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40年:每10人有1个老板 世界500强从0到8(组图)

导读:40年来,深圳吸引了大批创客、企业扎根,多家知名企业在这里诞生、成长、壮大,为这座城市发展注入活力。

数据显示,深圳市每千人拥有企业159家。也就是说深圳每10个人就有1个“老板”,创业密度稳居全国第一。

另外,截至2020年,深圳有8家企业上榜世界500强,成为大湾区世界500强企业最多的城市。

从一个小渔村发展为一个国际大都市,深圳从未停止它的步伐。

都说深圳是一个造梦的城市,40年来,它吸引了大批创客、企业扎根,华为、中兴通讯、腾讯、大疆、比亚迪等知名企业在这里诞生、成长、壮大,为这座城市发展注入活力。


图 / 视觉中国




“每10个人就有1个老板”

深圳创业密度全国第一



作为反映经济活力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指标,40年来,深圳企业数量呈现持续高速增长的趋势。

1979年,深圳企业总数为501家,其中内资企业497家,外资企业4家;

到了2015年,深圳企业数激增至100万余家;

2018年,深圳企业总数已接近200万家,其中190万为私营企业。

第一个100万,深圳用了36年;第二个100万,仅仅用了3年。






今年以来,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的冲击,深圳新设企业数量仍旧不降反增。上半年深圳新登记企业15.11万家,同比增长14.9%,其中超过1.7万家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

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数据显示,若按深圳市统计局公布的深圳市2019年常住人口1343.88万人计算,全市每千人拥有企业159家,也就是说深圳每10个人就有1个“老板”,创业密度稳居全国第一。

上述数据,充分反映出深圳营商环境的吸引力、投资者选择在深圳创业投资的信心以及对深圳未来发展的稳定预期。

近年来,深圳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从“三十证合一”,到40余项“秒批”、300项“不见面审批”,推出一系列惠企惠民政策。

今年3月,深圳发布《2020年优化营商环境改革重点任务清单》,涉及14个重点领域,共提出210项具体改革举措,切实服务好企业。


深圳粤海聚集上千家高新技术企业,

贡献GDP超3000亿元!

深圳企业的发展成就不仅表现在“量”上,更表现在“质”上。

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为例,改革开放初期,深圳从“三来一补”起步,企业以食品制造业、纺织业等传统制造业为主,到如今先进制造业实力抢眼。

据21数据新闻实验室统计,截至2018年底,深圳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大约37%分布于计算机、通信、专用设备等先进制造业,营业收入占比达63%。






通过40年来的多次转型,深圳也早已从工业制造产业链的最低端,走到了高新技术产业的最前端。

自上世纪80年代,深圳率先提出“科技兴市”战略,而后逐步布局高新技术产业,积极引导原“三来一补”企业升级转型。

在此,不得不提起红遍网络的粤海街道。

1985年,深圳科技工业园成立,它是国内最早的高新科技园区,也是粤海街道的起点。后来这里成为深圳科技创新和总部经济的主阵地,聚集了互联网巨头腾讯以及中兴通讯、大疆科技、大族激光等上千家高新技术企业,诞生了94家上市公司、9家“独角兽”企业,贡献超过3000亿元的GDP,足以笑傲全国绝大多数地级市甚至部分省份。

如今,高新技术企业俨然成为深圳一张“靓丽的名片”,是深圳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生力军。

官方数据显示,目前深圳拥有科技型企业超过3万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总量超过1.7万家,对比2014年激增逾万家,居广东省第一、全国大中城市第二,仅次于北京。

数据还显示,深圳高新技术产业产值从1979年零起步到2019年达到2.63万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9231亿元,实现跨越式发展。







世界500强深圳企业:

10年,从0到8的逆袭



与此同时,世界型大企业集聚的创新引领态势,正在深圳形成。

早在改革初期,深圳工业尚处于“一穷二白”的状态。1979年,深圳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仅224家,到2018年底,企业数量增至7950家,增幅超过34倍。

2010年,中国平安、华为成为首批上榜世界500强的深圳企业,当时共有54家中国企业上榜。

截至2020年,深圳已有8家企业上榜,数量仅次于北京(55家)、上海(9家)。深圳也成为大湾区世界500强企业最多的城市。






这10年来,深圳共新增6家上榜企业,招商银行、正威集团、中国恒大、万科、腾讯、深投控先后进入榜单,且名次较往年均有较大幅度提升,“含金量”更高。

值得注意的是,在深投控之前,深圳的7家入围企业基本是民营企业,只有招商银行和万科有国有股东背景。这些民营企业,都是深圳民营经济的领军力量。

那么,未来还有哪些深圳企业可能进入世界500强?

按照财富中国500强统计,名列前茅且有潜力的深圳企业包括比亚迪、顺丰控股、招商蛇口、中兴通讯、中集集团。

2020年,入围世界500强榜单门槛的营业收入达254亿美元,而上述五家企业的营业收入(按8月22日汇率计算)分别为185亿美元、162亿美元、141亿美元、131亿美元、124亿美元,仍存在不小的差距。






受新能源市场变化影响,比亚迪的营收未能如期增长,业绩仍有待突破。

而作为国内快递业龙头的顺丰控股,近年来呈现出营业收入和业务量高位双增长的良性发展态势。2019年,顺丰控股的营收首次突破千亿元,冲击世界500强未来可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