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鬼才于正为 了宣传又一次“献身”了,此次蹭的是最近天价片酬的热点。
事情还要从头说起。
6月30日,有网友爆出鼎龙文化的年报,电视剧《幕后之王》两大主演的片酬也随之公开↓
是的,你没有看错,1.09亿元和7714.14万元分别就是这部片子周冬雨和罗晋的片酬。
至此引来了吐槽无数,到底是什么样的神仙演技能值得一个亿的片酬?
而这似乎也不是最高的。
早前据爱奇艺CEO龚宇就曾表示,在限薪令出台之前,演员的片酬曾最高到过1.5亿,并且注明了是一个演员一部剧的片酬 ↓
网友们的反应也是相当激烈 ↓
但这个瓜陆陆续续发酵了一个星期,都没能成什么气候,短暂的上了一下排位不高的热搜榜,就没了音信。
直到于正为宣传新戏例行发小作文谈起片酬,认为网友大可不必反应如此激烈,并盘算起来明星的实际收入。
按照于正盘算,一个能够拿到片酬1000万的演员,去除掉45%的税剩下500万左右。
在这个基础上,要扣掉这些费用——
工作人员10到13位的薪资,每月开销30万,一部剧3到4个月 -120万;
化妆师造型师一次活动10万,3到4个月10次 -100万;
买衣服 -100万;
应酬、请客、养车养房七七八八加起来,最后存个几十万。
一顿猛算,最后得出的结论是,一部戏拍3到4个月,拿一千万片酬的明星,扣除掉各种花销,一个月也就赚几万块。
而这还只是自立门户的演员,如果签了公司还有公司抽成,公司人员开销就更大,如果演员不是红到顶级,公司就只能一直亏钱?
这一波陈述,俨然把娱乐圈描述成了一个不赚钱还血亏、生存极其恶劣的行业。
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如果真如他所说,这么恶劣的行业,为什么所有人都削尖了脑袋往里钻呢?
而我们就此询问了几位艺人身边的工作人员后,他们的反应和网友一样激烈,只不过矛头对准了于正——
“又吃瓜了”
“小论文达人于正又有新戏要上了?”
“千万别烧到我们家门上”
“为了卖惨吧,看他微博就是浪费流量浪费电量”
其实吧,都不用圈内人出来例证,仅凭网友多年吃瓜的深厚功力便能察觉到非常不对劲。
1000万片酬,按照个税的最高档45%计算,税后500万左右倒是成立。
但是后面的内容半真半假,还有混淆概念之嫌,仔细来看,根本经不起推敲。宣传新剧就宣传吧,误导别人可就不好了。
小妹今天就和这几位艺人工作人员,来逐句分析,这篇看似娱乐圈大爆料的小论文,究竟有多少不合理之处——
①1000万片酬的明星,属于什么咖位?
限薪令出台前,艺人的片酬高上天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从这个统计图我们也能看出,即使不是当红炸子鸡,片酬上几千万也并不是难事 ↓
这其中最高片酬可达9777万,直逼一亿。如今周冬雨《幕后之王》1.09亿薪酬一出,更是刷新网友对于片酬的认知。
2018年出台限薪令以后,演员的薪酬骤降,并强调 “限制演员片酬比例”,要求“全部演员总片酬不得超过制作总成本的40%,其中主要演员片酬不得超过总片酬的70%。 ”
三家网络平台联合六家知名影视公司也曾发出声明:
电视剧单个演员的单集片酬(含税)不得超过100万元,其总片酬(含税)不得超过5000万元。
这对于明星的片酬产生了直接影响。2018年,电视剧《异乡人》宣布停机,主要原因就是杨烁因片方拒绝支付8750万片酬而罢演。
再比如陈伟霆和杨幂在古装剧《斛珠夫人》中的角色拿到了3000万,已然是限薪令以后的结果。
可即使一降再降,一线明星的片酬还是高达3000万。
前段时间angelababy因为取消《创造营2020》的行程而上热搜,就有博主爆料,baby目前的片酬已经降至1000万,甚至低于二线明星。
1000万的片酬到底对标的是几线艺人,我们一目了然,基本上能和二线明星持平。
②片酬不等于所有收入,不能忽略商业价值
然而明星收入就只有片酬吗?恐怕不是吧。
片酬是一方面,但除了拍戏,明星还会出席商业活动、代言品牌、以及上各种各样的节目。
这难道不都是收入吗?
