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内忧,还有外患,随着更多“异军”开始突起,去年,59岁的王中军被迫再次回归电影业务。只是刚做完预热动作,2020年的电影行业又遭遇疫情。等赛道重新打开时,一大波商业大片也将重新回归。在“三马”资本的定增下,华谊兄弟是重振辉煌还是成为历史传奇?
来源 | 公众号”万小刀”(ID:wanxiaodao1)
一、
1994年1月1日,电视剧《北京人在纽约》播出,“出国热潮”的写照引起了海外华人圈的轰动。
东西文化碰撞引起的疼痛、无助与彷徨,让当时身在美国的北京人王中军感同身受、百感交集。
这一年的王中军34岁,正在纽约某中餐馆里刷盘子、送外卖,每天打16小时的工,俨然复制了《北京人在纽约》中姜文的角色。
王中军对姜文也有了一种别样的情怀,为几年后两人的交集埋下了友谊的种子。
1960年出生于北京部队大院的王中军,16岁参军入伍,在“将军梦”折戟后,又摔了出版社的“铁饭碗”,下海干了3年杂志广告。
爱画画的他曾尝试考取“中央美术学院”,结果名落孙山,与 “画家梦”擦肩而过,却为多年后他的“魔性买画操作”埋下伏笔。
1989年风波之年,29岁的王中军带上妻子,远赴美国筑造“海外淘金梦”。
半工半读的王中军,在美国奋斗了5年,衣服一个礼拜换一次,穿的鞋从来不超过5美元,累得每天回到家,得休息半小时才有力气起身洗澡。
可梦想始终照不进现实。
1994年,34岁的王中军,在拿到“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大众传媒专业硕士学位”后,买了两张机票,带着妻子回到了北京。
再捧“铁饭碗”是不可能的,只能走上创业这条凶险的路了。
他掏出所有的积蓄,共10万美元,从家里四兄弟中拉上大弟王中方、二弟王中磊,创办了一家叫“华谊兄弟”的广告公司。
(王中军 图/东方IC)
王中军对弟弟们说:我的目标不高,一年挣他个50万就行。
比王中军小10岁的王中磊,四年前从北京青年政治学院毕业,正在国家物资总局任职,为支持哥哥的创业梦,他把自己的十几万积蓄全投了。
怀揣着建功立业渴望之心的“王氏兄弟”,瞄准广告业,联手开拓大好河山。
二、
干广告是王中军的老本行,再加上“干部子弟”的京圈人脉,兄弟们出师大捷,先后接下中国银行、国家电力、中石化等国企大单。
仅仅3年光景,华谊就挤身“全国十大广告公司”的行列,早早实现了王中军一年挣50万的小目标。
多年后,用王中军的话讲:“那时在中国做生意其实很简单,‘拿来主义’再结合一点国情和自身特点就行。只要你敢做,就会成功。”
华谊的发展势头越来越好,王中方却在一次车祸中丧生,王中磊下海后和朋友合伙开的贸易公司也很快垮了。
失业10个月的王中磊,正式加入华谊。似火的王中磊与如冰的王中军,形成一个奇妙的组合。
时针转到了1998年,38岁的王中军通过朋友之口,得知现下特赚钱的事是拍电视剧,尤其是像《我爱我家》那样的轻喜剧。
一听是特赚钱的事,王中军说干就干,同年就投资拍摄了一部情景喜剧《心理诊所》,还通过朋友介绍,邀请到了“情景喜剧之父”英达来执导。
剧拍完后,仍然以广告为主业的王中军拿《心理诊所》跟电视台换广告时段。这种“内容换广告”的商业模式有高达90%以上回报率,“王氏兄弟”赚得盆满钵满。
尝到甜头的“王氏兄弟”调转赛道,准备在影视业大干一番。
王中军又通过英达认识了姜文,两位“演绎”过美国淘金梦的“同道中人”成功会师。
拍完《北京人在纽约》后的姜文干起了导演,正在筹拍他的新电影,王中军二话不说,就投资了姜文的新片。王中军由此又认识了投资人董平,在董平的力荐下结识了两位大导演,又一头扎进了电影圈。
这两位大导演,一位叫陈凯歌,另一位叫冯小刚。
多年后,王中军将自己的创业成功原因总结为一句话:交朋友是第一生产力。
三、
1998年,王中军和陈凯歌合作的电影《荆轲刺秦王》上映,这部筹拍6年、女神巩俐主演的历史大片,演员阵容星光熠熠,耗资巨大,票房却折戟沉沙。
