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月抢口罩,3月、4月囤粮食,7月份后,竟有人开始囤起了一次性塑料吸管。事情的源头,始于今年1月份有关部门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其中规定:到2020年底,全国范围餐饮行业禁止使用不可降解的一次性塑料吸管。
起初人们并没太在意这条意见,但6月30日麦当劳宣布不再提供一次性塑料吸管,很多人一下子紧张起来。有些家长考虑到小孩喝东西时使用一次性塑料吸管最方便,不清楚以后这种吸管还能否容易买到,赶紧在网上买了几包囤起来。
相关政策还在继续加码,7月中旬,国家发改委等9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扎实推进塑料污染治理工作的通知》,严格限制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袋等产品的使用,给塑料污染治理明确了“时间表”。这被解读为史上最强“限塑令”。
这样的背景下,许多商家开始用纸吸管代替一次性塑料吸管,可降解塑料也突然成了最近资本市场上最热门的板块之一。以莫高股份为例,虽然降解材料营收占公司营收不足一成,但8月以来已连续4个一字涨停,市值上涨近10亿元。
可降解塑料真能成为新的风口吗?
没有塑料吸管还能用什么?
不少人因为麦当劳等餐饮企业不再提供一次性塑料吸管,一下子“慌了神”。如果最常见的塑料吸管不能用了,我们还能用什么代替它?
麦当劳不主动提供吸管
目前,最常见的吸管主要有塑料吸管、纸吸管、金属吸管、玻璃吸管和PLA吸管等。PLA也属于塑料,跟普通塑料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主要由玉米等植物淀粉组成,是一种生物可降解塑料。
不同材质的吸管在性能、价格等方面各不相同。玻璃和金属吸管使用相对不方便,经常出现在家庭使用中,在餐饮、茶饮等商业中较少用到。其他三种吸管中,纸吸管和可降解PLA材质的吸管价格均是普通一次性塑料吸管的3倍左右。
根据国家规定,2021年1月1日起,全国的餐饮行业将不能再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的塑料吸管。从实际情况看,大部分餐饮企业选择的替代品是纸吸管。
这对餐饮行业和消费者而言,影响究竟有多大呢?
奈雪的茶相关负责人表示,对他们而言,最大的成本是茶饮原料,吸管占据的成本可以忽略不计。所以,不能使用一次性吸管对他们的经营成本不会产生影响。
跟成本相比,他们更担心的是不同材质吸管带来的体验不同,比如可降解的纸质吸管在饮用热饮时比较容易溶解,会影响口感。这是茶饮品牌更换纸质吸管时普遍面临的问题。
值得注意的一点是,目前对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的禁令,集中在餐饮行业。而牛奶、饮料等饮品自带的吸管,以及消费者自己购买一次性塑料吸管并不在禁令之内。
除了不可降解一次性吸管的禁令外,7月中旬发布的《关于扎实推进塑料污染治理工作的通知》,还对不可降解塑料购物袋、超薄塑料袋、聚乙烯农用地膜和一次性塑料餐具等的使用做了详细规定。
这一系列的规定被视为史上最强“限塑令”。在这样的背景下,塑料制品生产企业会受到怎样的影响,最严“限塑令”是否蕴含着行业和投资机会呢?
纸吸管并不环保
近来的“限塑令”让塑料似乎成了众矢之的。但大多数人可能不知道,塑料发明之初其实是作为象牙的廉价、环保替代品。
19世纪末期,台球还是一项贵族运动,因为当时制造台球的原料是象牙。为了寻找象牙台球的替代品,有人用硝酸纤维素和樟脑制造出了一种名为赛璐珞的聚合物,这就是最早的塑料产品。
之后,随着科技水平提高,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塑料材料。由于性能稳定、抗腐蚀能力强、价格低廉等优点,塑料已经成为和钢材、木材、水泥等并驾齐驱的基础原料。
欧盟数据显示,2018年全球塑料产量高达3.6亿吨,其中三分之一由我国生产。包装、建筑、汽车制造等都是塑料的下游产业,其中包装是塑料应用最为广泛的领域。
传统的塑料包括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等,这些材料不仅在生产过程中消耗石化资源,而且很难降解。一根废弃吸管,在自然环境中需要几百年的时间才能完全降解。
为了缓解塑料带来的白色污染,全球各国纷纷出台“限塑令”,商家、消费者都开始寻找塑料的环保替代品。
在塑料应用最多的包装领域,目前常见的替代品主要是纸制品,用纸袋代替塑料袋、纸质吸管代替塑料吸管。
星巴克推出纸质吸管
看似环保的纸制品,真的就比塑料更环保吗?