之前《创造101》未出道选手高秋梓和经纪公司的纠纷当中就可见一斑→惊了,娱乐圈小透明都要年入千万了???
这年头N线糊豆4个月就能赚得300万通告费,即使抽去所有分成,也能获得纯收入71万。
高秋梓还只是跑通告而已,4个月里14项通告中只有一个是常驻综艺的通告,以单次活动居多,没有品牌代言,更未曾拍过戏,就能赚得这样的收入,那那些天天在综艺上刷脸、常年拍戏的明星呢?
这样看来,片酬也只是构成总收入的一部分而已。
而就算不是正当红的一线艺人,通告费也依旧高到让普通人望尘莫及。
2017年末网上就有艺人商演报价单流出,在名单中的艺人基本都不是正当红的小生花旦,但是报价也是高到令人咋舌,连网红主播的报价也可以高到40万一场。
这样的算法,一年不拍戏光接商演也能赚到1000万吧?
③什么样的明星,才能配备10—13个工作人员?
首先,我们需要知道艺人团队的构成是如何的。经纪人、执行经纪、宣传、助理、商务、美工……这是都是常见工种。
至于数量,不同圈内人士给出了不同的范围,但基本都处于4—7人。
小卡是某位流量还OK明星的宣传 ,他所在的团队保持在7—8人——
“2到3个宣传,1个大经纪,1个执行经纪,1个助理,1个美工。摄影和造型化妆一般外请。”
而人员配置随着明星的咖位,也会有所不同。
易烊千玺的助理胖虎曾晒出工作室的团建照片,除去老板本人外,还剩下7人↓
王鸥曾在《我家那闺女》中为工作室的同事们征婚,基本可以窥见这个全员单身女性的团队如何构成↓
1名经纪人,1名宣传,1名文案,1名助理,1名美工,共计5人。
而某位三线鲜肉的工作人员姗姗向我们透露,目前团队有4人,分别由经纪人、执行经纪、宣传、助理构成,此外可能还有实习生来做些杂活。
“多达10人甚至以上的团队,常见吗?”,我们抛出了这个问题。
多年从事艺人宣传工作的点点 ,第一反应是,“我没有听说有这样儿的大牌?谁的团队啊,还要人吗!!招我!!”
在她的认知里,即使是自己认识的一线明星团队,也没达到如此配置,“杨紫团队5、6人,我还知道有7人的,但这已经算多的了”。
一方面是岗位本身已经固定,另一方面则是缺少必要性,“艺人团队不可能养这么多人,没有用,很多职位都外包了。”
周冬雨工作室去年全员照,共6人
来自一线经纪公司的陈宣宣 ,还见过2人团队,1位经纪人,再加上1位助理便足以开工了。
她同样表达了类似的意思,“很多宣传(工作)助理就做了,碰到宣传期可能外包给一家宣传公司。”
当然,十几人的团队不是只存在传闻中的于正小论文里,比如博主@圈少爷 表示,“10几个工作人员那是顶级大花的配置。”
然而,对于非顶级大花、尤其是于正所言的级别明星而言,如果团队按照十几人计算,那么极大可能囊括了化妆、造型、摄影、摄像等岗位。可更多情况下,这些岗位都不是必须由专人负责,交给外包公司就可以满足日常需求。
“我估计,他(于正)把司机都算进去了……”,点点吐槽道。
④人均3万的工作人员,为什么还会频繁跳槽?
