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世界实在是灾难频发新冠疫情还没结束
蝗灾洪灾粮食危机接踵而至
邻国又出现不明原因的肺炎
昨天我们说了哈萨克斯坦的不明原因肺炎之后有读者联想到去年澳洲的那场大火
其实这种怀疑并非仅存在于评论区中
微博上无数人也把澳洲大火和新冠疫情联系在一起讨论
为什么人们会把这两件事情联系在一起?
澳洲那场大火之后为何世界出现这么多一连贯灾难?这两者之间到底是否有联系?
我们今天来看看大家为何把今年的灾难和澳洲的大火联系在一起
今天,从海关总署传出触目惊心的消息:
从厄瓜多尔冻南美白虾外包装中检出新冠病毒。
这是继北京新发地和武汉华南海鲜市场后,再一次传出海鲜和新冠有关联。
立刻引爆了舆论热议。
根据今天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的消息,我们得知:
目前,海关对进口冷链食品开展新冠病毒监测。
到昨天24时,全国海关共抽样监测样本227934个。其中,7月3日大连海关从装载厄瓜多尔注册编号24887生产的冻南美白虾集装箱内壁一个样本中、厄瓜多尔注册编号681生产的冻南美白虾的三个外包装样本中,检出新冠病毒核酸阳性。
同日,厦门海关从厄瓜多尔注册编号654生产的冻南美白虾的两个外包装样本中检出新冠病毒核酸阳性。
上述企业的冻南美白虾虾体和内包装样本,核酸检测均为阴性。
(图源:北京日报)
这次出事的厄瓜多尔冻南美白虾和此前的三文鱼一样,都是大家餐桌上非常常见的海鲜食物。
厄瓜多尔南美白虾外包装检测出新冠病毒,这就表示在北京新发地农贸市场三文鱼案板上检出新冠病毒核酸阳性后,国家补上了检查“冷链传输”这一环;
而且,这加速了北京疫情溯源的进程。
(图源:央视新闻)
现在种种迹象,都把新冠病毒传播的一个箭头指向了“冷链”,尤其是进口冷链。
此前我们一直很纳闷,在中国严防死守的情况下,新冠病毒到底怎么传到中国来的?
加上此前,世界多地的新冠疫情爆发在海鲜市场附近,这引起了人们的注意。
冷链食品传输是不是出问题了?
这次南美白虾也是,虾本身是没有问题的,外包装出现问题,这就带来一个问题,冰。
这些进口的鱼虾来自哪里?他们的生长环境怎么样?
今年,南北极都有科学家预测随着气候不断变暖,南北极永冻层融化将可能释放出沉睡数万年甚至几十万年的病毒和细菌 。
有远古病毒,加上南北极气温达到历年新高,现在大家提出一种新的假设: 冰层逐渐融化,已经融化到有病毒的那层了。
如果是这样的话,就会带来一个可怕的事情,全球变暖南北极冰层下上远古年间的病毒浮现出,污染了水源。
由于许多海鲜并没有肺,是属于比较单一的生物,原则上不会感染新冠。
但它们生活的海呢?水域里是否已经被南北极冰川融化释放出的病毒污染了?这种病毒会是新冠病毒吗?
我想,这个问题现在虽然没有确切的答案,但不失为一个我们讨论的方向。
不然怎么解释世界多国新冠暴发于海鲜市场呢?
细思极恐。
而按照这个逻辑推测的话,我们发现了可怕的“罪魁祸首”——去年澳洲烧了8个多月的超级山火。
8个多月啊!
烧毁了1260万公顷的土地——超过了比利时+丹麦+荷兰的国土面积总和。
排放出约4亿吨的二氧化碳——(统计截至2020年1月16日)超过116个二氧化碳排放量最低国家的年排放量之和。
夺去了451人,和数十亿动物的生命——消防员的牺牲、居民吸入浓烟、动物无处可逃、许多生物物种濒临灭绝。
.........
这可以说是一片生灵涂炭。
而更可怕的是,澳洲山火带来的温室效应,加剧了全球变暖。
谁敢说南北极气温突破新高跟这场超级山火没有关系?
(澳洲山火过后,家园尽毁)
这个时候,我们总结了几个关键词,按照时间顺序排列,它们是:
澳洲山火、二氧化碳、全球变暖、南极突破20度、北极气温直逼38度、科学家称南北极冻土层有远古病毒、南北极冰川融化、多国海鲜市场首暴发新冠肺炎疫情、新冠肺炎疫情全球爆发...
看看,这个时间线,这些“可怕”的字眼,我们不得不怀疑,澳洲山火是否就是新冠的元凶?
这个时候,倒是蛮适合用上特朗普那句名言:想想吧!