从生产角度看,纸的原料是木浆,将消耗大量的木材,生产过程还会造成水污染,并不环保。
大象公会援引美国环境毒理和化学学会研究成果显示,相同容量下,纸袋不仅生产耗能、耗水量高,还会产生更多的废水、废料和温室气体。一旦成为垃圾,纸袋的质量还是塑料袋的2.7倍。
纸制品之所以被当作塑料产品的环保替代品,是因为在大多数人认知中,纸制品回收利用率高。但其实,塑料制品的回收率并不比纸制品低多少。
数据显示,近些年我国的废纸回收率一直在45%-50%之间徘徊,而《中国再生塑料行业发展报告(2019-2020)》的数据显示,我国废旧塑料的整体回收率为30%左右。
从使用体验看,塑料在包装领域的性能比纸强太多。比如纸吸管面临的会溶解、易变形的尴尬,就不会出现在塑料吸管使用过程中,一次性纸杯也只有在里面加上塑料薄膜的情况下,才能正常使用。
用纸制品代替塑料制品的方案不仅效果不好,而且其环保、经济效益也没有很高。
比较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是提高塑料回收利用率,以及寻找新的替代品。
可降解塑料能成风口吗?
可降解塑料一直被视为解决白色污染的新材料。“限塑令”刺激下直接被看好的,就是可降解塑料行业。
目前,应用最广、产量最高的两种可降解塑料为PLA和PBAT。PLA即聚乳酸,这种材料透明性好,常被用在日用塑料制品、薄膜以及医用包装领域。由于其技术壁垒高,我国目前主要依赖进口。
PBAT成膜性好,常被用在一次性包装膜以及农业地膜等领域。其技术相对成熟,目前我国是PBAT全球最大的生产国家,占据全球近6成总产能。
上市公司金发科技主营业务为改性塑料、完全生物降解塑料和可再生塑料等,是国内PBAT行业龙头。该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生产完全生物降解塑料技术难度较高,从研发到批量生产每一步都面临挑战。
比如,生产过程需要充分考虑产品性能的强度,“降解时间不能太短,不然产品在仓库里三五个月就完全降解掉了。当然,也不能太长,三五年降解不掉也就失去了可降解的意义”。
我国在生物可降解塑料生产上虽然不缺原料也有技术,但跟国外比,我国可降解塑料的消费市场发展却相对缓慢。
工人在检验可降解餐具
金发科技相关负责人介绍,公司生产的完全生物降解塑料中的70%-80%是出口到国外的。
双童吸管也表示,公司可降解吸管的主要市场同样集中在国外。
根据财报数据,2019年,金发科技完全生物降解材料销量为4.75万吨,同比增长近84%,是公司业绩增长最快的板块,不过这主要得益于欧洲、南美洲等国外市场的发展。
双童吸管相关负责人介绍,早在2005年,公司就已经生产了PLA生物质可降解吸管,但是直到2015年,这类产品的销售几乎为零。
这次的“限塑令”,对金发科技、双童吸管等相关公司是个利好消息。不过,从政策利好传导至市场需求变化,从来都不是简单的事情。
虽然有了“限塑令”,但现阶段为可降解塑料制品买单的商家并不多。阿里巴巴网站上的一位吸管卖家表示,跟现在流行的纸吸管相比,一次性塑料吸管更便宜、好用。所以,现阶段他们店销售最多的还是一次性塑料吸管。
我国一直是塑料生产大国,国内企业在生产完全生物降解塑料方面,无论是原料还是技术并不落后。真正制约我国这一市场发展的,还是价格和商家的环保意识。
商家不愿意买单的原因之一在于价格。双童吸管的一位工作人员提到,PLA吸管的成本是普通吸管成本的3-5倍,其他可降解吸管价格也明显高于普通塑料吸管。
和吸管一样,完全降解塑料袋价格也比普通塑料袋高。金发科技相关负责人介绍,最早的时候,完全生物降解塑料袋的成本大概是普通塑料袋的2-3倍,现在批量生产、产量提高之后,变成了1.5-2倍。
不同型号的环保可降解塑料袋
受制于价格等因素,现在国内生物可降解塑料市场确实还不够大。不过,国内企业毕竟有原料、有技术,也不缺垃圾分类、“限塑令”等政策刺激,可降解塑料制品行业未来可期。
金发科技在年报中提到,根据欧洲情况对标和分析,仅北上广深四大城市,垃圾分类将为完全生物降解袋产生 10万-30万吨级的潜在市场需求。
包括金发科技、瑞丰高材、金丹科技等在内的业内上市公司,纷纷开始提高生物可降解塑料产能,越来越多的小企业也想趁着“限塑令”热潮,布局生物可降解塑料行业。
业内人士讲述了一件有趣的事情:生产吸管的机器稍加改造就可以生产口罩,所以疫情严重的时候,有些原本生产吸管的企业开始改行生产口罩。最近“限塑令”频频出台,这些企业又开始做回了老本行。
我国最早的“限塑令”诞生于2007年。不少网友感慨,有了“限塑令”的13年时间里面,除了超市塑料袋收费,我们的生活似乎从未因此发生变化。
“此前的限塑令,恐怕未必减少多少白色污染。大力推广和生产可降解塑料,这才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至少我是愿意使用这些产品的,哪怕它贵一点。我看过一些白色污染的报道,实在是触目惊心。”一位消费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