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愈患者再次感染之谜 专家却说这是个好消息(组图)



资料图:疫情下的香港街头。中新网/图

8月24日,香港大学微生物学系团队的一项最新研究被医学期刊《临床传染病》接受,该研究证实了全球首例新冠肺炎康复者二次感染的病例。

港大微生物学系团队在一份邮件声明中表示,在此研究结果出炉之前,人们都相信新冠肺炎康复者对再次感染有免疫力,然而,现在有明确证据表明,一些患者在几个月后抗体水平下降了。

福克斯新闻24日援引一些传染病专家的话表示,此前虽然有过关于新冠肺炎康复者可能再次感染的推测,但港大团队此次的研究结果是第一个经科学证明的病例报告。

这一研究结果到底意味着什么?是否会影响新冠肺炎疫苗的有效性和持久性?新冠病毒会永久消失吗,还是会像流感病毒一样与人类共存?该研究结果对今后的防疫工作和疫苗接种有何启示?

8月25日,与香港大学微生物学系团队有科研合作的香港大学霍广文伉俪基金精准医学教授金冬雁接受记者采访,讲述了该校微生物学系团队得出这一科研结果的全过程,并对其中一些疑问做了解答。

对于新冠病毒是不是会与人类共存,金冬雁表示,人类可能没有办法在短期内将新冠病毒完全清除,新的结果也显示,这种可能性越来越低。“它有可能变成和引起普通感冒的冠状病毒一样,不需要其他的动物宿主,在人体里面常年流转、自然循环。”金冬雁还指出,或许我们应该把对疫苗的期待降低。

《科学》杂志25日援引该研究作者之一、香港大学临床微生物学家Kelvin To的话表示,人们不应该认为一旦被感染,就拥有终身免疫力。但他也强调,研究结果“不应引起恐慌”。

文 | 张无为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澎湃新闻”(ID: thepapernews),原文首发于2020年8月26日,原标题为《二次感染新冠之谜》,不代表瞭望智库观点。

1

两次感染,基因排序24处不同

今年3月28日,一名33岁香港男子确诊感染新冠肺炎,出现咳嗽、发烧和头疼等轻微症状。4月15日,该男子在两次核酸检测阴性后康复出院,8月6日经英国到西班牙旅行,8月15日返回香港后接受检测再度确诊。

金冬雁在向澎湃新闻讲述港大微生物学系团队发现这一病例的过程时表示,上述男子二度感染的情况立即引起了香港医管局和边境检疫人员的重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是复阳还是其他情况,我们香港大学的同事马上就去取样回来进行研究。由于我们的医疗和集控的一体化,很快就把这个病人两次不同的临床情况都搞清楚了。”

金冬雁称,该男子在第一次感染新冠病毒时曾在医院留样,港大微生物学系团队的研究人员对该患者两次感染的病毒株做了基因排序,发现有24处不同——病毒分类学研究显示,第一次感染的病毒株是3-4月在美国或英国收集到的病毒株的“近亲”,而第二次感染的病毒株则与7-8月在瑞士和英国收集到的病毒株最为接近。

此外,该患者再度确诊后,入院时已检测不出其体内有抗体,因此团队最终确定其为康复后再次受到感染,而非“复阳”。

新冠肺炎“复阳”患者和“二次确诊”究竟有什么不同?金冬雁解释称,复阳是指留存在人体内的新冠病毒一直都没有被清除或清除干净。大多数情况下,复阳是患者检测结果呈阴性之后,又发现了一些病毒呈阳性,但一般这时检测出来的病毒载量都很低,而且这些病毒大多数是没有活性的,多是一些病毒的基因碎片。“所以现在对复阳最接近的一种解释,就是机体在恢复期清除一些被病毒损害了的细胞的时候,病毒的基因(核酸)被集体免疫攻击后的碎片被检测出来了。”

金冬雁表示,这一次确认二次感染新冠的患者,其第一次被感染的病毒细胞已经被完全清除,继而再次感染了不同病毒毒株的新冠病毒。这就属于第二次感染,而不是复阳。

2

无症状有传染性

但高度传染性时间缩短

患者的第二次感染有两个明显特征,一个是其具有无症状特点但仍有传染性,另一个则是其传染窗口期缩短了。

金冬雁指出,如果不是该患者在入境时被检测出呈阳性,没有人会发现他再次感染了新冠肺炎。这是因为上次感染之后的免疫记忆还在,新冠病毒可以进入人体,但没有进入其肺部,显现出症状。

据英国广播公司(BBC)此前报道,人类的免疫系统是抵抗感染的一道防线。免疫系统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先天免疫反应,但先天免疫反应还没有学会识别新冠病毒。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只能依靠适应性免疫反应(也称获得性免疫或特异性免疫),它包括生产可黏附到病毒上并阻止病毒传播的靶向抗体细胞,以及专门攻击被病毒感染细胞的T细胞,称为细胞反应。如果这种适应性免疫反应足够强大,那身体就会对感染有记忆,在未来提供保护。