且假设于正说法成立,团队有10—13位工作人员,每月明星光是发工资就要花掉30万。
如果以10人计算,月均工资3万,13人的话为2.3万——即明星工作人员月均收入2.3~3万,我们暂且取个平均值,月薪2.6万,年薪30万多。
这是什么概念?要知道娱乐业以北京最为发达,大多数经纪公司、明星住宅也大多数以此为第一选择。而根据北京统计局数据,2019年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年均166,803元,也就是月均近1.4万。
那么很容易推论:只要跟着明星干,不仅轻松甩开同龄人一大截,成为人上人再也不是梦想。
毕竟按照收入群体划分,年薪30万放在全国范围里,也只有1.94%的人能达到这个水平,真·一丢丢。
然而,我们问了多位艺人工作人员后,发现他们的月薪和于正所描述的出入极大——
“8000多,会有一些福利”
“半年3万差不多”
“基本10k以下,6k是常见的”
“4k~15k”
……
在他们的讲述中,不同的岗位薪水不同,且与资历、公司规模等相挂钩,但平均水平肯定达不到月薪3万。
姗姗举了个例子,刚毕业的6K左右,工作3-5年的也就1万出头。相比于其他岗位,经纪人、商务等薪酬水平会相对更高,因为“有提成可以拿”。
根据某招聘APP,坐标北京,以“艺人经纪”作为关键词,万达传媒、耀客传媒等公司开出的价格为7—15k。
关键词换成“艺人宣传”后,整体水平再降一个维度: 比如唐人影视为5—10k,悦凯影视6—8k,即使是于正旗下的欢娱影视开价不过7—10k,与他所描述的相差甚远。
工资是摆在明面上的,此外还有一些“隐性福利”,比如经常能在年终时看到这样的新闻: 刘涛帮员工拿到偶像签名照、贾乃亮为员工清空购物车、千玺报销员工费用、范冰冰包7位数的大红包……
棒棒现在是某位佛系女艺人的宣传 ,她眼中的福利包括但不限于——“我家姐姐比较Nice,逢年过节会送大家东西。
上班时间我比较喜欢,不用朝九晚五,一般中午才去,晚上可能会晚点。不用早起刷指纹是对我最友好的事情。”
此外陈宣宣向我们透露,品牌送给艺人的礼物,有时候也会给到工作人员。
至于月薪3万,只能归于个人行为,并不能上升到行业的普遍现象。
比如小卡身边的宣传总监,工资在2到5万不等,但以欢娱影视为例,宣传总监往往在招聘时要求“5年以上娱乐、媒体等运营相关工作经验,娱乐行业资源丰富,具备一定的行业内人脉资源关系。”
因此,小卡向我们感叹,“小型的少数艺人个人工作室可以达到,大的经纪公司肯定达不到。”
最重要的,按照于正所说的明星忙碌一年到手的不过每月几万块,而身边的工作人员也是月薪几万,岂不是更为安逸?和明星拿着一样的工资,却不用像明星这样抛头露面,接受网友的审视,乃至偏激者的网络暴力等。
现在看来,并非如此。
而作为幕后的艺人工作人员,奉行的是“007”制度→娱乐圈007之痛 | 胃出血长肿瘤,不睡就会挂掉
这样的不对等也会导致行业之间流动相当频繁,可能某位宣传今天还在朋友圈给A艺人打广告,明天就换成了B艺人。
我们也曾听说过不少故事:有人自嘲是“电视民工”,有人干脆彻底转行,卖起了保险……
已经从业多年的点点,最近就在考虑换工作,她在朋友圈里经常能见到同行的类似吐槽——
“一个月在北京能剩多少钱?最后一算,不仅不攒钱,还贴钱。”
⑤工作人员费用开销,全都压给一位艺人?