王中军把最后的筹码,押在了冯小刚身上。
1999年底,冯小刚电影《没完没了》出炉。该片是冯小刚继《甲方乙方》《不见不散》后的“贺岁片第三部曲”,剧本创意源于饭桌上的一个笑话。
结果,轻松幽默的剧情带来了票房大卖,跟投了800万的“华谊兄弟”终于赚了点钱。
王中军看到冯小刚的江湖地位和潜力,想和他缔结金兰,于是以400万“挖”来冯小刚,两人签下16年拍14部电影的合作协议。
“挖”完冯小刚的华谊,财务也见底了。王中军转头又跟冯小刚借了5万块钱来周转,还被冯小刚的老婆徐帆一阵嘀咕:这钱怕是还不了了。
2000年12月,“王氏兄弟”成立“华谊兄弟太合影视投资公司”。
同年,华谊出品、冯小刚执导的爱情剧《一声叹息》,斩获当年国内票房排行榜第3名。
2001年,延续冯式喜剧风格的电影《大腕》在全球大卖,喜获第25届“百花奖最佳影片奖”,也让华谊兄弟收获了海外发行渠道的巨大硕果。
“华谊兄弟”一路顺风顺水,在业界迅速声名鹊起。
王中军又趁热并购了当时“京圈第一经纪人”王京花的经纪公司,成立了“华谊兄弟太合文化经纪有限公司”。
与王京花的合作,为华谊注入了一大批明星资源,其中就有一位王京花刚认下的范冰冰。
这一年的范冰冰20岁,身上的标签是过气的“丫环金锁”,王京花给迫切想成为“女王”的范冰冰制定了“上央视,接好戏”的计划。
四、
2003年,冯小刚筹拍电影《手机》,里面有个颇受争议的第三者角色,卡在选角这关。王京花一看这个角色戏份吃重,又是和“影帝”葛优演对手戏,当机立断推荐了范冰冰。
这部戏是“演员范冰冰”少见的因为演技被夸奖的戏。22岁的范冰冰斩获人生中第一个“百花影后“,扶摇直上一线女星。
但这部戏里,产生了婚外恋的男主,设定的是一位“电视谈话主持人”,从节目名称到情节桥段,都惹毛了当时的央视名嘴崔永元,他觉得是在“影射”自己,还莫须有地泼了一桶“婚外恋”的脏水。
崔永元当即发表万字长文,炮轰《手机》是“垃圾”“低级”“自愚自乐”的三级片,对冯小刚的人品也进行了否定。
互撕事件引起一系列连锁反应,为多年后华谊众人的“爆雷”埋下种子。
拍完《手机》后的冯小刚,与华谊的第一次合约期满。他撇开王中军,联手张国立成立了一个新的公司“太合民众”。
(图/东方IC)
这让过度依赖冯小刚的华谊,突然就慌了。当时江湖一直有“冯小刚一咳嗽,华谊就感冒”的说法,可见冯小刚对华谊的影响之大。
然而,利益攸关的王中军不仅没有撕破脸皮,还和冯小刚“藕断丝连”着,又参投了冯小刚2004年执导的电影《天下无贼》。
在《天下无贼》的宣传活动中,王中军和冯小刚坐到了一起,私下聊天时,冯小刚说了自己做公司的一些烦恼,王中军顺嘴一说:那就接着回来做吧。
离别华谊一年的冯小刚,顺着这个台阶,又和华谊签置了第二份合作协议,重新回到华谊麾下。
这部《天下无贼》,收获了1.2亿高票房,捧红了王宝强,也掀起了李冰冰和范冰冰的“华谊一姐”之争。
(图/东方IC)
“双冰”争斗,围观者众,随着后来周迅的加入愈演愈烈。曾经一手把“双冰”带入华谊的王京花,也在此时蠢蠢欲动。
五、
2005年,王京花与华谊的合作约满,她率领旗下陈道明、刘嘉玲、梁家辉等几十个艺人跳槽到橙天,掀起了“华谊旗下艺人大跳槽”的大地震。
媒体惊呼“华谊被掏空了”,一向以沉稳著称的王中军放出狠话:公司缺了谁都可以。
要说王中军这话里没有挫伤味,那肯定是假的。
经历了冯小刚和王京花“分手事件”的华谊开始调整业态结构,给管理漏洞打补丁,更是急着要穿上资本的“红舞鞋”。
2005年,“王氏兄弟”成立华谊兄弟传媒集团,步入业务多元化的重组计划,加速了资本进程。
这一年的华谊,又重新揽起了“电视剧”,一不小心还搞了个大动作。
导演康洪雷“化缘”了两年都没拿到投资,被人引荐到王中军的办公室,听着康洪雷对这部军旅剧的娓娓道来,王中军的的“军人情怀”被深深唤醒,当即拍板投资了康导的新剧:《士兵突击》。
