一个政治老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发起全方位的袭击,那才是悲剧呢。

目前来看,特朗普和美国鹰牌之间还是有分歧的,他更看重经济,甚至得罪了很多传统盟友,从而给了中国难得调整期。

比如,到2020年,我们至少有了“六个底线”。早两年,我们连底线在哪都说不清。

每一次大变动,影响最大的永远是中产这个阶层。

铁幕、疫情,形成比较突出的一对矛盾。

社会治理能力差的,挺中国;社会治理能力好的,弹中国。

中国的机会可能越来越向发展中、不发达国家倾斜,但是这个机会和风险同样大;至于发达国家,社会氛围的恶化也是一定的,但其成熟体系依然具有吸引力。

这也会增加中产进行投资、资产配置时的选择困难。

不过,政治的歇斯底里总是不会持续太久的,睿智的人总是能在历史的车轮滚滚中把握机会。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