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科生和艺术生组成的跳海大院,是科学的洼地。所有院办年龄加起来都快300岁了,但物理成绩加起来可能还没200分;能分清楚法拉第和法拉利已经是院办们科学素养的最高体现。
同样,科学对绝大部分人而言,也都是晦涩难懂,遥远陌生的。
但自从院办深度学习了搞笑诺贝尔奖那些略带沙雕的研究之后,院办已经开始准备明年中科院的研究生考试了,因为科学实在是太有趣了!
科学素养不高的同学也许会以为搞笑诺贝尔奖是啥山寨奖项。
但其实它奖励的是那些“乍看之下令人发笑,之后发人深省”的科学研究,是真正的科学家在正经的科学期刊上发表的研究。
并且获奖者还会获得“巨额”奖金——10万亿津巴布韦币(约合人民币2毛钱)。
2020年最新的搞笑诺贝尓材料学奖得主是梅廷·埃伦,而让他获此殊荣的研究是:用冷冻粪便制作了一把刀!
研究起源于西方一个用屎自我拯救的都市传说。
传言一位勇敢的因纽特大爷被家人抛弃之后,便在冰天雪地之中拉下了一坨坚硬的粑粑,并将这坨粑粑磨成冰冻的刀片,屠宰了一条无辜的狗狗,最后用狗狗的骨头制成雪橇消失在茫茫雪原之中。
这个故事在梅廷·埃伦心中埋下了科学的种子,在他脑海中挥之不去。
院办怀疑他常常会对着自己拉出的粪便思考:这玩意冷冻后真能做成刀?还能切肉?
于是他按捺不住好奇心模仿因纽特人的食谱进食几天之后,复刻了一坨因纽特人的粑粑,并运用现代高精尖的实验设备将粑粑制成了一把刀。
小梅粪刀
但遗憾的是,在实验对象猪皮身上,粑粑刀并没有能够割破猪皮,反而在猪皮上融化,上演一出屎过留痕。
看过这个实验之后,院办决定用“冷冻尿制成一把刀”来角逐明年的搞笑诺贝尔奖。
得了肾结石咋办?上手术台是一个选择,坐过山车或许也可以。
一位患者告诉泌尿科医生瓦廷格:自己坐了三次大雷鸣山矿车过山车之后就分别排出了3颗肾结石。
于是瓦廷格用一个硅树脂做了一个能精准还原肾结石患者的透明尿路模型,并带着这个模型整整坐了20次大雷鸣山矿车过山车。
医生将游乐园变成科学的实验室,别人在疯狂咆哮,他在进行科学思考。并最终证明坐大雷鸣山矿车过山车确实有助于肾结石的排出,而且坐后座更有效。
“坐过山车有助于治疗肾结石”荣获搞笑诺贝尔奖后,也造福了游乐园。
当然,这并不是过山车第一次获得搞笑诺贝尓奖。早在2010年,两位来自荷兰的科学家通过实验证明女性哮喘病人在经历了坐过山车的恐惧之后,得以安全落地后产生的巨大喜悦居然可以治疗哮喘症。
所以,快乐点吧,真能治病呢!