这部没有一个女性角色的励志剧,硬是凭着一班“傻子”打败了99%的国产剧,成为当年的“剧王”,余温热了好几年,也给华谊披上不一样的红色外衣。
王中军的”军人情怀“犹如开闸泄洪,再次把他往前推,他一番酝酿后,拉上刚拍完《夜宴》的冯小刚,说要准备拍一部战争片。
冯小刚一听,硬生生地泼了一盆冷水过去:这电影肯定赔本。
在此之前,华谊从未染指过战争题材的电影,因为这种题材不仅制作费用高得惊人,在海外几乎卖不出版权,而且战争片的市场号召力如何,大家心里都没底。
在华谊内部的投票会上,超过90%的人都举手反对,冯小刚举得最高。
可王中军乾纲独断,放出狠话:这戏我认赔20%,哪怕赌上了全部资产也要拍。
话都说到这份上了,冯小刚把高举的手放下,扛起机器拍起了《集结号》。
结果《集结号》大爆冷,在强大的发行力度下票房超过2.6亿,囊括多项大项,还一举捧红了张涵予。
这是王中军几乎倾家荡产的一次豪赌,《集结号》至今仍是他最喜爱的电影。
六、
王中军凭借他的情义、情怀和尊重艺术的品质,朋友越交越多。招徕了“金牌监制”陈国富的加盟,与导演徐克开启《狄仁杰》系列的合作,又在成龙的牵线下与“英皇”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2007年,47岁的王中军在企业圈里认识了43岁的马云,马云挥手招来了江南春、虞峰等人,众人一拍掌合伙加入了“华谊上市军团”。
在宏大资本的助推下,华谊的上市之路越走越敞亮。这一年的王中军,过得非常开心。
之后的华谊投拍了《风声》《非诚勿扰》《蜗居》等系列佳作,不仅成为中国影视史上一颗颗璀璨的明珠,更是为华谊铺就了一条通往“黄金帝国”的红毯。
财大气粗的华谊还并购了“中乾龙德”和“金泽太和”,实力进一步增强。
2009年10月,“华谊兄弟”挤入创业板,成为国内第一家上市娱乐公司,上市首日被热炒,股票暴涨147.76%。
华谊的成功上市,为马云带来超过百倍的投资回报。股东冯小刚、张纪中、黄晓明、李冰冰等带头致富。
冯小刚的3%股直接套现2个亿,光税就纳了4000万,让当年怕王中军借5万不还的徐帆,怎么也没想到。
冯小刚也很庆幸当初没有被英皇“挖”走,跟着华谊吃上了肉,成为第一个赚到2个亿的中国导演。
一脚踏入超级富豪圈的王中军,过起了闲云野鹤的生活,为了让生活过得更有趣味,王中军盘地盖起了7亩大院的豪宅,家里名画古董扎堆,院子里种了500多棵名树,还豪掷10万从南方移植了一棵百年紫薇。
名利双收的王中军,先后获得“2009中华文化人物”“2009年度华人经济领袖”等诸多奖项。
这是“华谊兄弟影视”成立第10年,王中军49岁,王中磊39岁。
七、
上市后的华谊勇敢无畏地扩张着自己的影视版图,几乎每一天都有华谊投资的影视剧组在全国拍摄,捷报连连。
2010年,冯小刚执导的灾难片《唐山大地震》狂卖6.6亿多票房,创下10项国产片票房纪录。
而后,《非诚勿扰2》《狄仁杰之通天帝国》等华谊参投的大IP,独霸内地电影票房的头把交椅。
这是王中军与冯小刚友谊之花的第10年,也是电影大片在中国成长的第10年,“冯式电影”深入人心,冯小刚成为中国无可争辩的商业片之王。
他前些年与崔永元结下的恩怨也被稀释了,在崔永元的邀约下,冯小刚带着一干大腕儿上了2011年1月份的《小崔说事》。
节目中,崔永元坦言两人私交甚好,不合已成往事。呵呵一声:我们上岁数的人会从容处理矛盾的。
这番话几年后将被“打脸”。
这一年的英皇还在大力进攻内地影视,在挖角冯小刚不成后,以5年5亿拍3部电影的合作条件,把冯小刚的搭档、影帝葛优给挖走了。
有冯小刚和陈国富坐镇,高歌猛进中的华谊表示无碍,但却在不久后,陷入与两位“定海神针”合作后的第一次危机。
2012年,华谊投资2亿元力捧冯小刚执导、陈国富监制的电影《一九四二》,原本希望再破一次票房纪录,哪知这部苦哈哈的大戏壮烈牺牲,票房惨败。
当年的观众不爱听这个直击心灵、扣人心弦的宏大历史故事,从小环境到大气候都万分期待喜剧片的冲击。
