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中国七月出口增加 在美融资或将步履维艰


资料图片:中国洋山港的集装箱码头(美联社)

中国今年七月份的出口数据再超预期,同时防疫相关物资的出口更撑起增量半边天的角色,犹如给中国经济打了一剂“强心针”。但是,其中与美国有关的进出口数据却相对缩水。

根据中国海关总署8月7日发布的数据, 按美元计,七月份出口增长了7.2%,胜过预期的下降0.6%,是2020年迄今的最快增幅,也超过了六月份0.5%的增幅。



抗疫用品强劲出口

其中,防疫物资、医疗仪器及器械等的出口仍处高位,家用电器也有所成长。中国前七个月包括口罩在内的纺织品出口增长35.8%,医疗仪器及器械增长52.4%。

针对中国经济是否正在复苏的问题,美国罗耀拉大学商学院教授丁弘彬认为,出口量高的类别,反应了全球因应疫情产生的短期需求,包括防疫用品、居家办公或上学所须之电子用品。数据显示,中国市场在短期内,还是主要供应个人防疫用品及医疗用品的出口大国。

丁弘彬说:“这个出口的能力,在世界其它国家包括美国能够把产能提升之前,(中国)很难被取代。”但他也强调,如凭此判定中国经济复苏、恢复动能,恐怕太过武断。

同时,中国七月份进口额较上年同期下降1.4%,低于六月份的2.7%。中国上个月贸易顺差扩大到623.3亿美元,高于六月份的464.2亿美元,以及经济学家此前预期的425亿美元。《华尔街日报》指出, 七月份中国进口额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大宗商品价格下跌,中国从海外购买的原油、煤炭、大豆和其它物资数量大幅增加。


疫情、政治因素使中美贸易下降

在贸易伙伴方面,中国7月份对东盟、欧盟和日本进出口增长,对美国进出口下降。根据美中经济与安全审查委员会(United States-China Economic and Security Review Commission)日前公布的报告,2020年前6个月,美国对华商品贸易逆差降至1,317亿美元,较2019年同期下降21.1%;2020年第二季度,美国对中国的商品贸易逆差总额为778亿美元,比2019年第二季度下降10.6%。

美国国内经济因疫情衰退成为主因之一,美国第二季国内生产总值(GDP)萎缩32.9%,跌幅创历史新高。中国政治经济专家秦鹏指出,美国疫情因素使进口需求减少。

他说:“美国这段时间还在封城,很多地方没有生产,消费也是相对下降。”

美中贸易也成为彼此角力的项目之一,中国可能将此作为贸易谈判的操作筹码。丁弘彬指出,中国如愿意对美国做大宗物品采购,贸易数字很容易达到标准:“但显然中国没有这样做,那我想,中国是把政治因素列入考量的范围之一。”

《华尔街日报》报道,美国贸易代表莱特希泽(Robert Lighthizer)和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将于8月15日进行会谈,评估中国于第一阶段贸易协议执行情况。秦鹏认为,中美贸易如何发展,会谈后将逐渐明朗。

根据协议,中国承诺两年内从美国采购两千亿美元的产品。尽管中国在近几个月增加了对美国大豆、猪肉、玉米和其它农产品的采购,但到目前为止,中国仍远未达到实现这一目标所需的采购速度。


在美上市中企若不符合审计要求 恐遭除牌

路透社本周五披露,根据特朗普(Donald Trump)政府6日提出的一项计划,在美国证券交易所上市的中国公司须在2022年1月前符合美国审计要求,否则将遭除牌。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日前在记者会上怒斥美方“政治操弄“,指责美国监管机构不愿解决问题。他说:“试图逼迫中国公司从美国退市将严重损害美国投资者的利益,我们期待美方拿出解决问题的诚意。”

丁弘彬表示,许多在美国挂牌上市的中国企业财务不透明,投资者保障也低,状况令人担忧。报道披露,特朗普早前委任财政部长姆努钦(Steven Mnuchin)与证券交易委员会主席克莱顿(Jay Clayton)等高级官员组成工作小组,评估如何处置在美国上市但审计不符合要求的中国企业。与此同时,美国国会也在施加压力,要求对那些在美上市融资,却不遵守美国审计要求的中国企业采取管制措施。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