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中国拳王去世了!解放前打老外 战无不胜(组图)

>无意中看到一段视频,视频中的人心不在焉。或是摇扇子,喝茶水,或是百无聊赖。

原以为是什么无聊的会议,细看之下更是一阵唏嘘:

这是拳王余吉利离世的追思会。

为什么一代拳王,我们却从未听过他的名字?

为什么一位中国拳王的离世,大家并不在意?

这位老人走得如此孤独,是哪里出了错?

我去了解了余吉利的故事,才发现他就像是在时代的前进中,被漏掉的人……

01

不认识余吉利并不奇怪,他生于1930年,2015年离世时已经隐居多年。

他作为拳手的全盛时期,与我们这代人的轨迹毫无重合。

而我们知道他时,他已经只是一位孤苦的可怜老人。

大概余吉利也从未想过自己会这样过一生吧。

30年代,余吉利出生在上海霞飞路(今淮海路)927弄。

父亲是比利时房屋公司职员,虽然没什么闲钱,但余吉利小时候家境算是不错。

十几岁时,顽皮好动的余吉利认识了外语系的大学生黄晓阳。

黄晓阳在西侨青年会教打拳,余吉利就跟着这位亦师亦友的大哥哥学起了打拳。

余吉利打得不错,黄晓阳就带他去给外国人当陪练。

那时候中国拳击运动还未发展,倒是外国人格外热衷。

没想到余吉利在陪练过程中飞速进步,很快就能打败外国人了。

“一场比赛下来,赚的奖金可以让我买几件衬衣了,不管他是哪个国家的,我都没输过。”

那时候他在解放前上海最著名的综合娱乐会所,也是拳击的主要舞台“大世界”打拳,可以说是战无不胜。

那时候拳击成为他收入的主要来源,放到现在,他算是一名职业选手。

不过他也有不要奖金的比赛:

“1949年解放,接下来就抗美援朝,当时我们这批拳手都去参加表演赛,对手还是一些外国人,比赛的门票收入都用来捐飞机了,外国选手是有奖金的,我们怎么好拿钱,为国家嘛。”

那是余吉利一生的黄金时代,即使过去60年,80多岁的他在回忆时依旧带着得意和憧憬。

那时,他是被时代选中的人。

02

在一次上海市的比赛上,余吉利一出手,就打了个上海市冠军。

就是这次,解放军军事学院体工队看中了他。

1952年,余吉利的父亲去世,家中日渐衰败的情况下,几名军人对他发出参军的邀请,他马上答应了。

参军第一年,余吉利依旧发挥着自己拳击方面天才般的才华。

23岁的余吉利以全军第一名的成绩代表解放军队参赛,击败所有同级对手,成为次中量级的全国冠军。

很快,3年体育兵生涯结束,余吉利去到学校,担任体育老师。

那时的余吉利已经结婚生子,上有老下有小的他,迫切需要钱。

“60年代的时候,我才30多岁,还能打拳,当时我一个人要养一大家子,学校的工资肯定不够呀,而且香港那边也邀请我去打职业比赛,我就想去了,能赚些外快,让家里人的生活好过一点。”

为了挣钱,也为了拳击梦。

那时候因为出现拳击赛中拳手身亡的案例,全国禁止拳击比赛。热爱拳击的余吉利自然不甘心。

余吉利试图去往香港打拳。只不过,这是个错误又过于莽撞的决定。

当余吉利来到广州时,政策收紧。试图偷渡的余吉利还未上船,就被抓回了上海。

他被送到白茅岭监狱农场劳教,劳教3年。与此同时,他失去了在当时极为重要的上海户口。

03

在白茅岭,曾经辉煌的拳击手,被一点点锤弯了腰。

为了不连累妻子,他断然与妻子离婚,只留下一张旧照片:

照片中,年轻的拳王抱着自己可爱的女儿,和妻子一同对着镜头微笑。

后来他得知,妻子带着女儿改嫁,远走美国,余吉利生命里的一盏灯,灭了。

但他知道,母亲还在等待他回家。

他想好好改造,早日将户口迁回家。

3年劳教结束,他被勒令留在农场。

到了1979年,他和外界的唯一联系,也就是他的母亲也去世了。

一无所有,孑然一身,这是49岁的余吉利。

1980年,大环境松动,拳击再次兴起。

余吉利“逃出”农场,去往青岛,做体育代课老师。

当时,他这个行为属于违规,但是等了半生的余吉利不想再等。

“当时只要有单位接收,我就可以结束劳教,但我不敢和人家说我在改造,否则肯定不会要我的。”

后来他一直做代课老师,做到70岁,一直没有编制。

那年他被禁止继续代课,这时年迈的老人发现,他没有退休金。

一段时间里,老人不被女儿理解,认为他抛弃妻女。

也不被这个世界记得:往日辉煌不复,中国出了拳王,却再也没人记得这个曾和中国拳击羁绊颇深的名字,

时代的车轮向前奔赴,余吉利人生却被留在了旧时代。

04

多亏了当年一位一同劳改的旧友,余吉利才找回一丝尊严。

复旦大学的李教授,在回忆录中写那段劳改的经历,提到余吉利当年在李教授受欺负时出手相助。

还讲到了余吉利破灭的世界拳王梦。

这篇文章辗转被人看到,凤凰卫视再次采访了余吉利,人们才渐渐了解他的故事。

老人领到了自己退休金。

只是失去的,终究是回不来了。

他来不及拥有一个美满的家庭。

他没有机会看女儿长大,更没有机会在母亲床前尽孝。

还有他那个遥不可及的世界拳王之梦,都在他那个错误的决定中湮灭了。

几年前,他养的狗也去世了。

后来的他,只是一个爱锻炼身体不错的独居老人。女儿在国外,一年回来看他一次。

他说,“这样就很好了。”

他家里收着一套当年用的拳套,“不打拳了,这些东西也早就没用了,朋友说破破烂烂的,扔了吧,我舍不得……”

记者去采访他,临走前,他换了西装,打扮了一下,对记者说:

“年纪大了,以后还不知道有没有机会去拍,拍一张,留个纪念吧。”

人生行至最后,经历了起起落落,余吉利已经没有太多喜悲,更多的是云淡风轻。

2015年,余吉利因病去世。

除了那场人人冷漠的追思会,并无多少人知道他的离去。

05

和余吉利同代的拳手们,十几年前还不服老,对着前来采访的媒体说:

“如果上海市愿意搞一个拳击队,我可以来带,别看我那么大年纪,我一样有信心把他们带出来。”

名叫王恩甦的老人甚至有一份详细的计划以民间拳击带动上海拳击竞技。

只不过,没有人再要听这群老拳手的豪言壮语。

然后他们同余吉利一样,老去,离开。

而世界翻开崭新的一页,并不会因为他们的离去而有何不同。

他的故事,他们的故事,如同一片羽毛落在这片土地,少人关注。

看到余吉利起起落落的一生,难免会想:

世人为碎银几两,想要扬名立万,爬更高的高山,去更远的远方,为达成某种标准成就拼命打卡……

拼命活成别人眼中的成功,其实又有多少人真正在意?真正记得?

年轻时苦苦追寻的名利声望,到了最后才发现不及家人久伴,不及一生自由幸福。

看过那么多人的故事,无论辉煌落寞故事最后,无非一句:到此结束。

参考内容:

东方早报《82岁余吉利:拳击成就了我,拳击也伤害了我》

中国拳击人物志《余吉利:从拳王到劳改犯的坎坷人生路 》

凤凰大视野《中国拳王的起伏人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