这一年的大赢家是徐峥执导,联合王宝强、黄渤主演的《泰囧》。这电影成片质量不是特牛,但时势造英雄,火候压不住,横扫12.6亿票房。
心高气傲的冯小刚,面对自己孕育了十几年的“孩子”被这三个“无厘头小辈”抢了,风头,变得越来越愤世嫉俗,往“小钢炮”的路上越走越远。
几年后的冯小刚,毫不留情地开骂:中国垃圾电影遍地,一定和垃圾观众有关。
2013年,华谊再受重挫,“商业品牌”之一的陈国富离职,导致华谊股票遭遇开市大跌,一天蒸发近8亿。
经历了票房折戟、股票大跌后的“王氏兄弟”,走上了一条魔幻的资本道路。
八、
2013年9月,华谊以2.52亿元收购张国立旗下“常升影视”的70%股权。
魔幻的是,这家“常升影视”成立不过3个月,5月底注册1千万,9月初就卖,70%的股权卖了2亿多,相当于整个公司估值3亿元,溢价36倍。
华谊同时还与常升签下“融资协议”,转让款中的1.52亿元用于购买王中军、王中磊手中所持有的华谊兄弟股份。
兜了一圈,大股东套现了,“王氏兄弟”拿到1.52亿现金。王中军摇身一变,成为资本运作的“鬼才”。
3个月后,王中军又减持了500万股,再套现1.25亿元,这是他这一年第三次减持。弟弟王中磊也在同年两度减持,兄弟二人累计套现7亿。
有了很多钱的王中军,花起钱来更壕气。
2014年11月,54岁的王中军以3.77亿元人民币,拍下备受瞩目的梵高油画《雏菊与罂粟花》,创下中国藏家竞拍西方艺术品的最高拍价,成为当天“文娱圈”的最爆炸新闻。
这一年,华谊成立20年,庆生盛典星光璀璨,堪比电影节。
华谊的互联网新棋局也在同年底取得圆满,棋盘上集齐了马云、马化腾、马明哲三大巨头。
“三驾马车”确立之后,55岁的王中军当起了”甩手掌柜“,将公司的电影业务交由弟弟王中磊打理,自己则醉心于华谊的电影小镇建设和艺术收藏。
此外,他还在2015年5月,以1.85亿拍下毕加索的名画《盘发髻女子坐像》。
为了”捆绑“冯小刚,华谊以10.5亿现金收购了冯小刚旗下一个负债的空壳公司,双方签下5年“票房承诺”的对赌协议。
然而,“冯小刚赌约”的第一年就打脸了,《我不是潘金莲》票房扑街。
2017年的《芳华》刚过对赌线。
2018年,冯小刚将赌注押在了《手机2》上,女主演依然锁定范冰冰。
冯小刚在微博中公布《手机2》海报。这波操作狠狠地激怒了崔永元:当初说好的电影名叫《朋友圈》,怎么还是《手机2》?
崔永元把与编剧刘震云的微信对话截图放到网上,怒斥“冯小刚和刘震云是渣子”,由此拉开了声势浩大的炮火序幕。
冯小刚不管不顾,继续开拍《手机2》,崔永元的炮弹也拿他没办法,结果范冰冰两肋插刀,发了条微博:
“电影《手机2》拍摄现场!武月很开心!”
结果,崔永元从范冰冰身上找到突破口,“阴阳合同”被曝光了。
“手机”变“手雷”,后来发生在冰冰身上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而华谊也因这次“大地震”,投资2亿元的《手机2》一分钱都都没赚回。
屋漏偏逢连夜雨,华谊兄弟在同年投资的好几部戏票房都不如预期,口碑也不佳。
2019年,冯小刚执导的《如果芸知道》票房继续低迷。而曾经“克隆”冯小刚,与华谊签下对赌协议的“东阳浩瀚”与“美拉传媒”,也无法实现当初的业绩承诺,负债累累。
除了内忧,还有外患,更多异军开始突起,动不动就有《我不是药神》《战狼2》《流浪地球》等大片在创造电影票房的新纪录。
危机就这样向华谊奔来。
见此情景,59岁的王中军被迫再次回归电影业务。
王中军回归,危局如何破?
表示对弟弟王中磊不太满意的王中军,先是挥起锄头到处挖人重振“华谊军团”,再把手上的名画卖出以解决资金问题。当然,最关键还是对资本力量的运作。
只是刚做完预热动作,2020年的电影行业却又遭遇疫情,赛道被暂时封住。
这一年,是“华谊影视”成立的第21年。
春去秋来,等赛道重新打开时,一大波商业大片也将重新回归。在“三马”资本的定增下,华谊兄弟是重振辉煌还是成为历史传奇?