是啊,该想一想了,还要往深处想,从科学的角度去想。
等到真相大白的那一天,所有人一定都会吃一大惊。
(图源:纽约时报)
如今,澳洲大火已经熄灭,但这一场熊熊大火,烧的不仅是树木、动物,很可能烧的是人类的未来。
事实上,在澳大利亚,夏季发生小规模山火是不算太稀奇的事情。在澳大利亚东南部,由于夏季和秋季时,空气湿度减少,草地和森林变得干燥,所以很容易发生火灾。
甚至有一些山火不需要人为干预,就会慢慢自己熄灭。 但2019年的这个夏天,是澳大利亚有记录以来:气温最高、最干燥的夏天。 极端的高温、持续的干旱和强风的综合作用,造成了这次灾难性的山火。
(图源:EOSDIS)根据2019年12月7日的卫星图片,红点标志为森林大火发生地,澳大利亚东海岸多处受灾。
2019年的澳洲,不仅迎来了史上最干燥春天;12月中旬,更创下有史以来最热一天:平均最高气温41.9摄氏度。
(图源:纽约时报)
正是因为这样的极端气候,让这场丛林大火“有持无恐”,甚至烧到了居民区。
区别于以往的山林大火,这场火灾的起始早,持续久:大火在2019年9月开始并爆发,但在12月到2020年的1月才达到顶峰。
期间各种救援队、直升机,都没有特别明显的制止作用。
最终收复山火的,还是大自然。
直到2020年2月,澳洲的降雨季节到来,降雨量开始增加,山火才逐渐停止蔓延。 自然气候是澳洲大火的诱因,但不可否认的是,人类活动导致的气温升高,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法国于洛基金会的顾问Jean-Marc Jancovici 替大家算了一笔数: 一般来说,一公顷的森林会含有40到100吨的二氧化碳,倘若仅有其中一半的林木在本次大火中被焚烧,也就是说,每公顷森林的焚烧至少向大气释放出平均30吨的二氧化碳。
当然,这里面还没有考虑到火灾将土壤中吸收的二氧化碳排放到空气中的部分。 “澳洲大火”和“全球变暖“,瞬间就变成了”相辅相成“的搭档。 大火中排放的 4亿吨二氧化碳,超过了全球116个“2018年度排放量最低”的国家的总和,是2018年加州山火二氧化碳排放量的9倍; 烟雾覆盖面积高达2000万平方公里,足以笼罩整个俄罗斯; 大火烟霾扩散,大量污染物吹响新西兰,染黄了新西兰天空; 新西兰冰川、雪地倍烟尘污染,由白变黄,变色冰川和雪地无法反射阳光热能,加速融化
(图源:推特)
除了释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锐减的森林面积也大大降低了吸收温室气体、调节气候的功能。
简而言之,大火和气候变化是个恶性循坏,他们互相“成就”了对方。
澳洲大火后,当地居民的空气和水资源被污染、澳洲生物多样性遭受了严重威胁、受伤的动物们无家可归。
但影响远远不仅是这些。
2020大蝗灾 2019年12月底,3600亿只蝗虫摧毁了索马里和埃塞俄比亚17.5万英亩农田;2020年2月,沙漠蝗虫“占领“巴基斯坦多地,导致当地农作物绝收; 沙漠蝗虫“入侵”印度,造成粮食减产 30%-50%。
东非国家遭遇了25年来最严峻的沙漠蝗虫灾害。
无独有偶,蝗灾的起源,也得到了极端天气的“助力”。 沙漠蝗虫的生活区域,位于西非和印度间的干旱地区,面积约1600万平方公里,覆盖约30个国家。
由于气候干旱,蝗虫一般数量很少,独居为多,所以对农业发展并没有过大的威胁。
但如果干旱地区的植被迅速增长,蝗虫就会迅速繁殖,疯狂生长,并趋向集体活动,并对农作物造成危害。
(图源:中国网)
粮农组织(FAO)表示,2018年的时候,阿拉伯半岛南部曾爆发飓风和大雨,受到气候变暖影响,这片蝗虫的居住土地变得湿润起来,也为蝗虫的繁殖和生长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而2019 年 9 月的“极强热带印度洋偶极子正位相事件”,更是使东非沿岸一带降水量增加。
恰逢九、十月份是幼虫破土而出的时间,充足的水分加上良好的土地条件,使蝗虫加倍加速地成长,猖獗地剥夺土地、破坏农作物。
我国的持续暴雨 截至7月2日,中央气象台已连续31天发布暴雨预警。国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发布的2020年夏季预警大数据报告数据显示:
今年进入五月后,雷电和大风预警最多,分别比过去四年均值增长了103%和81%;6至8月,最常见的则是雷电、暴雨预警。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特别顾问丁一汇指出: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北半球的气候格局或已发生改变。
(图源:MSN中国)
在常态下,南北温度分布为南热北冷,赤道和极地温差较大,在这样的大气环流格局中,北半球形成的是较强西风带。
但全球变暖后,极地和中纬度之间的温差减小,西风带强度减弱,高温热浪向北推进,压迫极地冷气团南下,形成了全国大范围的降水。
亚马逊森林的大火、冰盖融化、林北线北移、北极急速升温…
随着各种事件的发生,这似乎是大自然给我们的警告,人为的变暖信号、气候紊乱的影响在世界各地变得越来越清晰。
(图为亚马逊森林大火)
北极迅速变暖,使永冻层逐渐解冻,释放出来的还有大量的碳与甲烷、有毒的汞和古老的病毒。
甚至有人猜测,新冠病毒是冰封的远古病毒中变异的形态。
这,并不无道理。
或许从前大家会觉得,气候变化对我们来说,太远了,都是科学家、政治家的事情,我们并做不了什么。
今天,大火、降雨、病毒、空气质量却实实在在地警示着我们:全球变暖,人人相关!
“众人拾柴火焰高”,在各国积极采取措施应对气候变化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自己的力量:做好垃圾分类、出行多使用公共交通、少用塑料制品、多走路多种树,都是一些我们力所能及做贡献的事情。 澳洲大火是停了,但我们不希望报道停止了,火不烧了,人们对气候变化的关注也消失了。
人类是健忘的,需要被提醒。但人类也是有爱的,能团结起来面对苦难的。
我们可以用钱破灭一场大火,但却不能用钱买来重新冰冻的冰川。
我们能做的,最重要的事情,是全面减缓气候变化,不是等我有时间了再做,不是等我有钱了再做,不是10年、15年后才开始做。 而是现在就开始做。
而2020年新冠、蝗灾、洪水等一连串灾难到底跟全球气候变化有没有关系,相信时间和科学会带来真相。
只是,但愿人类不要明白的太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