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的财报显示,软银正在回血。
过去二十年,来自日本的孙正义是科技圈无法被忽视的存在,世界各地的创业公司,大都渴望能攀上软银这个高枝。
早年投资的阿里巴巴和雅虎为孙正义带来了巨额回报,上千倍的投资回报率被视为神话。
在移动互联网时期,他还投资了大量独角兽,比如Uber、滴滴、WeWork、OYO……
他一手打造的愿景基金,规模高达千亿美元,被称为“宇宙第一创投基金”。
某种程度上,你我所处的这个世界,正是因为他,才呈现出今天这个样子。
但软银集团2019财年巨亏900多亿人民币的成绩单,惊呆了市场。
从去年开始,“投资之神”孙正义接连遇挫,投资巨亏,两位相伴超过10年的老友也陆续离开董事会,“软银大溃败”的声音不绝于耳。
但在刚刚过去的2020年4月-6月,软银录得归母净利润1.26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822亿元),同比上涨11.9%;净销售额1.45万亿日元,同比下降2%。
业绩回暖的背后,是软银出售了4.3万亿日元的资产,占此前出售计划的95%;愿景基金也扭亏为盈,其押注的Uber和Slack等公司估值也不断上升。
这一次,孙正义究竟会跌下神坛还是打好这场翻身仗?
小师妹带你一窥端倪。
孙正义的青年时代:大学已有发明专利
公开资料显示,孙正义是日本和朝鲜混血,1957年出生于日本。在美国留学期间,他的生活费都是靠自己的小发明挣到的。据统计,在上学期间,他申请了250多项专利,其中一项还以1亿日元的价格卖给了夏普,这也是他的第一桶金。
孙正义对互联网的热情,源于他的创业史。
1981年,孙正义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获得经济学和计算机科学学位后,回到日本创办了软银集团,以销售电脑软件起家。
到了20世纪90年代中期,软银就成为了日本最大的软件分销商,并在日本上市。
而当时正值互联网开始蓬勃发展,孙正义也开始进入风投圈。
互联网时代:押中阿里和雅虎 淌过互联网泡沫
在孙正义众多的互联网投资项目中,最为人称道、投资回报率最高的两个项目便是雅虎和阿里巴巴。
1987年,在比尔盖茨的建议下,孙正义看中并收购了美国计算机科学杂志 Ziff-Davis。收购后,他问Ziff-Davies的编辑,“如果只选择一家投资对象,会是哪一家”,得到的答案是雅虎。
于是1995年,孙正义向雅虎注资1亿美元。
2000年互联网科技泡沫破裂前夕,雅虎市值一度高达千亿美元,持股33%的软银在这笔投资中获得了300倍收益。
风投圈的至理名言是:十个项目八个亏,一个不赔不赚,还有一个狂赚。
阿里巴巴,就是那个软银迄今为止最成功的一笔投资。
“6分钟投资马云”的段子也出现在各种鸡汤文里。
2000年,软银对成立仅一年的阿里巴巴投资2000万美元;14年后,阿里巴巴上市,软银持有的股份价值翻了2900倍。
当然,孙正义踩过的雷也不少。
2000年1月,也就是互联网泡沫达到顶峰的两个月前,孙正义声称通过100多笔投资,拥有了全球互联网公司公开上市价值的7%以上。
但到了那一年的4月,美国股市崩盘,软银投资的公司大多暴跌,软银的市值也从最高下跌了90%。
移动互联网时代:310亿美元的赌注
互联网泡沫破裂后不久,孙正义就盯上了移动互联网。他敏锐地预感到互联网重心可能会从台式电脑转移至手机,于是通过几笔对通信运营商的投资拿到时代入场券。
2006年,软银收购英国手机运营商沃达丰(Vodafone)并正式进军日本国内手机业务。凭借这笔收购,软银拿下了iPhone在日本的专营权。
这个阶段,孙正义还看中了一家因移动互联网而崛起的芯片设计公司—Arm。要知道,这家英国企业在移动设备的芯片架构市场处于垄断地位,它设计的芯片是无人机、智慧城市、可穿戴设备、智能汽车和智能家居等的核心。
2016年7月,软银以310亿美元,溢价43%的价格收购了Arm,也成为当时欧洲史上最大的一笔科技企业收购案。
事实上,ARM在物联网领域的庞大想象空间,才是孙正义下决心的关键,这是他下一个战场的第一枪。
人工智能时代:土豪加持 千亿美金投资未来
时间拨回到2010年,那时的孙正义,首次公开对外界展示了他想象中的未来世界,并表示希望建立一个能发展300年的组织集团,让人类在智能机器的帮助下更加快乐。
但彼时,那是一个被参会者视其为疯子的异能世界。
在孙正义的设想中, Arm是这个庞大设想的底层架构,芯片设计会从出行、娱乐、住房、衣食等各个领域给未来赋能。
Arm是第一步,第二步就是成立一个庞大的投资基金——1000亿美元的宇宙第一创投基金应运而生。
要知道,当时全球风险投资行业每年的投资总额才刚刚超过700亿美元,1000亿美元的宇宙基金更像是天方夜谭。
但孙正义不一样,他打动了真正的土豪——沙特皇室。阿拉伯的主权财富基金拿出了450亿美元,阿布扎比投资集团出资了150亿美元,有了金主爸爸的加持,软银也自掏腰包280亿元美元,庞大的愿景基金便在2017年成立了。