研究团队表示,在该患者二次感染之后,病毒主要出现在鼻腔,肺部和呼吸道气管几乎没有检测到病毒。“因为我们鼻腔防止病毒感染的主要途径是黏膜免疫,而新冠病毒感染后所产生的黏膜免疫记忆较弱,所以第二次感染时,鼻腔里会复制出比较高浓度的新冠病毒。”金冬雁补充道。

正因如此,患者如果打一个喷嚏,可能就把高浓度的新冠病毒传播出去了。但也不用过于担心,“在第一次感染的时候,(入院)10天内患者都没有出现抗体。但在第二次感染之后,患者(入院)5天内就出现了抗体。”金冬雁告诉澎湃新闻,这表明,该患者在第二次感染之后,具有高度传染性的时间缩短了,也代表他具有一定的再次免疫能力。

耶鲁大学免疫学教授岩崎明子(Akiko Iwasaki)博士分析,这显示出新冠病毒感染带来的免疫力虽然没有阻止这名患者的再次感染,但是它在保护患者不出现新冠症状方面仍然显示出了效果。

3

抗体如果会消失,疫苗还有用吗?

港大微生物学系团队发布的研究结果特别提到,该患者在二次确诊后,入院时已检测不出其体内有抗体。以往就有证据显示,新冠肺炎患者体内的抗体水平会在其感染数个月后逐步下降。

今年6月,重庆医科大学研究人员发表在国际医学期刊《自然·医学》上的一项研究发现,在新冠病毒无症状感染者、轻症患者恢复期,免疫抗体普遍会在2至3个月内出现显著下降。7月12日,德国科研人员发布的一项调查也表明,患者在痊愈后仍有可能再次感染新冠病毒。

这次的研究结果再次引起了人们的担忧,由于疫苗的原理正是令接种的人产生抗体,那感染新冠肺炎康复后的人体内的抗体效力能持续多久?接种疫苗还有效吗?

金冬雁认为,这次二次确诊的无症状患者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疫苗实际上可能不能防止再次感染,特别是完全防止再次感染,这可能做不到。”金冬雁表示,如果我们打疫苗或者一些经过初次感染的人,在下一次被感染的时候,不会再表现出任何症状,这也达到了我们接种疫苗的效果,即防止重症患者的出现。

“当然最好的疫苗是让人不得病,但这次的研究结果可能会让我们降低对疫苗的预期,因为康复者有可能再次感染,我们能做的就是让他再次感染时症状减轻。”

如果疫苗不能发挥我们原本预期的作用,那么新冠病毒是否会像流感病毒那样,每年都肆虐人间?金冬雁表示,据现在的推测来看,可能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流感疫苗每年都打,主要的原因是它的病原体变化了。新冠病毒现在还不是这种情况,因为这位患者第二次没有出现症状,跟他的免疫保护作用有关,所以虽然感染他的病毒毒株变化了,但是他仍然受到了保护,这一点跟流感病毒是有差异的。”

不过金冬雁也表示,人类很可能要与新冠病毒长期共存,因为短期内可能没有办法将新冠病毒完全清除,现在的结果也表明这种可能性越来越低。“从这一点上说,它有可能变成跟引起普通感冒的人类冠状病毒一样,不需要其他宿主,在人体里面常年流转、自然循环。”

4

争议声和待解问题:

香港病例有普遍意义吗?

港大微生物学系团队这一研究结果公布后,许多国内外医学专家均表示,还有许多问题尚未解决。美国传染病协会主席、俄亥俄州阿克伦一家医院系统的传染病主席托马斯(Thomas File)24日告诉彭博社,再感染是不可避免的,问题是,在第一次感染发生多久后会有再次感染的风险呢?

此外,对于如何防止再次感染也因人而异,可能取决于患者个人,他们的免疫系统、患者在第一次感染时是否出现症状,以及他们再次感染时接触的病毒的性质。

哥伦比亚大学病毒学家安吉拉·拉斯穆森(Angela Rasmussen)在写给《科学》杂志的一封邮件中表示,她不同意这对疫苗和免疫力有巨大影响的说法,“因为研究中描述的患者可能是一个罕见的例子,只是表明人们对第一次感染没有产生良好的免疫反应。”

《科学》杂志撰文称,在20世纪80年代的一项实验中,在第一次感染期间产生较弱的免疫反应的参与者最有可能再次感染。剑桥大学病毒学家夏洛特·霍尔德克罗夫特(Charlotte Houldcroft)表示,也许香港这一病例的情况就是这样:在该患者第一次感染时出现轻微症状,中和抗体滴度低,因而更容易再次感染。