乌克兰裔女医生埃莱娜-博德纳尔则因为发明了防毒面具届的变形金刚——”防毒面具胸衣“,挣下了这10万亿津巴布韦币。
今年的形势,更印证了这款专利的前瞻性。
图源于美联社,防毒面具胸衣演示
这款胸衣在平时是一款性感迷人的女性内衣,可以护女性胸部一个周全。
而一旦发生毒气泄漏事件,它可以迅速被拆分为两个防毒面罩,充分考虑到了人与人之间的分享互助精神。
可以说,无论在什么场合,这件胸衣或者说这个防毒面罩都大有作为。
当然,每年搞笑诺贝尔奖的名额也如诺贝尔奖一样,僧多肉少。
除了这些站在金字塔顶端的沙雕研究之外,还有许多沙雕科学研究的沧海遗珠。
比如有科学家专门跑去泳池调查取样,就为了研究一个泳池里究竟含有多少尿液。
边游泳边尿尿是游泳爱好者们心照不宣的秘密,但眼不见就为净,很多人可能没那么在乎。
但如果你知道了泳池里的尿液含量,你也许这辈子都不想游泳了。
来自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李杏芳教授的研究团队对87个泳池的水样进行了检测,
发现一个泳池平均含尿量约75升,也就是140瓶农夫山泉的量。
所以,你有时候你游的是水,也是尿。
如果你身边有留胡子的男性,他有可能是因为臭美,也有可能是怕被打烂脸。
“长胡子的男人更扛揍”是犹他大学教授大卫得出的实验结果。
一种假说认为:男人面部的胡子可具有和雄狮鬃毛一样的保护效果。
因此大卫用落锤实验对皮毛进行了重锤出击后发现,完整的皮毛比被剃短的皮毛和被拔除的皮毛比起来更扛揍。
图源于广西新闻
科学是为了让人类获得幸福。
显然,国防科技大学的两名学者研究的男生追女生的数学模型做到了。
两位学者运用我们看不懂的数学理论和公式,又经过一长段我们也看不懂的演算之后,建立起了一个男生追女生的数学模型。
虽然过程看不懂,但有些结论很有意思,比如如果存在多个秃鹫一起争夺女神的情况,那么男生最好通过提高自己的成绩来提高竞争力。
以上提到的几个奇葩研究都获得过中国版的“搞笑诺贝尔奖”菠萝科学奖。
在这个奖项中,还有诸如“放屁定位法”、“线性回归计算婚礼份子钱公式”等奇葩课题,也十分具有趣味。
而在最近,17岁的“少女科学家”李依庭做起了吃货感兴趣的研究“如何让大闸蟹膏更厚”。并且这项研究获得了世界顶尖科学家大会颁奖。当然,这大会的名字咋这么中二我也不知道。
以上这些不着边际、天马行空的科学故事告诉我们,科学就是不断的探索。
就像《冒烟的耳朵和尖叫的牙齿》这本自体实验者奇闻录中记载的科学家故事一样,他们会拿自己的身体来做实验,自己给自己开刀,自尝各种不明物品等,生动的演绎了无私、自大、勇气以及傻气的科学家底色。
这些科学家的沙雕研究,虽然看起来无厘头,但却是实打实的放飞想象力和创造力,背后闪烁着科学的智慧。
年轻科学们满怀一腔热血,以及一脑子天马行空的想法,想要寻求科学的真相,试图改变那么一丁点世界。
他们用最接地气的研究,解答着我们最熟悉的生活,用科学探索生活的真知。
比如厦门大学化学教授郑南峰发现了某种纳米材料能够吸附一氧化碳,首先想到的是在抽烟时用一下。
南京大学的天文学专家施勇则将科学应用在看科幻片上,因为看《流浪地球》diss穿帮镜头,导致至今没有人陪他看科幻片。
事实上,像郑南峰和施勇这两位有趣的科学灵魂,都是去年腾讯科学探索奖的获得者。
别看网友(也许是他们的学生吧)做的这些图不怎么正经,他们的研究却相当硬核,院办特地去看了下他们的获奖理由,每个字都认识,但连起来谁也不知道在讲什么。
比如郑南峰:
肯定他在金属纳米材料表界面化学方面的成绩,为精细化学品生产提供了绿色新途径,鼓励他在利用廉价金属替代稀有贵金属材料等问题上的探索。
又比如施勇:
肯定他在星系中的恒星形成规律和活动星系核方面的努力,支持他开展矮星系的多波段观测研究,探索解决冷暗物质模型的小尺度危机。
这样的科学家,科学探索奖去年一口气评了50个,据说负责在颁奖典礼上念获奖理由的主持人为此排练了三天三夜,会后连说梦话都在狂吐科学名词。
2019年腾讯科学探索奖颁奖典礼
这个奖项来头其实不简单,马化腾牵头(+掏腰包),杨振宁、饶毅、施一公等一帮科学大佬高赞支持,从去年开始每年评出不超过50个45岁以下的青年科技工作者,每人发300万而且可以自由使用,相当豪横。
相比起那些有具体用途限制的奖金,这样的奖励方式可以说是专门为那些脑洞大开的科学家准备的,指不定人家这个研究就改变世界了呢。
“人总在正确和容易的事情之间做选择”,邓布利多老哥们在《哈利波特》里说道。
科学们实现财富自由后,就可以任性选择自己想做的正确的事,而不用一味的为了赶时髦而觉得憋屈。
想到这里,院办也只能默默许愿,下辈子要做个科学家。
2020年科学探索奖颁奖典礼明天就要开始了,如果大家感兴趣,可以点击阅读原文,和院办一起蹲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