这只横空出世的千亿基金在孙正义关于未来世界的叙事背景下,前后投资了88家公司,包括出行领域的Uber,滴滴;人工智能领域的字节跳动,商汤科技;自动驾驶领域的通用Cruise,加州自动驾驶Nauto;机器人领域的波士顿动力;共享办公领域的WeWork;共享酒店巨头印度经OYO……
孙正义的至暗时刻:美国版“贾跃亭”和流血上市的Uber
俗话说得好,步子迈得太大,容易那啥。尤其是在变化如此之快的当下。曾经的时代弄潮儿孙正义,片刻高光之后,便迎来了他的至暗时刻。
2020年5月,软银集团发布了2019财年(2019年4月到2020年3月)财报,1.4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929亿元)的营业亏损惊呆了市场。一时间,“软银大溃败”的声音不绝于耳。
而软银失利的重要一役,正是WeWork。
2019年2月,软银集团追加投资时,对WeWork给出的估值仍高达470亿美元;仅仅7个月后,估值被下调为78亿美元。
软银对WeWork的投资超过100亿美元,这家公司的估值却在上市前一路狂跌,最终冲击上市失败。
这惨烈的一幕大概是所有投资人的噩梦。
除了WeWork自身的巨额亏损,不得不提的还有其创始人亚当·诺伊曼。
这位以色列仁兄,让孙正义直呼看错了他。
小师妹印象里上一个这般痛心疾首的大佬正是融创的孙宏斌同学,这位带着150亿驰援乐视的贾会计老乡,后来泪撒会场,甩出了那句名言:“人有时候要敢叫日月换新天,有时候也要愿赌服输。”
而亚当·诺伊曼则是在2019年9月,被亏红了眼的软银逼着辞了职。但他的种种骚操作比起贾会计来也毫不逊色,甚至更为赤裸裸。
比如,他把自己部分拥有的大楼租给公司,而后者的物业公司也是他持有的。他还对公司使用“We”这个词收取了近600万美元的费用。
尽管千夫所指的诺伊曼辞职了,但今年4月,软银也宣布放弃了对WeWork 30亿美元的收购要约。软银前期104亿美元真金白银的投资,有竹篮打水一场空的风险。
另一个拖累软银业绩的则是流血上市的Uber。其股价自上市以来一直疲软,甚至一度腰斩,也让软银亏了不少。
软银是通过上文提到的愿景基金投资WeWork和Uber的,这支基金在2019年巨亏180亿美元,也直接导致了软银惨烈的业绩。
在接受福布斯杂志专访时,孙正义坦言,2020年愿景基金投资的88家公司中估计有15家将会破产。
业绩缩水、股价承压、股权质押比例升高、愿景基金II期资金筹措陷入困境、I期基金存续期间要为440亿美元优先股每年7%的股息负责、蔓延全球的疫情深刻改变着诸多被投公司…
这些,都足以让孙正义和软银倒吸一口凉气。
老友:柳井正离开 与马云互退董事会
解局:高位抛售阿里股票 回笼现金
事实上,反思是必须的。愿景基金从2019年下半年便开始停下撒钱的步伐,甚至不再对一些公司输血,还最终决定放弃对WeWork的收购要约。
而因为对WeWork投资的一意孤行,孙正义正在承受他的“艰难时刻”。
报道显示,在孙正义决定投资WeWork之前,软银内部曾出现不少反对的声音,其中就有孙正义多年的盟友,另一个日本传奇人物——日本优衣库母公司创始人柳井正。
在软银内部,实业出身的他,是极少数能与孙正义抗衡的人,他曾表示自己的职责就是“对孙正义忠言逆耳”。
2019年12月底,在WeWork最终还是取消了上市计划后,柳井正也宣布退出软银集团董事会,而他在这里,已经待了18年。
另一位在今年6月离开软银董事会的,是大家更为熟悉的马云。辞职之前,他在软银董事会任职了13年。很快,孙正义也在公开场合宣布,退出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但他也表示,仍将尽可能长期地持有阿里巴巴股票。
大佬们的友谊,背后总是利益。
孙正义,正在努力力挽狂澜。
在刚刚过去的2020年4月-6月,软银录得归母净利润1.26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822亿元),同比上涨11.9%;净销售额1.45万亿日元,同比下降2%。
业绩回暖的背后,是软银出售了4.3万亿日元的资产,占此前出售计划的95%,主要出售的是T-Mobile的股份。
而曾经巨亏的愿景基金也扭亏为盈,其押注的Uber和Slack等公司估值也不断上升。
此外,2万亿日元的股份回购计划也在进行中,截至8月2日已回购股份3983亿日元。
7月,软银还用阿里巴巴股份偿还了94亿美元的借款(保证金贷款)。
彭博社消息,软银在最近一次的悄然抛售后,今年以来,软银已通过出售的阿里股票套现137亿美金。
歪个楼,阿里巴巴股价正值高位,马云、蔡崇信也在抛售手里的股票,两人套现超过500亿。
机会也还是有的。比如近期颇受关注的字节跳动,以及滴滴都有软银的投资,他们上市的时候,软银也可能会大赚一笔。
在8月11日的业绩会上,孙正义表示软银考虑部分或全部出售ARM的股份,不过仍有可能进行 IPO。
对于孙正义的努力,市场给出正面反馈,软银的股价已经从3月份的低点翻了一番。
回笼现金、回购股票、减少债务,成为孙正义2020年的主题。
只是,这场翻身仗,的的确确是一场硬仗。
商业无捷径
资本最无情
咱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