不仅月薪不合理,把所有的员工开销都让一位艺人独自承担的计算方式,算不上多么科学。
明星工作室大抵分为2种,一是如同于正所说的“自立门户”,明星自己当老板;另一种则是依托艺人签约的经纪公司成立工作室,比如嘉行传媒下的杨幂工作室便是这种类型。
作为独立工作室,实行的是“all for one”的制度,即工作人员都要为这一位艺人服务;
如果是后者,经纪公司下设的工作室,则会存在1人多用的情况。 有且仅有一个艺人的工作室存在,但很少。
陈宣宣向我们介绍,她所在的一线经纪公司内部会划分为不同的小组,一个团队服务公司一个艺人,即“XX艺人组”。小组和小组的交流全凭公司氛围,决定了是否会进行活动等资源共享。
以陈宣宣所在的小组为例,一共有5人,负责3位艺人,“大家宣传期不一样嘛,其实也不会撞”。
小艺人更是如此,一般都是几个艺人共用团队。
在《我和我的经纪人》里面,我们可以更相对透明的看到经纪公司的生态环境。
出场的壹心娱乐,算是业内知名大经纪公司了,每位艺人都单独配有一位主宣传经纪。
在某一场会议上,从参会人员来看,除了每位艺人的主经纪人以外,还有商务主管1名,商务总监1名,企业合伙人1名,时尚部总监1名。除了主经纪人只负责自己的艺人,其他的员工基本都是同时负责不同的艺人。
乔欣在节目中也提到,公司的体制是每个部门都是分散的,艺人需要同时和不同部门的员工进行工作对接 ↓
所以可以得知, 在像壹心这种比较专业化运作的经纪公司中,除了每个艺人的主经纪人以外,其他的员工基本都是所有艺人共用的。
而乔欣合约结束离开公司以后,影响到的也只是主经纪人一个人而已。
并且这些员工都是经纪公司的员工,也属于经纪公司的管理范畴,从演员片酬里扣运营费用,那简直是天方夜谭。
⑥化妆师造型师固然要请,但很少明星独立花钱
关于妆发问题,问到业内工作人员们,大部分的回应是,“商业活动的妆发造型是主办方cover的,时尚活动可以cover一部分,很少完全自己付费。”
如果没有提供的话,“碰到特别好的活动没有预算的时候,我们一般会把几个通告安排在一起,蹭一下。”
图片仅作展示
其实,我们在邀约艺人进行专访时,也遇到过这样的情况——
这位某选秀出身的爱豆,对方的宣传人员特地将专访时间安排在了有通告的当天,理由很简单,只有这天才有全套的妆发。
总的来说,明星自己请造型师要付费是不假,但是一般出席活动主办方都会提供妆发费用,而请造型师是自己的个人需求,并不是标配。
除了妆发,服装也是一样。
平时的机场街拍、出席活动,基本都有合作的品牌商赞助,我们俗称“带货”……明星们不仅不需要自己花钱购买,甚至还会有宣传收入。
图片仅作展示
而出席比较大型的晚会的时候,更不需要自己买衣服了,昂贵的高定礼服难道穿一次就要搁置吗? 这个早就不是什么秘密了吧。
GQ10周年的幕后报道和一个化妆师的采访中我们可以看出,这样的时尚活动中,服装都是由主办方来提供,根本不需要自行准备 ↓
礼服昂贵是不假,但是并不需要明星自己承担。
人去就行了,还花什么钱? 就算花了钱,那也不是在通告费里合理支出的成本吗? 什么时候要算到片酬上去了?
总而言之,这么盘算下来,于正的这篇小作文全篇漏洞百出,根本经不起推敲,最后得出明星一个月收入几万的结论也是令人忍不住吐槽。
如今网络环境越来越透明,娱乐圈早就不是往年那个被捂得严严实实的小圈子了,明星的一举一动都被大家看在眼里,于正这番自诩为业内人士而发出的言论已经唬不住人了。
吃瓜经验老道的网友们看了也多半就是无奈地留下一句,谢谢,有被笑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