然而这些仅仅是猜测,我们仍需更多样本进行研究,才能得出结论。金冬雁也称,到底这个案例有多普遍,是有10%、50%还是80%的人是这样,我们不得而知。“这只是我们第一次看到这样的例子,足以引起重视。”

彭博社8月24日报道,世界卫生组织紧急项目技术负责人玛丽亚·范克尔克霍夫(Maria van Kerkhove)在当天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记录像香港这样的案例很重要,但不要匆忙下结论。她表示,需要进行长期跟踪大量病例的研究,以更好地了解康复患者对新冠病毒的中和抗体反应的强度和持久性。

港大微生物学系临床副教授杜启泓此前在接受香港媒体采访时表示,接下来将会研究个案中抗体消失,以及二次感染的原因。


世界首例治愈患者再次感染,专家说这是个好消息!

据欧洲华人报报道 一组香港研究人员已证实同一人中有第二次冠状病毒感染,但病毒学教授吉多·西尔维斯特里(Guido Silvestri)解释说,这一消息让人感到乐观。

就像引起普通感冒的病毒一样,Sars-CoV-2新冠病毒甚至可以在几个月后再次感染同一个人。香港大学的一组研究人员确诊了一例冠状病毒再感染病例:一名健康状况良好的33岁男子在四个半月前染上了冠状病毒,这几天从西班牙旅行返回时再次检测呈阳性。

第一次感染后,这名33岁的患者出现轻度症状,而第二次感染无症状。这是世界上第一个有记录的冠状病毒再感染病例。分析表明,患者在四月和八月感染的病毒株的遗传序列“明显不同”。迄今为止,曾有零星报道同一人的第二次感染,但通常没有确凿的科学证据,因为此前的大多数再次感染都表明,“复阳”是在第一次感染后没有彻底治愈而已。

但是,香港的情况就不同了:研究人员对感染者的两种病毒进行了测序,并证实它们是两种不同的突变,第二种在欧洲很普遍。

因此,这也排除了第二种阳性与第一种病毒在人体内的持久性有关的可能性。近几个月来,关于通过首次感染后对冠状病毒免疫的可能性以及抗体会在人体停留多长时间的讨论很多。免疫力的产生及其持续时间是与疫苗开发有关的两个最重要的问题。无论如何,必须谨慎对待香港医生报告的病例,因为在数以百万计的感染者中,可能有第二次感染的病例是合理的(因此对病毒的免疫力有限)。

报道指出,由香港大学专家治疗的病人在春季初次轻度感染,症状有咳嗽,发烧和喉咙痛。所有这一切都花了大约三天的时间:拭子检查后3月26日做出了明确的诊断。随后在连续两次阴性拭子擦拭下于4月14日出院,该男子被医生治愈。令人惊讶的是,8月15日当天从西班牙返回后在机场进行了测试,尽管这名33岁的男子没有症状,但测试结果是阳性的。

发生了什么?答案归功于下一代基因测序(称为“下一代测序”),研究人员检查了第一次感染时采集的病毒基因组,并将其与引起第二次感染的病毒进行了比较,从该比较中可以看出,这两次感染属于遗传上不同的病毒,根据专家的科学解释,基因组存在24个不同的“字母”,涉及9个蛋白质的突变。

“这种情况表明,从第一次感染治愈后的几个月,可能会发生再感染。我们的研究结果是,即使患者通过自然型感染获得了免疫力,SARS-CoV-2(新冠病毒)仍可能像普通感冒的其他人类病毒一样在人群中持续存在。“由于免疫力在自然感染后可以持续很短时间,因此对于已经感染过的人,也应该考虑接种疫苗。科学家随后指出,Covid-19患者即使在治愈后也应采取传染病遏制措施,例如使用口罩和保持社交距离。

正如亚特兰大埃默里大学病毒学教授Guido Silvestri在Facebook上解释的那样,“香港病例是临床再感染的有趣例子(1号病毒与2号病毒不同)”他对此持乐观态度:“实际上,这名男子再次生病,没有症状。这可能意味着该病毒进入了他的体内,但免疫系统却能够阻止它传播,从而避免了严重症状的产生。在技术术语中,这就是所谓的免疫力(不是来自重新感染,而是来自疾病),许多疫苗也以这种方式起作用。”

今天的新闻是,两名欧洲治愈患者第二次被冠状病毒感染,这增加了人们对免疫持续时间的担忧,荷兰和比利时的电视报道了这两个案例。荷兰广播公司Nos引用病毒学家Marion Koopmans的话,指出荷兰的患者是一名老年人,免疫系统较弱。她说:“有人提出再感染并不会让我感到紧张,但我们必须观察它是否经常发生。”(原标题:世界首例治愈患者再次感染,专家说这是个好消息!)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